文献学概要(修订本)
目 录内容简介
王序
自序
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释义
二、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三、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
第二章 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
二、金
(一)礼器
(二)乐器
(三)兵器
(四)农器
(五)度量衡
(六)钱币
(七)符玺
(八)日用器
三、石
(一)碣
(二)摩崖
(三)碑
四、竹木
五、帛
六、莎草纸
七、羊皮纸
八、贝叶
九、纸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
1卷子
2经折装
3蝴蝶装
4包背装
5线装
第三章 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一、文献的形成
(一)著
(二)述
(三)编
(四)译
1佛典翻译
2学术翻译
3文学翻译
二、文献的流布
(一)讲唱
(二)镌刻
(三)抄写
(四)印刷
(五)摄影
第四章 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一、历代官府藏书及其散佚
(一)历代官府文献收藏概况
(二)历代文献的大量散佚
1秦始皇焚书
2西汉末年战乱
3东汉末年战乱
4西晋末年惠怀之乱
5侯景之乱与梁元帝焚书
6隋末唐初
7安史之乱
8黄巢起义
9靖康之难
10李自成起义
11乾隆禁毁
12嘉庆宫火
13太平天国起义
14英法联军纵火圆明园
15庚子事变
16日本侵华战争
17"文化大革命"
二、历代私家藏书之兴替
(一)周秦私家藏书概况
(二)汉魏晋南北朝的私人藏书
(三)唐宋私家藏书
(四)元明私家藏书
(五)清代著名藏书家(上)
(六)清代著名藏书家(下)
(七)近代著名藏书家
第五章 文献的版本
一、"版本"释义
二、版本类型
(一)写本
1手稿本
2清稿本
3抄稿本
4影钞本
5抄本
(二)刻本
(三)套印本
(四)饾版与拱花印本
(五)活字本
(六)石印本
(七)珂罗版印本
(八)批校本、题跋本
三、"善本"的界义
(一)善本的两层含义
(二)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
四、版本鉴定
(一)明确撰写年代
(二)细读前后序跋
(三)验牌记
(四)查避讳
(五)考刻工
(六)核校阅人时代
(七)看字体
(八)看版式
(九)看纸张
(十)看装潢
(十一)查藏印
(十二)类比法
(十三)查著录
(十四)求旁证
(十五)对书影
第六章 文献的校勘
一、文献讹误的类型及校勘的目的
(一)文献错讹的类型
1讹
2脱
3衍
4倒
5错乱
(二)校勘的目的
二、校勘应具备什么条件
(一)主观条件
(二)广求异本
(三)广求相关资料
(四)精研所校之书
三、校书的主要方法
(一)对校法
(二)他校法
(三)本校法
(四)综合考证法
四、校勘成果的处理及校勘记的写法
五、校书的态度:多闻阙疑
第七章 文献目录
一、"目录"的产生及其含义
二、古籍分类
三、目录的主要内容
(一)书名
1古书命名的方式
(1)以通称为书名
(2)摘取书中一二字为书名
(3)以姓名为书名
(4)以朝代命名
(5)以时间命名
(6)以地点命名
(7)隐括内容为名
2同书异名与异书同名
(1)同书异名
(2)异书同名
(二)篇卷
(三)撰人及朝代
1关于撰人的朝代
2关于撰人
(四)版本
(五)提要
(六)大小序
四、目录的类型
(一)公藏目录
(二)私藏目录
(三)史志目录
(四)专科目录
1经学目录
2小学目录
3史部目录
4子部目录
5集部目录
(五)特种目录
1举要目录
2丛书目录
3知见目录
4经眼目录
5禁毁目录
6版本图录
7辨伪目录
8其他
第八章 文献的辑佚与辨伪
一、辑佚
(一)古书亡佚之多及其原因
(二)前人辑佚的成绩
(三)辑佚的方法
二、辨伪
(一)什么叫"伪书"
(二)作伪的动机
1传道
2射利
3炫名
4争胜
5逃禁
6避嫌
(三)作伪的主要手段
1作者假托他人
2后人改题著者
3割去序跋
4伪撰序跋
5沿袭旧名而作新书
6节采某书更易新名
7缀合群书造为新编
8变乱旧例以充新编
9自著自注
10书以篆籀而充古本
11以假搀真窜乱旧帙
(四)我国辨伪的历史
(五)辨识伪书的方法
1从授受源流上辨伪
2从被依托的人辨伪
3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辨伪
4从该书与作者行事的矛盾辨伪
5据当世人的揭发辨伪
6从文体上辨伪
7从文章风格辨伪
8从特殊语词的起源辨伪
9从声韵系统和时代的矛盾辨伪
10从因袭上辨伪
11从称引上辨伪
12从佚文上辨伪
13从史实的先后辨伪
14从称谓上辨伪
15从制度上辨伪
16从地理沿革上辨伪
17从本书与作者的思想观点矛盾辨伪
18从被依托者的学术水平与本书矛盾辨伪
19从被依托者的学术专长与本书矛盾辨伪
20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倒置辨伪
(六)伪书的价值
1伪书的史料价值
2伪书的文学价值
3伪书的语言价值
4伪书的思想价值
5伪书的其他价值
附:明刊《福寿全书》辨伪
第九章 类书与丛书
一、类书
(一)何谓类书
(二)类书的起源
(三)类书的功用
1查找史料
2查找辞藻
3校勘、考订古书
4辑佚
(四)类书举要
二、丛书
(一)什么叫丛书
(二)丛书的起源与功用
(三)丛书举要
第十章 地方志与家谱
一、地方志
(一)地方志的产生
(二)历代地方志的数量
(三)地方志的种类
1总志
2省志
3府志
4州志
5厅志
6县志
7乡镇志
8都邑志
9卫所志
10边关志
11土司志
12盐井志
13专志
(四)地方志的用途
1政治作用
2考察地理沿革的第一手资料
3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资料
4历史资料的渊薮
二、家谱
(一)家谱的起源与发展
(二)家谱的内容
1世系
2世系录
3谱序
4恩荣录
5谱例
6像赞
7图
8传志
9诵芬录
10懿行录
11宗规家训
12文献
13志
14修谱人员
15陈设图
16领谱字号
(三)家谱的价值和存佚情况
1家谱的价值
(1)人物传记资料
(2)诗文资料
(3)人口学的重要资料
(4)移民史资料
(5)研究宗族制度的史料
2家谱的存佚情况
第十一章 总集与别集
一、总集
(一)?288
(二)全集举要
二、别集
(一)别集的起源
(二)别集的内容
(三)别集的文献价值
第十二章 出土文献概述(上)
一、甲骨文文献
(一)甲骨文的发现
(二)甲骨文的发掘及出土数量
1乱掘时期
2科学发掘时期
(三)甲骨文资料的结集与考释
(四)甲骨文的文献价值
1语言文字价值
2殷商史研究价值
二、金文文献
(一)金文的出土
(二)金文文献的汇集及考释
(三)金文文献的学术价值
1语言文字资料
2释读及考订传世文献的佐证
3古史资料
第十三章 出土文献概述(下)
三、简帛文献
(一)近世出土简帛文献概况
1曾侯乙墓竹简
2战国楚简(湖北)
3战国楚简(湖南)
4战国楚简(河南)
5云梦秦简
6江陵秦简
7马王堆汉墓帛书
8阜阳汉简
9银雀山汉简
10江陵汉墓简牍
11武威汉简
12居延汉简
13敦煌汉简
14定州汉简
15大通汉简
16尹湾汉墓简牍
17楼兰、尼雅汉晋木简
18长沙三国吴简
(二)简帛文献的价值
1佚籍复出
2考校释读传世古籍
3历史资料宝库
4文字学资料
5书籍制度史实物
四、石刻文献
(一)石刻文献要籍
(二)石刻文献的价值
1史料价值
2文学价值
3文字学和书法价值
4经学和宗教史料
五、其他出土文献
(一)盟书
(二)玺印
(三)砖瓦文字
(四)纸质出土文献
第十四章 敦煌文献概述
一、敦煌·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
(一)敦煌
(二)敦煌石窟
(三)莫高窟
(四)藏经洞
二、敦煌石室的发现及文献的流散
(一)敦煌石室的发现
(二)藏经洞封闭时间和原因的推测
(三)敦煌遗书的流散
三、敦煌文献的目录
四、敦煌文献的汇编整理与刊行
五、敦煌文献的内容及价值
(一)宗教文献
(二)儒家经籍
(三)语言资料
(四)史籍地志
(五)子部图书
(六)考古与艺术
(七)文学作品
(八)科技史料
修订本后记
自序
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释义
二、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三、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
第二章 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
二、金
(一)礼器
(二)乐器
(三)兵器
(四)农器
(五)度量衡
(六)钱币
(七)符玺
(八)日用器
三、石
(一)碣
(二)摩崖
(三)碑
四、竹木
五、帛
六、莎草纸
七、羊皮纸
八、贝叶
九、纸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
1卷子
2经折装
3蝴蝶装
4包背装
5线装
第三章 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一、文献的形成
(一)著
(二)述
(三)编
(四)译
1佛典翻译
2学术翻译
3文学翻译
二、文献的流布
(一)讲唱
(二)镌刻
(三)抄写
(四)印刷
(五)摄影
第四章 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一、历代官府藏书及其散佚
(一)历代官府文献收藏概况
(二)历代文献的大量散佚
1秦始皇焚书
2西汉末年战乱
3东汉末年战乱
4西晋末年惠怀之乱
5侯景之乱与梁元帝焚书
6隋末唐初
7安史之乱
8黄巢起义
9靖康之难
10李自成起义
11乾隆禁毁
12嘉庆宫火
13太平天国起义
14英法联军纵火圆明园
15庚子事变
16日本侵华战争
17"文化大革命"
二、历代私家藏书之兴替
(一)周秦私家藏书概况
(二)汉魏晋南北朝的私人藏书
(三)唐宋私家藏书
(四)元明私家藏书
(五)清代著名藏书家(上)
(六)清代著名藏书家(下)
(七)近代著名藏书家
第五章 文献的版本
一、"版本"释义
二、版本类型
(一)写本
1手稿本
2清稿本
3抄稿本
4影钞本
5抄本
(二)刻本
(三)套印本
(四)饾版与拱花印本
(五)活字本
(六)石印本
(七)珂罗版印本
(八)批校本、题跋本
三、"善本"的界义
(一)善本的两层含义
(二)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
四、版本鉴定
(一)明确撰写年代
(二)细读前后序跋
(三)验牌记
(四)查避讳
(五)考刻工
(六)核校阅人时代
(七)看字体
(八)看版式
(九)看纸张
(十)看装潢
(十一)查藏印
(十二)类比法
(十三)查著录
(十四)求旁证
(十五)对书影
第六章 文献的校勘
一、文献讹误的类型及校勘的目的
(一)文献错讹的类型
1讹
2脱
3衍
4倒
5错乱
(二)校勘的目的
二、校勘应具备什么条件
(一)主观条件
(二)广求异本
(三)广求相关资料
(四)精研所校之书
三、校书的主要方法
(一)对校法
(二)他校法
(三)本校法
(四)综合考证法
四、校勘成果的处理及校勘记的写法
五、校书的态度:多闻阙疑
第七章 文献目录
一、"目录"的产生及其含义
二、古籍分类
三、目录的主要内容
(一)书名
1古书命名的方式
(1)以通称为书名
(2)摘取书中一二字为书名
(3)以姓名为书名
(4)以朝代命名
(5)以时间命名
(6)以地点命名
(7)隐括内容为名
2同书异名与异书同名
(1)同书异名
(2)异书同名
(二)篇卷
(三)撰人及朝代
1关于撰人的朝代
2关于撰人
(四)版本
(五)提要
(六)大小序
四、目录的类型
(一)公藏目录
(二)私藏目录
(三)史志目录
(四)专科目录
1经学目录
2小学目录
3史部目录
4子部目录
5集部目录
(五)特种目录
1举要目录
2丛书目录
3知见目录
4经眼目录
5禁毁目录
6版本图录
7辨伪目录
8其他
第八章 文献的辑佚与辨伪
一、辑佚
(一)古书亡佚之多及其原因
(二)前人辑佚的成绩
(三)辑佚的方法
二、辨伪
(一)什么叫"伪书"
(二)作伪的动机
1传道
2射利
3炫名
4争胜
5逃禁
6避嫌
(三)作伪的主要手段
1作者假托他人
2后人改题著者
3割去序跋
4伪撰序跋
5沿袭旧名而作新书
6节采某书更易新名
7缀合群书造为新编
8变乱旧例以充新编
9自著自注
10书以篆籀而充古本
11以假搀真窜乱旧帙
(四)我国辨伪的历史
(五)辨识伪书的方法
1从授受源流上辨伪
2从被依托的人辨伪
3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辨伪
4从该书与作者行事的矛盾辨伪
5据当世人的揭发辨伪
6从文体上辨伪
7从文章风格辨伪
8从特殊语词的起源辨伪
9从声韵系统和时代的矛盾辨伪
10从因袭上辨伪
11从称引上辨伪
12从佚文上辨伪
13从史实的先后辨伪
14从称谓上辨伪
15从制度上辨伪
16从地理沿革上辨伪
17从本书与作者的思想观点矛盾辨伪
18从被依托者的学术水平与本书矛盾辨伪
19从被依托者的学术专长与本书矛盾辨伪
20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倒置辨伪
(六)伪书的价值
1伪书的史料价值
2伪书的文学价值
3伪书的语言价值
4伪书的思想价值
5伪书的其他价值
附:明刊《福寿全书》辨伪
第九章 类书与丛书
一、类书
(一)何谓类书
(二)类书的起源
(三)类书的功用
1查找史料
2查找辞藻
3校勘、考订古书
4辑佚
(四)类书举要
二、丛书
(一)什么叫丛书
(二)丛书的起源与功用
(三)丛书举要
第十章 地方志与家谱
一、地方志
(一)地方志的产生
(二)历代地方志的数量
(三)地方志的种类
1总志
2省志
3府志
4州志
5厅志
6县志
7乡镇志
8都邑志
9卫所志
10边关志
11土司志
12盐井志
13专志
(四)地方志的用途
1政治作用
2考察地理沿革的第一手资料
3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资料
4历史资料的渊薮
二、家谱
(一)家谱的起源与发展
(二)家谱的内容
1世系
2世系录
3谱序
4恩荣录
5谱例
6像赞
7图
8传志
9诵芬录
10懿行录
11宗规家训
12文献
13志
14修谱人员
15陈设图
16领谱字号
(三)家谱的价值和存佚情况
1家谱的价值
(1)人物传记资料
(2)诗文资料
(3)人口学的重要资料
(4)移民史资料
(5)研究宗族制度的史料
2家谱的存佚情况
第十一章 总集与别集
一、总集
(一)?288
(二)全集举要
二、别集
(一)别集的起源
(二)别集的内容
(三)别集的文献价值
第十二章 出土文献概述(上)
一、甲骨文文献
(一)甲骨文的发现
(二)甲骨文的发掘及出土数量
1乱掘时期
2科学发掘时期
(三)甲骨文资料的结集与考释
(四)甲骨文的文献价值
1语言文字价值
2殷商史研究价值
二、金文文献
(一)金文的出土
(二)金文文献的汇集及考释
(三)金文文献的学术价值
1语言文字资料
2释读及考订传世文献的佐证
3古史资料
第十三章 出土文献概述(下)
三、简帛文献
(一)近世出土简帛文献概况
1曾侯乙墓竹简
2战国楚简(湖北)
3战国楚简(湖南)
4战国楚简(河南)
5云梦秦简
6江陵秦简
7马王堆汉墓帛书
8阜阳汉简
9银雀山汉简
10江陵汉墓简牍
11武威汉简
12居延汉简
13敦煌汉简
14定州汉简
15大通汉简
16尹湾汉墓简牍
17楼兰、尼雅汉晋木简
18长沙三国吴简
(二)简帛文献的价值
1佚籍复出
2考校释读传世古籍
3历史资料宝库
4文字学资料
5书籍制度史实物
四、石刻文献
(一)石刻文献要籍
(二)石刻文献的价值
1史料价值
2文学价值
3文字学和书法价值
4经学和宗教史料
五、其他出土文献
(一)盟书
(二)玺印
(三)砖瓦文字
(四)纸质出土文献
第十四章 敦煌文献概述
一、敦煌·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
(一)敦煌
(二)敦煌石窟
(三)莫高窟
(四)藏经洞
二、敦煌石室的发现及文献的流散
(一)敦煌石室的发现
(二)藏经洞封闭时间和原因的推测
(三)敦煌遗书的流散
三、敦煌文献的目录
四、敦煌文献的汇编整理与刊行
五、敦煌文献的内容及价值
(一)宗教文献
(二)儒家经籍
(三)语言资料
(四)史籍地志
(五)子部图书
(六)考古与艺术
(七)文学作品
(八)科技史料
修订本后记
目 录内容简介
文献与文献学、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成与流布、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文献的校勘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