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作者:(美)朗 著,杨燕迪 等译
出版: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1
页数:1040
版本:2
定价:158.00 元
ISBN-13:9787221081230
ISBN-10:7221081239
去豆瓣看看 中译者序001
引言001
第一章 古希腊001
音乐在美的圣殿中/001
神话时期与荷马时期的音乐/002
诗、歌与器乐/006
“悲剧从音乐精神中诞生”/011
音乐社会学概观/014
音乐科学/018
古代音乐的最后阶段/019
第二章 拜占庭022
东部基督教的音乐/022
古希腊音乐与拜占庭音乐的比较/026
拜占庭教堂音乐与圣诗/028
第三章 罗马032
第四章 基督教早期教父时期039
“中世纪”对“文艺复兴”/039
基督教教会音乐的问题/041
基督教礼仪音乐的渊源和组成要素/044
崇拜仪式的组织结构?世俗音乐?基督教会的抵抗/053
基督教祭礼音乐的神学、哲学和科学基础/058
第五章 格里高利艺术与它的影响范围065
格里高利大教皇/065
不列颠的罗马圣咏/069
卡洛林帝国的罗马圣咏?凯尔特人的影响/070
格里高利音乐的支系/074
格里高利艺术的衰落/080
罗马风格时期普世神圣艺术中的格里高利圣咏/082
卡洛林时期的世俗音乐/085
音乐的理论、艺术和哲学观念/088
第六章 格里高利艺术的进一步扩散095
戏剧从礼仪中产生/095
抒情诗、戏仿诗文和打诨歌/102
中古抒情诗歌的音乐渊源/105
封建主义及其艺术/107
吟唱诗人/109
骑士抒情艺术的其他方面/113
游吟艺人/116
骑士艺术的衰落/119
普罗旺斯艺术所唤醒的意大利抒情艺术/120
英格兰的吟唱诗人和游吟艺人/124
恋诗歌手/125
第七章 哥特风格131
哥特风格的兴起/131
复调的起源/134
早期复调的形式和手段/136
古艺术/141
罗马式艺术与哥特风格/146
中古的音乐教义与理论/147
基督教会对复调的抵抗/149
法兰西哥特风格对周边文明的影响/152
第八章 新艺术155
中世纪秩序的崩溃/155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157
新艺术和古艺术/159
法国的新艺术/162
意大利的新艺术/166
14世纪的音乐实践/168
音乐理论和美学的新趋势/170
14世纪中对音乐的广泛传播和普遍欣赏/173
第九章 文艺复兴178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178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得到现代研究的确证/183
晚期哥特式音乐的最后体现/184
哥特因素和早期文艺复兴因素的风格调和/186
英格兰的影响/186
勃艮第乐派/190
新哥特风格的兴起/192
佛兰德斯音乐家的迁移?15世纪的意大利音乐?法兰西-佛兰德斯作曲家的崛起/198
16世纪音乐的问题/205
改革与复兴——德国的人文主义?工匠歌手/210
德国艺术中的勃艮第与法兰西-佛兰德斯的影响/215
德国作曲家的解放/215
路德与德国的新教音乐/217
古典“尼德兰”风格及其国际化/222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音乐/224
威尼斯乐派/228
意大利-佛兰德斯风格/231
复调的最后综合?天主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234
帕莱斯特里那/239
音乐-政治环境的变化/245
乐器和器乐/246
器乐的种类与形式/251
文艺复兴晚期的德国音乐/257
法国文艺复兴的第二阶段/259
胡格诺教派及其音乐/263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及西班牙音乐/266
西班牙-佛兰德斯乐派的合唱作曲家/271
都铎王朝之前的英格兰音乐/275
都铎王朝早期的作曲家/278
英格兰的宗教改革/281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矛盾对音乐的影响/283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和詹姆斯一世时期的乐派/289
声乐/289
器乐/296
文艺复兴的审美原则/299
文艺复兴生活中的音乐/303
人文主义的反响——抒情戏剧的倾向?文艺复兴音乐实践面面观/309
宗教改革运动的后果/315
音乐在大学里/315
新世界中的音乐/317
第十章 巴洛克320
文艺复兴的衰退/320
宗教思想作为早期巴洛克艺术的原动力/322
变化中的艺术理想/326
巴洛克中的浪漫主义——戏剧/332
戏剧与诗歌、音乐的关系/334
音乐戏剧的前身/335
早期的音乐戏剧/338
蒙泰威尔第/344
宗教歌剧?清唱剧?喜歌剧/348
罗马和威尼斯/348
17世纪晚期的意大利歌剧/356
作曲与演绎的新技巧:通奏低音?管弦乐队?键盘乐器/361
器乐的原则与类型?意大利的小提琴乐派/368
“大巴洛克”的时尚——天主教的教堂音乐/372
17世纪早期的西欧/375
新政治哲学对文学艺术的影响?路易十四风格/377
路易十四鼎盛时期的音乐/379
法国思想对歌剧的根本抵抗/385
琉特琴音乐与羽管健琴音乐/387
三十年战争/389
德国的巴洛克音乐/393
德国的早期巴洛克歌剧/405
社会力量的重新组合/408
斯图亚特王室统治下的英格兰——革命与王政复辟/409
其他国家中的巴洛克/419
尼德兰国家/419
西班牙/421
北美/425
第十一章 晚期巴洛克432
专制主义与启蒙运动/432
哲学背景/434
巴洛克的音乐思想/436
气质与感情类型说/436
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象征主义/442
世俗主义:晚期巴洛克的主导精神/446
晚期巴洛克的歌剧/448
那不勒斯乐派/453
意大利歌剧在德国/461
意大利歌剧在英国/464
晚期巴洛克的天主教教堂音乐/468
新教北方的宗教思想和音乐思想/472
教堂音乐与歌剧的和睦关系/478
晚期巴洛克的器乐/48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491
合唱作品/497
器乐作品/505
晚期巴洛克的英国音乐/516
亨德尔/520
清唱剧/523
巴赫与亨德尔/527
第十二章 洛可可—华丽风格—情感风格530
路易十四统治后的时期/530
三个国王的戏剧/531
洛可可从解体的巴罗克中兴起/533
法国洛可可的音乐/536
拉莫/542
卢梭?谐歌剧论战?法国喜歌剧/547
正歌剧与抒情悲剧的新面貌/552
开明专制/566
启蒙运动的理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568
音乐与启蒙运动——柏林乐派/572
歌剧与歌唱剧/577
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的关系/582
前古典交响曲的先驱/589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594
奏鸣曲-交响曲的组和成分/596
意大利乐派和奥地利乐派/601
曼海姆乐派/606
前古典交响曲的进一步构成/609
前古典的室内乐/612
第十三章 古典时期615
古典思想的回归/615
文艺学术中的古典倾向/617
海顿/623
早期作品/625
晚期作品/629
莫扎特/638
器乐作品/650
古典时期的戏剧与歌剧/656
莫扎特的意大利歌剧/660
莫扎特与歌唱剧/667
莫扎特的歌剧观念/675
第十四章 18世纪音乐的边缘及其实践678
西班牙/678
英国/682
美国/690
18世纪的声乐观念/697
新教的教堂音乐/702
天主教的教堂音乐/704
18世纪的音乐实践?管弦乐队的建设作用?演绎艺术/710
18世纪音乐的社会学概观/718
音乐评论与历史编纂/724
启蒙运动希图创造民众艺术宣告失败/730
第十五章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汇732
古典主义对浪漫主义/732
德国的浪漫主义运动/738
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及其在音乐中的对应/743
贝多芬/747
生平/753
早期作品/757
晚期作品/764
贝多芬风格/768
舒伯特/773
革命时期、督政府时期和帝国时期的法国歌剧/784
德国的早期浪漫主义歌剧/791
第十六章 浪漫主义799
浪漫主义概观/799
门德尔松?舒曼?肖邦/808
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批评/817
大歌剧/826
意大利歌剧/835
德国歌剧/840
第十七章 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845
现实主义作为人生哲学/845
探寻包容一切的整体艺术/848
教堂音乐和交响-戏剧的新倾向/857
柏辽兹/863
李斯特/868
瓦格纳/879
整体艺术品/889
第十八章 反潮流901
勃拉姆斯/901
比才/911
威尔第/915
第十九章 19世纪音乐的边缘及其实践923
德国/923
法国/930
英国/936
美国/940
音乐中的民族主义/945
俄罗斯/950
波希米亚/962
斯堪的那维亚/964
19世纪的音乐实践/967
19世纪的音乐思想——理论?美学?哲学?科学/979
音乐评论/985
音乐学/991
第二十章 通往现代之路997
调性的新概念/997
器乐/999
歌剧/1006
舞蹈音乐与轻歌剧/1009
教堂音乐/1013
歌曲/1018
世纪最后的风格综合——印象主义/1021
音乐中的印象主义/1024
“西方的衰落?”/1031
索引
作者保罗·亨利·朗(Paul Henry Lang,1901—1991年)系匈牙利原籍。少年时代曾学习大管、研习作曲,但天生多方面的文化兴趣使他最终转向音乐学。青年时代,眼看右翼政治势力上台,社会形势恶化,同时受到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贝拉·巴托克的鼓励,转道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音乐学、比较文学和文化史)和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文学、音乐学、艺术史和美学)求学。虽然他最后的博士学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但其实他整体的知识背景和思想基础均源自欧洲。这种对西方(尤其是欧洲)文化传统全方位的透彻了解和博闻强记其实是他日后撰写《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直接前奏。
1934年,保罗·亨利·朗成为美国公民。他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专业责任感投入到美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中,并很快在美国音乐生活中发挥突出的引导和领袖作用。作为一流的教师,他从1939年到197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这所名牌学府任音乐学教授,培养和训练了几代出色的音乐学家和作曲家(著名华裔美籍作曲家周文中先生即为其学生)。作为学科统帅和组织者,他是美国音乐学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并曾担任国际音乐学协会主席一职(1955—1958年),推动了音乐学的学科发展,并提高了音乐学在学术大家族中的地位。作为知名乐评家,他曾出任《纽约先驱论坛报》(New York Herald Tribune)的首席乐评人(1954—1963年),在日常的音乐评论中融入学者特有的深邃历史知识和敏感的审美判断,其优美和活跃的文风至今传为美谈。最后,作为美国最重要的音乐期刊《音乐季刊》(Musical Quarterly)的主编,他在任近三十年(1945—1973年),不仅使这本期刊在学术上处于国际核心地位,而且使它贴近当代音乐生活(特别是当代音乐创作),其间的成就有目共睹。
教授、学科领袖、乐评家和主编——一人司职四个角色,均获得极高成就,其事业生涯之圆满可见一斑。保罗·亨利·朗繁忙一生,在其学术论著中,尤其精于对启蒙运动、亨德尔、莫扎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和歌剧的专门研究。但是,这位音乐学者留给后人的馈赠中最值得称道的依然是他四十岁时发表的鸿篇巨作《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在这里,作者所展示的不是一个专门家细致周密的考据钩稽,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最高水平的综合家在把握时代精神脉搏上的独到功力,在全方位联系各种人文、艺术、精神现象时的雄才大略,在洞察音乐风格和理解音乐思维上的内行眼光,以及在表述文风上的华美修辞。
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在当下“千年世纪”转折点的智力气候中,似乎已经有点过时——它令人联想起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欧洲中心论”所特有的自负和傲慢。目前更常用的替代术语是听上去更为中性和客观的“文化”(culture)。但为尊重原著起见,译者在翻译书名时仍然选用“文明”一词。关于“文明”和“文化”两个术语间的区别和各自的内涵解释,各路学派长期以来存在很多争议,在此不赘。但话说回来,尽管如此,所有稍具常识的读者都明晓“文明”或“文化”大概意味着什么——无非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乃至物质活动)的所有成果。文、史、哲、艺、政、经,均是理所当然的题中要义。具体到“西方文明”,还必须加上一个几乎位于中心地位的要素——宗教。
由此出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独特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威望和荣誉。此书原著于1941年在纽约出版,随即被公认为美国音乐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里程碑著作。六十年来,《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不仅已成为音乐史学领域的大师级经典论著,而且也被证明对文化史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就单个学者所著的单卷本音乐通史而论,至少在英语世界中,至今尚无任何著作在体现史家的“才、学、识”方面堪与《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相比。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