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隽(1905—1989),20世纪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原名越鸿、字文隽,后以字行,斋号煮石庵,晚年自称“半残老人”。河北丰润人,自1951年定居北京。1927年毕业于原北京交通大学,从事铁路管理工作。公务之余,研刁书法艺术,终生不倦。1980年被聘为中国书画研究社顾问,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自幼喜好书画。承受家教,精于诗文,临池成癣,泛临真、草、隶、篆诸体。大学毕业后,公务之余,耽习翰墨,上自甲骨、钟鼎款识、汉魏刻石、碑志,至晋、唐、宋、元、明、清诸家帖札,无不临“习”,潜心研究历代书家论书法之作。兼工各体,博采众长,经常为人书写牌匾、碑志,自出机杼,不拘一家一派,别具风格。20世纪40年代初出版《丁文隽临古习字范本》五种,曾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名震书坛。当时的书法家多有赞誉之词,著名书法家张伯英先生赠题“妙赅众体”。
著作《书法精论》一书,于1939年由京城印书局出版,取古人论书之精华,抒自身临池经验,独创已见,颇受读者的欢迎与推崇。当时书法家杨云史、周肇祥、张伯英各有题序、题词。1940年再版。1983年中国书店又两次影印发行,流传至今。70年代后期为振兴书法艺术,用语体修订《书法精论》更名为《书法通论》,内容充实,阐述简明,通俗易懂,适应广大初学书法者的需要,1986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日军侵华时期,隐居不仕,以教书鬻字为生。培养后学,受业者达百余人,所授内容遍及各种书体,因材施教,精心指点,学书者莫不心神领会,各尽所长,多有成就,其中有些人已成为知名书法家。此后数十年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
70年代后期开始,丁文隽的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参展,并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等报刊上刊载,生平业绩被辑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多部典籍中。200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丁文隽书法选》,其墨迹被辑入《二十世纪京华名人遗墨》。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