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的经验研究
作者:张文彬 著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12.4
页数:271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100084567
ISBN-10:7100084563
去豆瓣看看 序
第1章 导论
1.1 本书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区域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研究
1.2.2 区域经济周期的经验研究
1.2.3 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的相关经验研究
1.2.4 总结性评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内容安排
1.4 难点与创新
1.4.1 本书中所要突破的难点
1.4.2 本书的创新
第2章 区域经济周期:总体特征分析
2.1 省份合成指数的构建和周期拐点识别方法
2.1.1 省份合成指数的构建方法及数据
2.1.2 区域经济周期拐点识别方法:BB算法和MS模型
2.2 年度数据分析
2.2.1 基于MS模型的年度周期拐点识别结果
2 2.2 基于MS模型的省份经济周期总体特征的分析
2.2.3 省份经济周期总体特征和省份经济基本特征
2.3 月度数据分析
2.3.1 基于BB算法的月度周期拐点识别结果
2.3.2 基于BB算法的省份经济周期的总体特征分析
2.3.3 省份经济周期总体特征和省份经济基本特征
2.4 基于合成指数的省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
2.4.1 方法说明
2.4.2 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产业周期:基于贝叶斯潜在多动态因子模型的分析
3.1 方法及数据说明
3.1.1 具体模型选择和设定
3.1.2 模型的估算和数据说明
3.2 动态因子的特征分析
3.2.1 全国动态因子
3.2.2 区域动态因子
3.3 省份三次产业实际产出波动的方差分解及分析
3.3.1 产出波动的方差分解
3.3.2 基于产业层次的分析
3.3.3 基于区域层次的分析
3.3.4 省份特征与动态因子影响力的关系
3.4 省份总产出波动的分解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投资周期:基于所有制结构和体制变迁的分析
第5章 区域出口周期:国际经济冲击和区域经济波动
第6章 财政政策的区域经济稳定效应分析
第7章 结束语:结论与展望
附录一 稳定与增长:孰重孰轻?
附录二 近年来美国及其他国家区域经济周期经验研究的主要结论
附录三 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经验研究主要文献的总结
附录四 合成指数的滤波结果
参考文献
后记
张文彬,浙江温岭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宏观经济、微型金融,在《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上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学术课题。
《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的经验研究》从区域的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周期,并结合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现实背景,对区域经济周期的总体特征和区域产业周期、区域投资周期、区域出口周期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财政政策的区域经济稳定效应做了经验研究,得到一系列新的结论。这为宏观调控政策在区域层面细化和区域经济周期理论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事实,进而有助于协调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与和谐社会构建。
本书采用目前国际上非常先进的计量方法和模型,如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时变参数模型、多动态因子模型、面板VAR、空间计量、动态相关系数等,与我国区域经济周期的实际较好地结合,形成与国际主流研究的对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