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选题宗旨与意义
二 研究对象与范围
三 研究材料与方法
四 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
第一章 清前期广州涉外司法的两种运作模式
一 葡人有限自治下的澳门模式
1.明清澳门地方建置及其涉外司法职能
2.葡萄牙人的自治体系及其在司法运作中的角色
二 十三行体制下的省城模式
1.十三行的政治职能及其在涉外司法中的角色
2.“公班衙”的名与实
3.“圣裁”与“会审”:官府对涉外案件的集体干预机制
三 关于两种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第二章 涉外刑事审判的实体与程序
一 涉外刑案概述
1.案件社会成因与类型
2.命案审判的特殊性
二 “一命一抵”:涉外命案审判的实体性原则
1.“一命一抵”的确立及实施
2.“一命一抵”的特殊性
3.关于“一命一抵”的实效性分析
三 翻译——涉外刑事审判中的程序问题
1.翻译的角色与处境
2.从“广东英语”到“印度水手”案——翻译的素质及其表现
3.“德兰诺瓦”案:翻译问题引发的外交矛盾
第三章 涉外商事纠纷的处理模式:广东十三行商欠案
一 18世纪以来行商资本短缺之缘由
1.交易方式的固有缺陷
2.官府对行商的勒索
3.商业利润的非资本化投向
二 清前期广州外贸领域的金融机制与商欠的形成
1.清前期广州对外贸易中的金融角色
2.外商对行商的债权形态与利率分析
3.扶持与控告:外商对欠债行商的态度
三 朝廷对商欠案的处理措施
1.对行商的制裁:“交结外国诓骗财物例
2.“一商拖欠,众商派填”的连带清偿责任
3.倪宏文案——官府代偿商欠的特例
四 自治性缺位:商欠处理模式的历史透视
第四章 华洋民事诉讼与中西价值冲突
一 华洋民事纠纷的社会成因与类型特征
二 华葡房产诉讼
1.房产“永租制”的流行与争讼缘起
2.诉讼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三 华葡债务纠纷
1.华葡民间交易习惯与债务纠纷的形成
2.官府的态度与司法效率
四 民事诉讼领域的中西价值冲突
1.权利意识的暗合与表达方式的差异
2.诉讼价值取向的分歧
第五章 “不治而治”:清代涉外司法理念解析
一 华夷观念与“不治而治”的精神内涵
1.“华夷之辨”与涉外司法中的二元价值观
2.“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专制逻辑
二 从“化外人”条款看“不治而治”的制度表达
1.“化外人”律的历史演变
2.“化外人”律的身份等级属性
3.清前期广州涉外司法的经验特征
第六章 “天下观”与“民族主义”:清代涉外司法中的“主权”问题
一 “天下观”与“民族主义”:谁是主子?
二 以“平等”的名义——西方人的批判武器与武器批判
三 反思:暴力下的“现代性”认同与民族话语主权的重建
参考文献
文献资料类
专著类
论文类
附录
《一件奏明事剳付》
《管理澳夷章程》
《澳夷善后事宜条议》
《部复两广总督李侍尧议》
《两广总督百龄、监督常显议》
《两广总督阮元关于德兰诺瓦案上道光帝折》
《两广总督阮元奏报英国护货兵船伤毙民人畏罪潜逃饬令交凶折》
《两广总督李鸿宾、监督中祥疏》
《两广总督卢坤、监督中祥疏》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