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致辞
“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致辞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
“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致辞 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
明史研究
明成祖患病考 商传
明成祖立储略述 王韦
永乐帝与开中法 高春平
明成祖五征蒙古评议 滕新才
明太祖欲传位于燕王朱棣吗? 吴德义
现代性视角下的明朝永乐时期对外关系浅析 覃秀红
宗藩思想与郑和下西洋 郭渊
浅谈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 宫兆敏
永乐皇帝生平 柳艺
永乐皇帝与明代经学 韦祖辉
明成祖重视儒家经典简论 江心力
谈《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 任道斌
(永乐大典)下落之谜 岳金西
论解缙的文化传播媒介创构思想与《永乐大典》的编辑传播特色 阎现章
张居正施政再议 毛佩琦
论明初佛教之政治性 何毅群
明朝后妃与国家礼制兴革 赵克生
孝定李太后对万历朝初政的影响 王丽梅
从少年神宗看宫廷君主教育 刘志琴
明藩靖江王及其宗室的“囚徒”生活 周彤莘
简论明代宗学 魏影
明代宫廷礼仪 王童
刘瑾专政对正德朝政的影响 陈娟
明代前期廷议述论 吴志宏
明洪武时期文官群体构成及来源考 展龙
洪武时期审计分类述论 方琢
《大明律》与明代民事契约制度 徐晓庄
明代各省直乡试录取定额变化考述 郭培贵
浅析明代光禄寺职能与管理 李小林左丰力
明代运河建设资金构成考 张艳芳
浅析明代内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王爱红
浅析明代内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尚东红
明遗民沈光文史事考异二则 南炳文
明代科举家族研究的珍贵史料:进士登科录、同年录——以直隶任丘边氏和山东新城王氏为例 陈长文
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张舒 张正明
明朝公祭文文本的政治文化内涵 李媛
由明末才女叶小鸾之死引起的思考 夏爱军
读史杂记一二 刘精义 吴梦麟
明朝科举制度 王知音
明朝政治家、军事家胡宗宪功过是非论辩 王波 王瑾
从《兴革条例》《考语册式》看海瑞的实政精神 高寿仙
明朝张居正时代应对欧力东渐之得失 庞乃明
徐霞客与明代佛教生态文化 蒋明宏
归化、儒化与文化坚守——明末朱舜水亡命日本的文化心态剖析 罗以民
谈迁在北京的学术活动 赵连稳
管窥黄绾之《明道编》 卢伟
朱棣实行北边防线南撤政策的后果 田培栋
论洪武时期故元官兵安置与军事卫所建设 奇文瑛
明代屯堡分布密度及修建规制浅探 肖立军
明昌平陵寝与北边防卫 王雄
明代蓟昌二镇入卫军兵研究 彭勇
明初的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 朱亚非
明代成化弘治时期对蒙古族的“捣巢”作战 胡凡孟修
论袁崇焕第一次巡抚辽东 周喜峰
试论年前明清战争对华北人口的影响 沈一民
影响明代历史的三次战役 王春红
中国兵器的发展 沈志刚
明王朝对四川的治理与经济社会成效 张学君
论明代广西的民族关系 张阳江
明代广西民族事务管理机构 阳灵
略论明朝广西土官制度 钟嘉瑞
论明代广西的科举考试 黄璇
陵寝建筑
明长陵陵园形制布局的主要特点和艺术特色
明长陵的卜吉与风水格局分析
简述长陵风水对庆陵选址的影响及李腾芳在庆陵选址中的作用
明成祖朱棣与明长陵
明长陵营建历史
形势宗风水对长陵的影响
换个角度欣赏明代陵寝建筑
浅析明长陵的营建及其艺术特点
明十三陵建筑用料
明茂陵建筑规制初探
明献陵的墓主及其陵寝建筑特点
明庆陵陵寝遗址调查
论定陵出土圹志
明定陵出土丝织品的类别及特点
关于清代园寝制度的几个问题
明代帝陵的历史、科技和文化艺术价值
浅说桂林十一陵中麒麟的石刻艺术及文化内涵
浅议明代祖陵神道石刻
论明中都城市中轴线、副轴线设计理念与布局
关于对明潞简王陵次妃赵氏墓遗址清理的调查报告
银山塔林法华寺的历史沿革
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世界遗产 传承华夏文明——十三陵特区改革开放三十年文物保护工作回顾
居庸关修复工程概要
明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保护与研究工作之我见
明长陵保护策略初探
明十三陵与人文北京
论皇家陵寝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以明十三陵为例
松柏常青悼古人——论明十三陵古树的价值及保护意义
十三陵景区古松柏树衰弱原因及养护复壮措施综述
浅谈十三陵地区古树的养护与复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