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通纪
一 隋朝统治下的山东
(一) 隋朝平定山东
(二) 隋文帝统治时期山东的吏治
(三 )隋炀帝东征高丽给山东人民造成的灾难
二 隋朝末年山东的农民起义
(一) 王薄领导的起义军
(二) 窦建德与刘黑闼领导的起义军
(三) 张金称、刘霸道等领导的起义军
(四) 北海郭方预、綦公顺、杨厚等领导的起义军
(五) 徐圆朗、孟海公、卢明月等领导的山东西部的农民起义军
(六) 其他农民起义军
(七) 三大主力军与山东地区的关系
三 唐朝前期的山东局势
(一) 贞观、开元年间山东局势的稳定
(二) 山东吏民反叛乱的斗争
四 唐朝后期山东境内的藩镇割据
(一) 平卢镇的割据与平定
(二) 横海镇的割据与平定
五 唐朝末年的山东农民大起义
(一) 唐朝后期山东境内阶级矛盾的逐步尖锐化
(二) 庞勋领导的徐泗地区农民起义
(三) 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六 唐朝末年朱全忠与山东藩镇的斗争
(一) 平定天平镇与泰宁镇
(二) 平定平卢镇
七 五代政权与藩镇在山东的争夺
(一) 后梁与沙陀部在山东西部的争夺
(二) 后晋平定平卢镇
(三) 后周平定泰宁镇
八 唐末五代统治者的割据混战对山东地区的破坏与山东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 统治者对人民的屠杀与掠夺
(二) 赋役苛重
(三) 灾害频繁
(四) 土地荒芜,百姓流亡
(五) 人民的反抗斗争
九 士、庶势力的消长
(一) 士族势力的衰亡
(二) 庶族势力的增长
一○ 山东地方势力与隋唐中央政权的互动
(一) 山东在隋朝的地位及隋朝对山东的经营
(二) 山东豪强与唐前期政局
(三) 藩镇与山东自治
一一 山东士族与地域社会
(一) 山东地域士族的分布变化
(二) 山东士族与地域文化
(三) 士族在地域上的作用与影响
典志
一 政区
(一) 从道到节镇的变化
(二) 州郡县设置的变化
二 职官
(一) 总管、都督、节度使及其属官的设置
(二) 州郡官及其属官的设置
(三) 县官及其属官的设置
三 兵制
(一) 隋及唐前期的军事制度
(二) 隋及唐前期在山东的军事部署
(三) 冷兵器时代山东的军事地理特征
四 经济
(一) 经济概况
(二) 山东膏腴地的自然背景
(三) 山东经济的产业结构
(四) 山东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五) 郡县级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五 教育与科举
(一) 教育
(二) 科举制对山东士人的影响
六 学术
(一) 吕才的哲学思想
(二) 颜师古对《五经》的考订与《汉书》注
(三)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四) 王元感与疑经学派的形成及影响
七 文学
(一) 隋代文学
(二) 初盛唐文学
(三) 中晚唐文学
(四) 五代文学
八 艺术
(一) 绘画艺术
(二) 书法艺术
(三) 音乐艺术
(四) 工艺美术
(五) 雕塑艺术
(六) 建筑艺术
九 宗教
(一) 佛教的鼎盛
(二) 道教的大兴
一○ 社会风俗
(一) 乡村农事风俗的变迁
(二) 市民的游艺习俗
(三) 岁时节令
(四) 婚丧习俗
一一 外事
(一) 遣隋使、遣唐使路经山东及其在山东的活动
(二) 日僧圆仁在山东的活动
(三) 新罗人在山东的活动
一二 文献
(一) 经部
(二) 史部
(三) 子部
(四) 集部
列传
一 明克让
……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增订版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