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史(插图第4版)
作者:(美)罗兹·墨菲 著
林震 译
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6
丛书:大学堂
页数:614
版本:4
定价:88.00 元
ISBN-13:9787510047114
ISBN-10:7510047110
去豆瓣看看 序 开拓东方历史研究的新视野陈奉林
前言
关于亚洲名称和词汇书写的说明
大事年表
第1章 东亚:共同基础和地区差异
1.1 分界线和本土
1.2 自然观
1.3 农业
1.4 社会运行规则
1.5 村庄和城镇
1.6 传统体系
1.7 地区差异
1.8 中国本土
1.9 中国和东亚其他地区的联系
1.10 农业文明
1.11 更大的内部差异
第2章 史前时代、中国起源和商朝
2.1 新石器革命
2.2 东南亚农业的起源
2.3 东南亚人口和古代王国
2.4 史前中国
2.5 中国的起源
商朝
周朝
第3章 周朝:从创建到衰败,
哲学家的时代
3.1 战国时代
3.2 孔圣人及其教诲
孟子
荀子
儒学和"天"
墨子
3.3 道家
3.4 汉语
第4章 秦汉:帝国的形成
4.1 秦朝威权主义
4.2 汉朝
汉武帝时期的版图扩张
中国和罗马
开放的贸易模式
汉朝文化
古代中国城市
汉朝的成就
对环境的压力
第5章 佛教、蛮族和唐朝
5.1 佛教
乔达摩佛陀
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佛教的
传播
5.2 汉朝的终结
5.3 北魏
5.4 南迁运动
5.5 重新统一:隋唐时期
5.6 大唐体制
5.7 辉煌年代的长安
5.8 唐朝末期的佛教
5.9 佛教宗派
5.10 衰败和灭亡
第6章 成就和灾难:宋元(960年-
1355年)
6.1 北宋
6.2 文官体系
变法
文化和征服
6.3 南宋时期
创新和技术发展
开封和杭州
南方的崛起
新儒学
绘画和瓷器
6.4 蒙古人
元朝中国
朝代循环和延续
第7章 中华帝国新辉煌:明朝
7.1 明朝的创立
洪武:草莽皇帝
明朝的朝贡体系
明朝海上远航
7.2 繁荣和保守
7.3 商业和文化
资助和文学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和传统主义
7.4 北京皇城:大明朝轴心
7.5 自满和衰落
7.6 满族入主中原
第8章 清朝的繁荣和衰落
8.1 繁荣和人口增长
康熙和乾隆
8.2 东亚传统社会
家庭和婚姻
生儿育女
妇女的地位
性习俗
法律、犯罪和惩罚
8.3 清朝后期:衰落和惯性
来自新蛮族的压力
8.4 辉煌大清和落后技术
8.5 鸦片和中英战争
第9章 古代朝鲜:另一个中国
9.1 朝鲜传统
汉朝征服及其后果
三国时代
新罗的胜利
高丽王国
蒙古征服及其后果
李氏朝鲜
第10章 前现代的越南
10.1 古代
10.2 北属时期
10.3 佛教王朝
10.4 南扩、地域主义和内战
10.5 文化发展和与西方的联系
第11章 日本历史的开端:
范式与起源
11.1 与朝鲜的联系和造墓人
11.2 神话般的历史
11.3 氏
11.4 神道
11.5 与中国的联系
11.6 大化、奈良和平安
中国艺术和佛教艺术
11.7 佛教和日本文化
庄园制度
平安文化
紫式部夫人
11.8 艺术和园林
11.9 假名和僧兵
11.10 对环境的压力
第12章 武士、僧侣和冲突:
中世纪日本
12.1 平安朝的瓦解
12.2 镰仓时代
12.3 蒙古来袭
武士和僧侣
12.4 文学和艺术
12.5 镰仓的灭亡和足利的崛起
应仁之乱和经济增长
贸易和海盗
室町文化
内战再起
第13章 西方人的到来
13.1 独立发展
13.2 欧洲背景
葡萄牙人到来
葡萄牙商业帝国
菲律宾的西班牙人
13.3 "基督徒和香料"
13.4 战略和基地
13.5 利玛窦:进入明朝宫廷的传教士
13.6 俄国人在亚洲
13.7 日本的基督世纪
13.8 荷兰人在亚洲
英国人在亚洲
第14章 日本德川幕府时代
14.1 德川秩序
14.2 驱逐西方人
经济增长
江户和城市文化
农业部门
文学、艺术和社会
木版画和葛饰北斋
德川体系的压力
14.3 兰学
来自西方的新挑战
影响和应对
14.4 德川幕府的衰亡
成就
第15章 19世纪的中国:
耻辱与回应
15.1 帝国主义的威胁
15.2 经济和幻觉
15.3 四面楚歌的中国
15.4 商人和传教士
15.5 太平天国起义
自强运动
15.6 条约口岸和教会学校
15.7 海外华人
15.8 征服、民族主义和耻辱
"自强"和中兴
新耻辱
15.9 革新变法
15.10 义和拳运动
第16章 日本的自我改造
16.1 天皇和政治领袖
16.2 新秩序
财政难题
对外侵略和萨摩之乱
经济发展
全民努力
工业化
16.3 西方化
明治宪法
16.4 日本帝国主义
与俄国的冲突
吞并朝鲜
第一次世界大战
16.5 新日本帝国
16.6 明治文化和维新成就
第17章 朝鲜、越南和东南亚的
帝国主义
17.1 抵制外国理念
外国人争夺朝鲜
日本统治之下的朝鲜
17.2 东南亚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缅甸和马来亚的英国人
法国、荷兰和美国的殖民统治
独立的暹罗
海外华人
17.3 多元社会
种植园体系
多元主义和民族主义难题
17.4 东南亚民族主义的崛起
17.5 越南
第18章 四分五裂的中国:
1896年-1925年
18.1 西方列强的新一轮掠夺
门户开放照会
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
清朝的最后岁月
18.2 宪政主义和革命
18.3 孙中山和1911年
袁世凯上台
18.4 军阀统治
18.5 社会新流动和新文化运动
鲁迅
18.6 "五四运动"
18.7 俄国和党组织的建立
第19章 中国和日本:
通向战争之路
19.1 中国民族主义
北伐
南京十年
失败和成功
长征和统一战线
19.2 上海:条约口岸的模范
19.3 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
大正民主及其命运
军国主义的崛起
侵略东北
军部独大
"中国事变"的背景
第2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亚洲战场
20.1 日本侵略中国
撤退和抵抗
国民党方面
难民和共产党
20.2 蒋介石和美国人
20.3 重庆:困境中的战时首都
20.4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通往珍珠港之路
缅甸和战争的结束
第21章 1945年后的中国
21.1 内战
毛泽东和群众路线
外围地区
21.2 "大跃进"
中苏分裂
21.3 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成就和未来
自由化新需求
21.4 台湾
21.5 香港
第22章 1945年后的日本
22.1 日本的复苏
占领和美国化
经济和社会发展
22.2 日本的全球角色
东京和现代世界
日本与昔日敌国的关系
第23章 朝鲜和东南亚大陆
23.1 朝鲜的分裂
23.2 1960年后的朝鲜
23.3 "二战"后的东南亚
1945年后的越南
血泊中的柬埔寨
老挝:被遗忘的国家
23.4 缅甸、泰国、马来亚和新加坡
缅甸
泰国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23.5 东亚及其未来:"太平洋世纪"?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出版后记
罗兹·墨菲(Rhoads Murphey)是一位中国历史学家和地理学专家,出生于费城,1950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任密歇根大学教授,担任密歇根亚洲研究计划负责人多年,此前曾经在华盛顿大学任教,也曾任台湾大学和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从1954年到1956年,他是驻亚洲外交官联合会主席。1974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突出贡献奖。作为亚洲研究协会前主席,罗兹·墨菲曾担任《亚洲研究杂志》,《密歇根中国研究报》以及亚洲研究协会主办的《专论》等刊物的编辑。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福特基金会、美国学会理事都接纳他为会员。著有《上海:进入现代中国的钥匙》(1953)、《地理学入门》(1978,第4版)、《地理学的研究范围》(1982,第3版)、《条约口岸与中国的现代化》(1970)、《中国出迎西方:条约口岸》(1975)等。其中《外来者:西方人在印度和中国》(1977)一书赢得了密歇根大学出版社的年度最佳图书奖。
东亚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历史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罗兹·墨菲师从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及历史学家赖肖尔,研究东亚历史多年,认为东亚历史是世界历史中极具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人类普遍问题和现代问题提供了独特的答案。他根据四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撰写了《东亚史》,对东亚地区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程以及各地区间的互动作了非常全面、详尽的记述。通过这本书可以很全面的了解东亚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进程。
《东亚史(插图第4版)》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东亚地区的共同基础与地区差异为开章,以占全书一半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前的的东亚历史,其中中国古代历史因其保留了大量文字记载与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而占据了主要篇幅。第二部分记述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东亚各国历史,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各国面对后来居上的西方以及后来的帝国主义所持的不同态度。第三部分以中日战争为主线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东亚。最后一部分对二战之后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主要地区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在整体上四部分又紧密相关,前后贯通,使东亚地区的历史以完整、鲜活之姿展现于我们眼前。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