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曾侯乙墓
前言
一墓葬的发现与发掘
(一)墓葬的发现
1. 施工炸石中发现古墓
2. 一座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被确认
(二)发掘经过
1. 制定方案
2. 精心发掘
(三)墓葬概况
1. 墓葬的基本情况
查看完整
一墓葬的发现与发掘
(一)墓葬的发现
1. 施工炸石中发现古墓
2. 一座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被确认
(二)发掘经过
1. 制定方案
2. 精心发掘
(三)墓葬概况
1. 墓葬的基本情况
查看完整
谭维四,一九三○年四月生于湖南望城县梅园。一九四九年毕业于湖南长沙师范学校,后又毕业于湖北函授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九五四年结业于北京大学第三期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从一九五二年从事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工作以来,历任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队长、副馆长、馆长、顾问,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武汉大学兼职教授,现为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考占专业客座教授、中国文物学会理事。曾主持楚都纪南城、江陵望山与沙冢楚墓、江陵凤凰山秦汉墓、随县曾侯乙墓等重要考古发掘与研究。主持曾侯乙编钟研究与复制,一九八五年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主编或合作主编、编撰的考古发掘报告与专著有《曾侯乙墓》、《江陵望山与沙冢楚墓》、《曾侯乙墓文物艺术》等,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还与夫人白绍芝合著了《文物考古与博物馆论丛》一书。
前言
一墓葬的发现与发掘
(一)墓葬的发现
1. 施工炸石中发现古墓
2. 一座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被确认
(二)发掘经过
1. 制定方案
2. 精心发掘
(三)墓葬概况
1. 墓葬的基本情况
2. 随葬器物概述
3. 墓主及其下葬年代
二考古学研究的主要收获与重要课题
(一)考古学研究的主要收获
1. 为我国南方东周墓葬发掘积累了宝贵经验
2. 为研究东周诸侯葬制提供了可靠资料
3. 为东周考古断代树立了新的标尺
4. 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些疑惑豁然开朗
(二)有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1. 关于周礼鼎制与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僭越现象的探讨
2. 关于文化属性的探讨
三历史学研究的主要收获与问题探讨
(一)曾、随之谜
1. 曾、随为同一国家之说
2. 曾、随不可混同之说
3. 随灭曾. 砸姬姓宗嗣之说
4.曾灭随,据其国土之说
(二)曾、楚关系
1. 楚惠王为曾侯乙铸“宗彝”
2. 简文所见曾、楚关系十分密切
(三)人殉问题及曾侯乙所处时代社会
性质的探讨
1. 殉人骨架的检测与殉葬方式的研究
2. 关于曾侯乙所处时代社会性质的探讨
四先秦乐器研究的重大成果
(一)出土乐器的全面检测与系统研究
1. 出土乐器的检测与研究
2. 出土乐器的学术意义
(二)编钟的复制研究
1. 编钟复制的缘起及简要历程
2. 对编钟原件的科学检测与成功复制
(三)编磬的复原研究
1. 磬料的研究和采集
2. 音高的推定
3. 磨制与调音技术的研究
五先秦艺术的珍贵发现
(一)音乐
1. 乐器、乐队组编与音色的研究
2. 钟磬铭辞的乐律学研究
(二)工艺品
1. 新、奇、巧的造型
2. 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
3. 娴熟的工艺技巧
(三)雕塑
1. 广泛的题材
2. 可贵的创作构思
3. 多种技法的巧妙运用
(四)绘画
1. 漆画的题材
2. 漆画的构思与技法
(五)书法
1. 丰富的古文字资料
2. 各类书法赏析
(六)艺术成就溯源
1. 时代变革的产物
2. 历史发展的结果
3. 文化交流的结晶
六先秦科技的光辉成就
(一)天文学
1. 曾侯乙墓的天文文物
2. 衣箱上的二十八宿天文图
3. 漆书民谚--观象授时之歌
(二)冶金铸造
1. 发达的冶金业
2. 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
3. 黄金的冶炼与铸造
(三)车马兵器
1. 兵器制造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2. 车马器制造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3. 竹简遣策反映的战车与车战
(四)纺织
1. 养蚕、缫丝、纺麻技术的新发展
2. 丝麻混纺技术的发明
3. 单层暗花锦及龙纹绣品的发现
(五)琉璃珠与“玻璃之路”的探讨
1. 曾侯乙墓琉璃珠来源的讨论
2. “玻璃之路”的探讨
七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
一墓葬的发现与发掘
(一)墓葬的发现
1. 施工炸石中发现古墓
2. 一座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被确认
(二)发掘经过
1. 制定方案
2. 精心发掘
(三)墓葬概况
1. 墓葬的基本情况
2. 随葬器物概述
3. 墓主及其下葬年代
二考古学研究的主要收获与重要课题
(一)考古学研究的主要收获
1. 为我国南方东周墓葬发掘积累了宝贵经验
2. 为研究东周诸侯葬制提供了可靠资料
3. 为东周考古断代树立了新的标尺
4. 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些疑惑豁然开朗
(二)有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1. 关于周礼鼎制与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僭越现象的探讨
2. 关于文化属性的探讨
三历史学研究的主要收获与问题探讨
(一)曾、随之谜
1. 曾、随为同一国家之说
2. 曾、随不可混同之说
3. 随灭曾. 砸姬姓宗嗣之说
4.曾灭随,据其国土之说
(二)曾、楚关系
1. 楚惠王为曾侯乙铸“宗彝”
2. 简文所见曾、楚关系十分密切
(三)人殉问题及曾侯乙所处时代社会
性质的探讨
1. 殉人骨架的检测与殉葬方式的研究
2. 关于曾侯乙所处时代社会性质的探讨
四先秦乐器研究的重大成果
(一)出土乐器的全面检测与系统研究
1. 出土乐器的检测与研究
2. 出土乐器的学术意义
(二)编钟的复制研究
1. 编钟复制的缘起及简要历程
2. 对编钟原件的科学检测与成功复制
(三)编磬的复原研究
1. 磬料的研究和采集
2. 音高的推定
3. 磨制与调音技术的研究
五先秦艺术的珍贵发现
(一)音乐
1. 乐器、乐队组编与音色的研究
2. 钟磬铭辞的乐律学研究
(二)工艺品
1. 新、奇、巧的造型
2. 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
3. 娴熟的工艺技巧
(三)雕塑
1. 广泛的题材
2. 可贵的创作构思
3. 多种技法的巧妙运用
(四)绘画
1. 漆画的题材
2. 漆画的构思与技法
(五)书法
1. 丰富的古文字资料
2. 各类书法赏析
(六)艺术成就溯源
1. 时代变革的产物
2. 历史发展的结果
3. 文化交流的结晶
六先秦科技的光辉成就
(一)天文学
1. 曾侯乙墓的天文文物
2. 衣箱上的二十八宿天文图
3. 漆书民谚--观象授时之歌
(二)冶金铸造
1. 发达的冶金业
2. 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
3. 黄金的冶炼与铸造
(三)车马兵器
1. 兵器制造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2. 车马器制造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3. 竹简遣策反映的战车与车战
(四)纺织
1. 养蚕、缫丝、纺麻技术的新发展
2. 丝麻混纺技术的发明
3. 单层暗花锦及龙纹绣品的发现
(五)琉璃珠与“玻璃之路”的探讨
1. 曾侯乙墓琉璃珠来源的讨论
2. “玻璃之路”的探讨
七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
谭维四,一九三○年四月生于湖南望城县梅园。一九四九年毕业于湖南长沙师范学校,后又毕业于湖北函授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九五四年结业于北京大学第三期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从一九五二年从事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工作以来,历任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队长、副馆长、馆长、顾问,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武汉大学兼职教授,现为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考占专业客座教授、中国文物学会理事。曾主持楚都纪南城、江陵望山与沙冢楚墓、江陵凤凰山秦汉墓、随县曾侯乙墓等重要考古发掘与研究。主持曾侯乙编钟研究与复制,一九八五年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主编或合作主编、编撰的考古发掘报告与专著有《曾侯乙墓》、《江陵望山与沙冢楚墓》、《曾侯乙墓文物艺术》等,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还与夫人白绍芝合著了《文物考古与博物馆论丛》一书。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