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导言
第一章 建国前的中国电影表演(1905-1949)
第一节 1905-1932年默片时代的中国电影表演
一、1905-1932年中、外历史环境和电影表演进程
(一)默片时期电影表演的萌芽:1905-1909年(戏曲表演占主导地位)
(二)默片时期电影表演的探索
(三)默片时期电影表演的发展
(四)默片时期电影表演的成熟
二、默片阶段的表演艺术在中国电影表演史的作用
三、默片阶段的重点影片、主要表演艺术家和表演分析
(一)谭鑫培与《定军山》
(二)郑正秋的《难夫难妻》与《庄子试妻》
(三)王汉伦和《孤儿救祖记》
(四)善于舞步、戏路开阔的宣景琳
(五)“放荡女人”杨耐梅
(六)电影圈里一位被称为“最规矩的演员”及“悲旦”雅号的--丁子明
(七)享誉中国的“影后”--胡蝶
(八)阮玲玉和她的默片杰作《神女》
第二节 1933-1936年的中国电影表演
一、左翼电影出现的背景
二、30年代左翼电影的主要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表演观的兴起
(二)追求表演的真实性
(三)在现实主义和“影戏”表演观念的交织中探索
(四)多种表演风格相交融
(五)戏剧与电影表演方法的共同演进
三、重点影片和演员的介绍
(一)《三个摩登女性》与金焰
(二)《狂流》与龚稼农
(三)《姊妹花》《渔光曲》与胡蝶、王人美
(四)《大路》与陈燕燕
(五)《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与赵丹、周璇、赵慧琛
(六)洪深及其影剧创作
第三节 1937-1949年的中国电影表演
一、中、外历史环境和电影表演进程
(一)1937-1949年的世界电影
(二)1937-1949年的中国电影
二、本阶段电影表演在发展史上的作用及其优势与不足
(一)影戏民族表演传统的完善与推进
(二)对现实主义“体验派”表演风格的认同与深化
(三)对现实主义各种表演风格和流派的广收博采
(四)对民族风格的电影表演进一步探索
三、本阶段的重点影片、主要表演艺术家介绍和表演分析
(一)《保卫我们的土地》与舒绣文、魏鹤龄
(二)《八百壮士》与陈波儿、袁牧之
(三)《木兰从军》与欧阳予倩、陈云裳、梅熹
(四)《塞上风云》与黎莉莉、周伯勋
(五)《松花江上》与张瑞芳、金山
(六)《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白杨、陶金
(七)《假凤虚凰》与石挥、李丽华
(八)《太太万岁》与蒋天流、张伐、韩非
……
第二章 “十七年”中的中国电影表演
第三章 “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表演(1966-1976)
第四章 中国电影表演理论篇
附录:国产主要影片、主创人员表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