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与俄罗斯的衰落:市场化转型中的政治、经济与计划
作者:彼得·罗澜 (作者), 隋福民 (译者)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6
丛书:社会经济史译丛
页数:369
定价:58.00 元
ISBN-13:9787308098533
ISBN-10:7308098532
去豆瓣看看 1 导论
1.1 研究重点
1.2 研究意义
1.3 本书的主题
1.4 本书的架构
2 中国和俄罗斯的改革时期的经济表现
2.1 简介
2.2 中国
2.3 俄罗斯
2.4 结论
查看完整 彼得·罗谰(Peter Nolan)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也是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级管理培训项目主管。他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井为一些大公司在亚洲和中国的事务提供咨询。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职业生涯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并长期研究中国问题,出版了系列的著作,在欧洲、美国和中国都影响极大。
罗谰教授通过对比俄罗斯和中国的改革进程及其结果,详细地说明了俄罗斯改革失败和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尽管俄罗斯和中国的改革起点不同,比如相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是个工业化国家,且人均GDP较高,但两国改革结果的差异应主要归因于政策选择的不同。俄罗斯选择了“大爆炸”式方法,即“休克疗法”。“休克疗法”代表了种正统的转轨理论,认为经济改革的成功需要政治体制的改变。罗澜教授认为俄罗斯政策选择上的错误应归咎于西方新古典经济理论家,他们建议莫斯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将新占典经济学的分析作为给予国际援助的条件的理论基础。中国与之不同,政策选择上投有听从国际组织和新古典经济理论家的建议,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自主抉择,因此获得了成功。
1 导论
1.1 研究重点
1.2 研究意义
1.3 本书的主题
1.4 本书的架构
2 中国和俄罗斯的改革时期的经济表现
2.1 简介
2.2 中国
2.3 俄罗斯
2.4 结论
3 中国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3.1 导言
3.2 政治
3.3 经济
3.4 结论
4 正统转轨理论及其问题
4.1 从社会主义体制转轨的理论的缺失
4.2 政治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4.3 政治
4.4 经济
4.5 结论
5 “赶超”能力之比较
5.1 导论
5.2 经济因素
5.3 非经济因素
5.4 结论
6 中国的改革
6.1 政治与改革
6.2 经济改革
7 俄罗斯的改革
7.1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政治经济问题的恶化
7.2 俄罗斯联邦的改革
8 结语
8.1 总结
8.2 对于经济原理和经济政策的含意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收 起 彼得·罗谰(Peter Nolan)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也是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级管理培训项目主管。他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井为一些大公司在亚洲和中国的事务提供咨询。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职业生涯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并长期研究中国问题,出版了系列的著作,在欧洲、美国和中国都影响极大。
罗谰教授通过对比俄罗斯和中国的改革进程及其结果,详细地说明了俄罗斯改革失败和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尽管俄罗斯和中国的改革起点不同,比如相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是个工业化国家,且人均GDP较高,但两国改革结果的差异应主要归因于政策选择的不同。俄罗斯选择了“大爆炸”式方法,即“休克疗法”。“休克疗法”代表了种正统的转轨理论,认为经济改革的成功需要政治体制的改变。罗澜教授认为俄罗斯政策选择上的错误应归咎于西方新古典经济理论家,他们建议莫斯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将新占典经济学的分析作为给予国际援助的条件的理论基础。中国与之不同,政策选择上投有听从国际组织和新古典经济理论家的建议,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自主抉择,因此获得了成功。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