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勒斯文选
作者:李兴耕 编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09.2
丛书:人民文库
页数:499
定价:50.00 元
ISBN-13:9787010070070
ISBN-10:7010070075
去豆瓣看看 出版说明
编者说明
德国社会主义的起源(1892年)——德国社会主义在路德、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思想中的最初雏形
一、路德
二、康德和费希特著作中的国家
三、黑格尔、马克思和拉萨尔
共和制和社会主义(1893年11月21日)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1894年12月)
附:保尔.拉法格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1895年1月12日)贝努瓦.马隆《社会道德》(第2版)导言(1894年6月)
资本主义社会“蕴涵着战争,就像乌云蕴涵着暴风雨一样(1895年3月7日)
社会主义原则(1896年4月1913)
社会主义和自由(1898年12月113)
伯恩施坦和社会主义方法的进化(1900年2月10日)
欧洲(争取建立欧洲和平同盟)(1900年8月5日)
在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上关于“夺取社会权力和同资产阶级政府联盟”问题的发言(1900年9月26日)
两种方法(1900年11月16日)
附:茹尔·盖得两种方法(1900年ll月16日)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900年11月17日)
理由(1901年8月26日)
致《社会主义运动》杂志(1901年4月7日)
社会主义与生活(1901年9月7日)
共和国与社会主义(1901年10月17日)
方法问题(1901年11月17日)
社会主义史·法国革命(1901年)
第一卷 制宪议会
导言
第一章 革命的原因
必要的修正(1901年8月3日)
在第二国际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上就“社会党策略的国际准则”问题的发言(1904年8月19日)
和平和社会主义(1905年7月9日)
军备竞赛是“和平的保障”吗?(1905年10月27日)
在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军国主义和国际冲突”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1907年8月20日)
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和反军国主义(1907年9月7日)
不管怎样(1907年9月19日)
达马达事件(1908年3月27日)
新军队(1910年11月)
第二章 军事力量和道德力量
在第二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上关于“国际局势与反对战争的行动”问题的发言(1912年11月24日)
在威兹群众大会上的演说(1914年7月25日)
必须保持冷静!(1914年7月31日)
让·饶勒斯(Jaurès,Jean),1859年9月3日生于卡斯特尔(朗格多克),1914年7月31日在巴黎遇刺身亡。
饶勒斯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学生时代表现出色,后来成为一位大学教师。他的兴趣十分广泛,文笔流畅,富有口才。他早年涉足政治,1885年在他的原籍塔尔纳地区被选为国民议会代表,到1893年,在一次旷日持久的罢工以后,他被塔尔纳矿工推举为候选人,当时他已经肯定是一名社会主义者。作为一个坚定的共和党人和民主主义者,他曾积极地为德雷福斯辩护并投身于政教分离运动。他不属于社会主义运动中比较强硬的或是马克思主义的派别,但他对马克思非常尊重,经常引证马克思的话。应当说,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饶勒斯的看法不好,恩格斯便是其中的一个,特别是他对饶勒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看法(见恩格斯致保·拉法格,1894年3月6日)。作为一个历史学家,饶勒斯开创了对法国大革命的社会基础的研究,并且试图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跟对各种理想及其影响的认识结合起来(见“参考书目”⑤,第14页)。其目的在于阐明社会主义是法国大革命的合法继承者与实现者。他颇有按照阶级斗争观点来探讨问题的思想,认为工人阶级在农民的支持下可以领导法国前进。他坚持认为,工人应作为解放了的个人,而不仅是作为群众中的一分子才有意义。饶勒斯是一位十分爱国的法国人,他曾经拟定一个军事改革计划,于1910年发表,这项改革以普遍的、短期的服役为基础,旨在使军队更有效率和更加民主。然而,他还是一位雄辩的和平维护者,对第二国际抱有很大的信心,把它看作是中流砥柱。当1914年战争临近时,他呼吁遏制战争,被一个民族主义狂热分子所暗杀。
《饶勒斯文选》所选的篇目,一部分引自现有的中译本,例如:中央编译局编译的《米勒兰事件》、陈祚敏翻译的《社会主义史·法国革命》和王子野翻译的拉法格《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一书中附的饶勒斯演说等,我们在每篇的末尾都注明了中译文的出处;另一部分译文是1964-1966年北京编译社等单位的一些译者为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计划编辑的《饶勒斯文选》翻译的,人民出版社沈昌文先生当时对翻译的组织工作曾给予极大帮助。后来由于“文革”开始,这项工作中断。在这次重新编辑饶勒斯文选的过程中,我们对原先的译文作了若干修改;此外,还有一部分文章是新近翻译的。本卷新译的文章,大部分译自1931-1939年巴黎出版的《饶勒斯全集》(9卷本)法文版,一部分译自1959年巴黎出版的《饶勒斯文选》法文版,《新军队》和《德国社会主义的起源》译自法文单行本。本卷的注释有三种情况,一是原来的法文版编者注,我们标明“原编者注”;二是原来的译者加的注释,我们标明“译者注”;三是本卷编者新加的注释,用“编者注”标明。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