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国读者(尼克·戴维斯)/1
译者序批评自由,赞美有意(崔莹)/3
前言/1
第一部分 平地球故事
1.“吃”了世界的“千年虫”/2
对记者而言,千禧年之夜是一个恐怖之夜。它是全球媒体没有说真话的一个明证。无论那个晚上计算机可能面临怎样的威胁,很显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记者的报道远远言过其实。
第二部分 新闻工厂
2.新闻民工/28
现在,谁还在找新闻?谁还去法院旁听、去政府会议室采访?谁还去酒吧,和毒贩、偷车贼、侦探、医生和老师聊天?谁还在关注某行业和工会?谁还在调查议员?
3.信息提供者/46
路透社和美联社告诉世界“千年虫”、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吸毒和犯罪之间的关系、核辐射……如果按照准确记录别人所说的话来看,这些报道都很“准确”,但是,没有一篇报道是真实的。
4.生产的规则/70
在极权主义国家,媒体睁着眼说瞎话,当众羞辱读者却毫不在乎;在自由的社会,谎言稍微有些遮掩,往往藏匿在陈词滥调之中。
第三部分 隐形的游说者
5.公关人员的私生活/104
布什总统宣布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行动,他没有在他的农场前,也没有在白宫办公室宣布这一决定,他的公关人员为他安排的是,穿上战斗服,飞往一艘停在加利福尼亚海岸的航空母舰上宣布该决定。
6.政治宣传迷阵/137
从阿布·穆萨卜·扎卡维到萨达姆,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华盛顿D.C.到塔什干,假新闻源源不断。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故事是基地组织故事的插曲。
第四部分 媒体内幕
7.暗黑艺术/172
一家“高雅”报纸的记者告诉我,他用这样的方式“了解”一名政府顾问,对方整个笔记本内存置的内容都被复制了下来。他还用这样的方式调查了一名重要的商人(这名记者同时称,他获得了这位商人所有家庭成员的电话明细单)。
8.《星期日泰晤士报》内幕/192
1983年4月,鲁珀特·默多克突然通知《星期日泰晤士报》要连载希特勒日记。报社顾问迪克瑞爵士怀疑日记的真实性。鲁珀特·默多克回复了一句著名的话:“操,迪克瑞。发表!”
9.被蒙蔽了双眼的《观察家》报/221
“你打算对报纸进行怎样的改变?”大卫·米利班德问道,显然,他在打探对方的政治观点。罗杰·阿尔顿彻底慌了手脚,结结巴巴地回答:“头版多些关于性的新闻,增加体育报道,就是这些。”
10.《每日邮报》的攻击性/241
他们从不畏惧媒体投诉委员会:媒体投诉委员会为他们说话;很多受害者没有钱打官司;即使受害者有钱打官司,报纸也甘愿花点小钱奉陪。这就好比观看一名足球队员的表演:当他发现自己是可以阻止对手进球的最后的因素时,他宁愿采取违规的方式阻止对方进球,哪怕受到裁判的处罚也在所不惜。
结束语/267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