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藏寺碑

内容简介
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的状态,以长江为界,南则宋、齐、梁、陈;北则北魏、西魏、北齐、北周,在这对峙的一百六十九年间,我国的书法史亦分成两派,南派沿袭东晋二王的典范,擅长帖学,一些世族士大夫与帝王贵胄都雅好书法,相与赏玩评鉴,从而形成了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遗憾的是年远代湮,留传下来的真迹寥寥无几,相反北朝特别是北魏刻碑之风甚炽,大量的碑刻墓志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些楷书风貌各使人目不暇接,不但显示出楷法演变的痕迹,同时正因为其不成熟倒反而流露出不同的意趣和风韵。公元五百八十九年,随文帝杨坚篡周灭东,统一天下。随代国祚虽短,仅二十九年,但我国楷书的发展史上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此时楷书已趋成熟,所谓“熔南北于一炉,开唐书之先声”,著名的隋碑有《龙藏寺碑》、《曹植庙碑》、《董美人墓志》、《启法寺碑》、《苏孝慈墓志铭》、《隋太仆卿元公墓志铭》、《隋元公夫人姬氏墓志铭》等,其中首推《龙藏寺碑》最为有名。
《龙藏寺碑》今在河北省正定府龙藏寺的大殿内,隋文帝开皇六年(五八六)书刻,为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所立。通碑计三十行,行五十字,碑末有“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之口”五十字,据诸金石文字著录题跋颖为张公礼即此碑的撰文并书写者,他是北齐旧官而不愿降随的高节之士,惜正史传记可查,马宗霍,书林藻鉴》亦无记载。通观此碑笔力清劲,点画精到,于瘦硬中有柔和之美,而其结字平中寓奇,姿态优美,十分耐人寻味,虽然横势时有隶意之波捺,但通观全碑字之结构已相当在成熟。绝无六朝碑刻墓志险峭之习气,初唐书家如虞世南、欧阳询都受其影响,特别是褚遂良的书法在笔和结字上更是接近《龙藏寺碑》,如果说唐人楷书过于谨严成熟而北碑又守于生疏变化的话,则《龙藏寺碑》介乎于两者之间,显得寓生于熟,寓奇于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碑正是在平正基础上求变化的一本最佳范本。
本册选用清初拓本影印出版,据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谓“清初拓本,首行‘毁’二行‘谛’,三行‘菩’,四行‘智’,六行‘忽’及二十二行‘芳卉’之‘卉’等字皆过错好。三行‘释迦文’下‘说’字可见。末行‘张公礼’三字半存。”虽名为宋拓,其实是清初时所拓,今公诸同好,惟飨读者。
《龙藏寺碑》今在河北省正定府龙藏寺的大殿内,隋文帝开皇六年(五八六)书刻,为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所立。通碑计三十行,行五十字,碑末有“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之口”五十字,据诸金石文字著录题跋颖为张公礼即此碑的撰文并书写者,他是北齐旧官而不愿降随的高节之士,惜正史传记可查,马宗霍,书林藻鉴》亦无记载。通观此碑笔力清劲,点画精到,于瘦硬中有柔和之美,而其结字平中寓奇,姿态优美,十分耐人寻味,虽然横势时有隶意之波捺,但通观全碑字之结构已相当在成熟。绝无六朝碑刻墓志险峭之习气,初唐书家如虞世南、欧阳询都受其影响,特别是褚遂良的书法在笔和结字上更是接近《龙藏寺碑》,如果说唐人楷书过于谨严成熟而北碑又守于生疏变化的话,则《龙藏寺碑》介乎于两者之间,显得寓生于熟,寓奇于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碑正是在平正基础上求变化的一本最佳范本。
本册选用清初拓本影印出版,据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谓“清初拓本,首行‘毁’二行‘谛’,三行‘菩’,四行‘智’,六行‘忽’及二十二行‘芳卉’之‘卉’等字皆过错好。三行‘释迦文’下‘说’字可见。末行‘张公礼’三字半存。”虽名为宋拓,其实是清初时所拓,今公诸同好,惟飨读者。
比价列表
1人想要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