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学
作者:季羡林 著
出版:华艺出版社 2008.5
丛书:磨铁图书系列
页数:252
定价:26.80 元
ISBN-13:9787801429650
ISBN-10:7801429656
去豆瓣看看 国学漫谈
对国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21世纪国学研究瞻望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中国文化的内涵
“天人合一”新解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国外中国学研究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查看完整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生于1911年8月2日,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非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国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季羡林不仅是学术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还是一个著名作家。他年轻时就创作发表了许多散文、杂文作品,是“清华四剑客”之一,在当时文坛很有名气。他回国后,在从事学术研究和写作的同时,还创作的大量优秀散文、杂文作品,在中国文坛有很大影响,深受读者欢迎。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纳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为什么西方某一些人士也瞧不起我们呢?我觉得,在这里,我们自己和西方一些人士,都缺少历史的眼光。我们自己应该避免两个极端:一不能躺在光荣的历史上,成为今天的阿Q;二不能只看目前的情况,成为今天的贾桂。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承。历史上所谓现代化,是指当时的“现代”也可以叫作时代化。
国学漫谈
对国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21世纪国学研究瞻望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中国文化的内涵
“天人合一”新解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国外中国学研究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从太学到北大
论书院
柳暗花明又一村
——纪念中国文化书院创建十周年
关于神韵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
寻根漫谈
尊师重道
中国姓氏文化
中国楹联
东方风俗文化
雅文化与俗文化
精华与糟粕
漫话历史题材
漫谈皇帝
漫谈古书今译
漫谈竹枝词
漫谈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文学批评无用 论
历史研究断想
中国古史应当重写
建议重写《中国通史》
含英咀华 古为今用
——就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答记者问
成语和典故
《儒林外史》取材的来源
《论语》与《孙子兵法》
老子在欧洲
饶宗颐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推荐《吴宓与陈寅烙》
专而又通的榜样
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
佛教的传入中国
——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
作诗与参禅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
——读书札记
唐初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 收 起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生于1911年8月2日,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非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国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季羡林不仅是学术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还是一个著名作家。他年轻时就创作发表了许多散文、杂文作品,是“清华四剑客”之一,在当时文坛很有名气。他回国后,在从事学术研究和写作的同时,还创作的大量优秀散文、杂文作品,在中国文坛有很大影响,深受读者欢迎。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纳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为什么西方某一些人士也瞧不起我们呢?我觉得,在这里,我们自己和西方一些人士,都缺少历史的眼光。我们自己应该避免两个极端:一不能躺在光荣的历史上,成为今天的阿Q;二不能只看目前的情况,成为今天的贾桂。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承。历史上所谓现代化,是指当时的“现代”也可以叫作时代化。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