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 论
1.1 电路理论发展简史
1.1.1 早期的理论发现
1.1.2 重要发明及其应用
1.2 电路·信号与系统
1.2.1 电路
1.2.2 信号
1.2.3 系统
第2章 基本概念
2.1 电路及其物理量
2.1.1 电路模型
2.1.2 电流与电压
2.1.3 功率与能量
2.2 基尔霍夫定律
2.2.1 电流定律(KCL)
2.2.2 电压定律(KVL)
2.3 电阻元件
2.3.1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2.3.2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4 电源元件
2.4.1 电压源与电流源
2.4.2 电源的等效
2.4.3 受控源
2.5 储能元件
2.5.1 电容元件
2.5.2 电感元件
2.5.3 电容与电感的等效
2.6 运算放大器
小结
习题
第3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3.1 2b方程法
3.2 网孔分析法
3.3 节点分析法
3.4 叠加定理
3.5 替代定理
3.6 等效电源定理
3.6.1 戴维宁定理
3.6.2 诺顿定理
3.7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小结
习题
第4章 网络图论
4.1 图的基本概念
4.2 网络矩阵
4.2.1 基本关联矩阵
4.2.2 基本割集矩阵
4.2.3 基本回路矩阵
4.3 特勒根定理
4.4 矩阵分析法
小结
习题
第5章 正弦交流电路
5.1 正弦信号与相量
5.1.1 正弦信号
5.1.2 相量
5.2 电路的相量模型
5.2.1 KCL和KVL的相量表示
5.2.2 基本元件的相量模型
5.3 阻抗与导纳
5.3.1 阻抗
5.3.2 导纳
5.4 相量分析的一般方法
5.4.1 网孔分析法
5.4.2 节点分析法
5.4.3 戴维宁等效法
5.5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5.5.1 平均功率
5.5.2 复功率
5.5.3 共轭匹配
5.6 三相电路
5.6.1 三相电源
5.6.2 三相电路的连接与计算
5.6.3 Y形与Δ形的等效变换
小结
习题
第6章 频率特性与谐振
6.1 网络函数
6.1.1 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
6.1.2 波特图的概念
6.1.3 滤波器的概念
6.2 典型网络的频率特性
6.2.1 二阶低通频率特性
6.2.2 二阶高通频率特性
6.2.3 二阶带通频率特性
6.2.4 二阶带阻频率特性
6.3 串联谐振电路
6.3.1 串联谐振
6.3.2 频率特性
6.4 并联谐振电路
6.4.1 并联谐振
6.4.2 频率特性
小结
习题
第7章 双口网络分析
7.1 双口元件:耦合电感
7.1.1 耦合电感的端口方程
7.1.2 耦合电感的等效
7.2 变压器与回转器
7.2.1 全耦合变压器
7.2.2 理想变压器
7.2.3 回转器
7.3 双口网络的参数方程
7.3.1 Y参数方程
7.3.2 Z参数方程
7.3.3 H参数方程
7.3.4 A参数方程
7.4 网络函数与特性阻抗
7.4.1 策动点函数
7.4.2 转移函数
7.4.3 特性阻抗
7.5 双口网络的等效与组合
7.5.1 双口等效
7.5.2 双口网络的组合
小结
习题
第8章 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8.1 一阶电路:储能响应
8.1.1 一阶电路与换路定律
8.1.2 储能响应与时间常数
8.2 一阶电路:受激响应
8.2.1 受激响应的概念
8.2.2 阶跃函数与阶跃响应
8.2.3 线性与时不变性
8.3 一阶电路:三要素法
8.4 冲激函数与冲激响应
8.4.1 冲激函数
8.4.2 冲激响应
小结
习题
第9章 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9.1 二阶电路与储能响应
9.1.1 二阶电路方程
9.1.2 储能响应
9.2 二阶电路的受激响应
9.2.1 冲激响应
9.2.2 阶跃响应
*9.3 状态方程
小结
习题
第10章 非线性电路分析
10.1 非线性电阻元件
10.1.1 非线性电阻特性
10.1.2 非线性电阻串联
10.1.3 非线性电阻并联
10.2 直流分析与应用
10.2.1 直流工作点
*10.2.2 数值方法
10.3 小信号分析
10.4 非线性动态电路
10.4.1 非线性电容与电感
10.4.2 非线性状态方程
*10.5 电路中的浑沌现象
小结
习题
附录
附录一 《电路分析教程》多媒体CAI光盘使用说明
附录二 部分国际单位制(SI)单位
附录三 部分国际单位制(SI)词头
附录四 电工测量仪表分类
附录五 部分电容器的有关数据
部分习题答案
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