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作者:[清] 张隐庵 著
出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6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537741613
ISBN-10:7537741611
去豆瓣看看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提要
序
凡例增补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上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下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三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四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五
热论第三十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六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七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八上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八中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八下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九
侣山堂素、灵集注后跋
《侣山堂素问集注》跋
张隐庵,名志聪,生于1644年至1722年问,清代医家,浙江钱塘县人。自称为东汉名医张仲景之后裔,其11世祖游宦钱塘,遂定居于此。张隐庵从当时之伤寒大家张遂辰学习,得其传授。博览群书,对《内经》、《伤寒论》等研究颇深,有其独特的贡献。张氏构“侣山堂”,招弟予数I人,讲论医学,探究医理。当时学医者,大多投奔其门下,盛极一时。张氏一生著述颇丰,有《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伤寒论宗印》、《伤寒论集注》等。张氏门生甚众,以高士式最为有名。张隐庵继承其师张遂辰的观点,主张维护旧论,提倡用气化学说解释并研究六经及六经病证,是“六经气化说”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对后世医家的影响甚大。
《素问》一书,为黄帝与俞跗巫彭诸臣,论次一堂而作。所详者,天人一原之旨;所明者,阴阳迭乘之机;所研究者,气运更胜之微;所稽求者,性命攻荡之本;所上穷者,寒暑日月之运行;所下极者,形气生化之成败。开阖详尽,几无余蕴。然其中论生生之统居其半,言灾病者次之,治法者又次之。盖欲天下后世子孙氓庶,勿罹灾眚,咸归生长,圣教不唐乎大哉!第经义渊微,圣词古简,苟非其人,鲜有通其义者。即如周之越人,汉之仓公,晋之皇甫谧,唐之王启元,以及宋、元、明诸名家,迭为论疏,莫不言人人殊,而经旨隐括者,或以一端求之。经言缕析者,或以偏见解之。经词有于彼见,而此若隐者,或以本文诠释,而昧其大原。经文有前未言,而今始及者,或以先失简脱,而遗其弘论。隐庵先生聚精会神,竭力覃思,越寒暑五载,注释《内经·素问》九卷,以昼夜之寻思,取黄岐之精义,前人咳唾,概所勿袭,古论糟粕,悉所勿存,惟与同学高良,共深参究之秘,及门诸弟,时任校正之严,颜日《集注》。前所已言者,何烦余言!唯未言者亟言之,以俟后学耳。此隐庵先生注经之微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