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精神权利论
作者:杨延超 著
出版:法律出版社 2007.4
页数:403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03671678
ISBN-10:750367167X
去豆瓣看看 导论
第一篇 作品精神权利概论
第一章 什么是作品精神权利
第二章 作品精神权利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起源
第二节 作品精神权利在大陆法系的发展
第三节 作品精神权利在英美法系的发展
第四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国际保护
第三章 作品精神权利在中国的保护现状
第二篇 作品精神权利价值论
第一章 作品精神权利价值概论
第一节 权利价值
第二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价值
第二章 作品精神权利的法学价值
第一节 权利的秩序价值
第二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秩序价值
第三章 作品精神权利的经济学价值
第一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经济学价值总论
第二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经济学价值分论
第四章 作品精神权利的社会学价值
第一节 作品与文化
第二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文化价值
第三篇 作品精神权利本质论
第一章 质疑:作品精神权利是人身权
第一节 有关“作品精神权利是人身权”的学说
第二节 质疑作品精神权利是人格权
第三节 质疑作品精神权利是身份权
第二章 揭开:精神权利的面纱
第一节 人的需求与马斯洛需求理论
第二节 用马斯洛需求理论解读权利
第三节 精神需求与精神权利
第三章 分析:作品精神权利的财产性
第一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财产性分析总论——以其客体为视角
第二节 作品精神权利财产性分析分论——与所有权进行对比分析
第三节 作品精神权利与真正的精神权利——精神权利的二元保护
第四节 作品精神权利特征重构——以其财产性为基础
第四章 解读:作品体现人格的历史成因
第一节 “作品体现人格”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作品人格论”的后现代主义冲击
第五章 小结:精神权利二元保护的意义
第四篇 作品精神权利实务论
第一章 主体实务论
第一节 法人是否享有精神权利
第二节 与表演者精神权利的比较
第二章 客体实务论
第一节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精神权利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作品的精神权利
第三节 数字作品的精神权利
第四节 违法作品的精神权利
第三章 静态实务论
第一节 网络作品“署名推定原则”的障碍
第二节 署名权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三节 发表权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四节 编辑修改权与作者保护作品完整权
第四章 动态实务论
第一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转让
第二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放弃
第三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合理使用
第四节 作品精神权利的侵权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杨延超,1978年生于黑龙江省绥化,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全国“挑战杯”科技成果大赛全国二等奖,重庆市特等奖;“全国理论创新科技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博士论文《作品精神权利论》系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入选“中国优秀法学博士论文文库”。擅长演讲和辩论,参加电视辩论比赛近百场。在中国首届律师电视辩论比赛中获“最佳辩手”奖,还曾四次获省部级电视辩论大赛冠军迄今为止,在科研创新、演讲辩论等方面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特别奖励二十余项。在攻读博士期间,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三好学生十大标兵”称号。
《作品精神权利论》对著作权中的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作品精神权利的本质、价值以及实务问题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与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相比较,本文有不少创新之处:(一)文章体系严谨,逻辑清楚;(二)文章提出了“作品精神权利的二元保护理论”,对传统学说进行挑战;(三)文章解读了精神权利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四)文章较好地采用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