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绪论
一、研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意义
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模式和历史分期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四、本书撰写的原则、方法和重点
第一章 先秦时期监察制度的滥觞
第一节 原始公社的民主监督习俗
一、氏族公社的监督惯例和议事会的监督机制
二、原始社会末期专制王权的萌发
第二节 夏商奴隶制国家事务中的监察因素
一、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和监察职能的出现
二、夏商奴隶制国家的监察特点
第三节 西周封建领主制的监察活动
一、西周领主政治和监察职能的发展
二、《周礼》和《吕刑》中的官刑
三、西周的几种监察方式
四、西周监察的作用和特点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监察制度的酝酿和御史制度的萌芽
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和诸子的监察理论
二、监察御史和谏官的产生
三、含有治官内容的成文法
四、监察方式的变化
五、春秋战国监察制度的历史作用
第二章 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秦代监察制度的创建
一、秦代的政治与御史制度的建立
二、御史的地位和职权
三、皇帝的巡视和亲自督察
四、吏律中的监察律
五、监察制度在秦代的作用
第二节 两汉监察制度的确立
一、两汉的政治和多元监察体制的形成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
三、监察官的地位和职责
四、《监御史九条》与《刺史六条》
五、多渠道的监察方式
六、严格的监察管理制度
七、监察制度在汉代的作用
第三节 秦汉监察制度的特征和历史影响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三国监察制度的嬗变
一、三国时期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变化
二、御史台和言谏系统的职官设置及职能
三、曹魏的《察吏六条》
四、监察制度在三国时期的作用
第二节 两晋监察制度的曲折发展
一、两晋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巩固
二、中央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
三、中丞、司隶、左丞之职权及分工
四、地方监察法规
五、遣使出巡和风闻奏事
六、监察制度在两晋的功效
第三节 十六国监察制度拾零
第四节 南朝监察制度的稳定
一、南朝的政治和监察机构建设的加强
二、监察机关的职官设置及职权地位
三、南朝的监察方式
四、南朝监察制度强化的效果
第五节 北朝监察制度的仿汉
一、民族的大融合和监察制度的汉化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
三、《六条诏书》和《诏制九条》
四、御史的选任
五、北朝监察制度的实施状况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的评析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监察制度的成熟
第一节 隋朝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一、隋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初步健全
二、监察机构职官设置及职掌
三、御史的选任
四、监察制度在隋代的作用
第二节 唐朝监察制度的成熟
一、唐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健全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及分工
三、御史台和谏官的职权
四、《巡察六条》和《风俗廉察四十八法》
五、弹劾的方式和程序
六、御史的选任和升迁
七、御史弹劾的效率
第三节 五代十国监察制度的没落
一、五代的政治和监察制度
二、监察机关的职官设置及职掌
三、御史台规
四、御史台监察作用的削弱
第四节 隋唐监察制度的评析
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监察制度的强化
第一节 宋朝监察制度的转折
一、宋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变更
二、监察组织体制和机构编制
三、台谏合一的开端和监官的职权
四、地方监察法的系统化
五、六察制和出巡制的督察方式
六、台谏官的选任和考课
七、监察制度在宋代的作用
第二节 辽金监察制度的仿汉
一、辽朝的监察制度
二、金朝的监察制度
第三节 元朝监察制度的加强
一、元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变革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及分工
三、监察台纲《宪台格例》
四、监察官吏的选任和升迁
五、监察制度在元代吏治中的作用
第四节 宋辽金元监察制度的评析
一、中央监察机构的一元化趋势
二、地方监察体制的多级化趋势
三、监察机关地位显著提高,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
四、监察法规的系统化、完整化
五、监官选任方式的进步
第六章 明清时期监察制度的严密
第一节 明朝监察制度的严密
一、明朝的政治和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创置
二、各级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及其职权
三、《宪纲条例》
四、科道官的选任、考核和升黜
五、科道官在明代政治舞台上的作用
第二节 清朝监察制度的由盛转衰
一、清代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极权化
二、都察院和地方监察机构的建置
三、都察院的职权
四、《钦定台规》和《都察院则例》
五、科道官员的选用和升迁
六、科道制在清代的成效
第三节 明清监察制度的评析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