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差异
作者:孙汝建 著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4
页数:255
定价:38.00 元
ISBN-13:9787560959597
ISBN-10:7560959598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性别语言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的性别语言研究
一、观察积累期
二、零散研究期
三、聚焦研究期
第二节 国内的性别语言研究
一、语料感悟期
二、模仿初探期
三、化西为中期
四、持续探索期
第三节 性别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动因
二、语言学动因
三、语言的性别歧视
四、语言的性别差异
五、语言性别变异的原因
第四节 性别语言研究走势
一、取得的共识
二、归属问题
三、研究走势
第二章 女性形象
第一节 从神话世界到现实世界
一、男人的变体
二、万恶之源
三、富饶之神、大地之母
四、等同于儿童
五、“可怜人”与“女强人”
第二节 从自然语言到艺术语言
一、联想的引发者
二、美女与丑女
三、偏见与差异
第三节 汉字中的女性形象
一、“女”在造字之初
二、女旁字分析
三、如何看待女旁字中的“坏字眼”
第四节 月亮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一、日月不同辉
二、月亮与“月神性格”
三、月亮与爱情
四、月亮与阴柔文学
五、月亮与“阴柔”的华夏民族性格
六、月亮与民俗文化
第三章 汉语的性别歧视
第一节 汉语性别歧视的表现
一、把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属
二、男女称谓不对等
三、与男女有关的贬义词偏袒男性
四、“男先女后”的语序
第二节 汉语性别歧视的原因
一、群体间的利益冲突
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社会化的影响
第三节 汉语性别歧视的消除
一、台风的命名
二、他山之石
三、一点提醒
第四章 汉语的性别差异
第一节 言语习得的性别差异
一、言语习得三阶段
二、口头言语习得
三、书面言语的习得
四、内部言语的习得
五、习得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 语音的性别差异
一、绝对音高
二、语音听觉
三、发音规范
四、“女国音”
第三节 几类词语的性别差异
一、色彩词语
二、情感词语
三、委婉语
四、粗俗语和诅咒语
五、称呼语
六、人称代词
第四节 流行语的性别差异
一、中学生流行语
二、大学生流行语
三、流行原因及性别差异
第五节 网络语言的性别差异
一、现实世界两性沟通的差异
二、网络沟通的性别差异
三、网络性别角色对现实世界的复制
第五章 性别歧视与性别差异的实例研究
第一节 骂詈语
一、骂詈语的性别歧视
二、骂詈语的性别差异
三、骂詈的深层原因
第二节 成语
一、“男先女后”的语序
二、从体态成语看男女行为差异
三、女性成语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谚语
一、生理因素
二、心理因素
三、社会角色因素
四、文化因素
第四节 人名用字
一、“姓”与“名”
二、女旁姓氏
三、女名用字的特征
四、男性女名和女性男名
五、男性取名的特点
六、人名用字性别差异的弱化趋势
第六章 体态语言的性别差异
第一节 体态语言
一、表达多种多样的信号
二、理论来源与分类
三、语言沟通与体语沟通
四、文化差异
五、性别差异
第二节 空间语言的性别差异
一、密切空间
二、人身空间
三、社交空间
四、公共空间
第三节 触摸语言的性别差异
一、身体接触
二、他触的方式
三、自我亲密行为
四、女性的肌肤情谊
第四节 动作语言的性别差异
一、腿部与足部动作
二、躯干动作
三、手部动作
四、头部动作
第五节 面具语言的性别差异
一、面具
二、非人
三、微笑
四、女性的其他面具
第六节 物体语言的性别差异
一、服装
二、佩戴
三、吸烟
四、饮酒
五、宠物
六、音乐
第七节 情爱体语的性别差异
一、爱情的心理体验
二、女性的示爱体语
三、芳心变幻的体语表现
四、女性的拒绝体语
第七章 汉语性别歧视与性别差异的原因
第一节 异性交际与性别差异
一、异性心理
二、性度
三、性别差异
第二节 社会因素与性差交际
一、性别角色
二、社会刻板印象
三、语言环境
第三节 心理因素与性差交际
一、心理差异
二、感知差异
三、记忆差异
四、思维差异
五、想象差异
六、注意差异
七、情感差异
八、意志品质差异
九、成就差异
十、个性差异
第四节 生理因素与性差交际
一、发音的“元气”
二、遗传引起的言语功能障碍
三、左脑与右脑
四、性腺激素对智商的影响
五、雄激素水平对侵犯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孙汝建,教授,1957年11月生于江苏省如皋市。1998年获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学方向博士学位(导师张斌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现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修辞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涉及现代汉语语法学、现代汉语修辞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哲学。发表语言学论文1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种,主编省部级教材5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6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先后在13本、韩国、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奥地利等国著名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2007年-勾13本爱知大学访问学者。
《汉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差异》是继1997年国内一部全面研究语言和性别关系的专著正式出版以后,作者的又一部力作。语言的性别歧视和言语的性别差异统称语言的性别变异,作者曾对语言的性别变异长期不断地进行探究,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研究风格和学科体系。在此基础上,《汉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差异》植根于社会心理语言学的土壤,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科以及语言学的其他相关学科吸收有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多维探索。作者认为,汉语本身存在着性别歧视,不同性别的人运用汉语时会产生性别差异。《汉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差异》详细分析了汉语性别歧视和性别差异的种种表现,从社会、文化、心理、生理等视角探讨汉语性别歧视和性别差异的原因,研究了汉语与性别关系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试图揭示汉语性别变异的规律。全书贯穿语言哲学的基调,但不让“语言哲学”这只鱼儿跃出水面。
《汉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差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合语言文学、社会学、语言哲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研究人员和大学生、研究生阅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