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文学研究
作者:莫砺锋 著
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5
丛书:南京大学学订文库
页数:348
定价:23.00 元
ISBN-10:730503570X
ISBN-13:9787305035708
去豆瓣看看 《南京大学学术文库》总序
前言
章 朱熹的生平及其文学活动
一、朱熹的生平
二、朱熹的治学方法和思想方法
三、朱熹的文学活动
四、朱熹重要文学著作考释
第二章 朱熹的文学创作
一、诗情、理趣的融合
二、无意求工的清远诗风
三、平正畅达的散文
第三章 朱熹的文学理论
一、朱熹文学理论的历史背景
二、朱熹的文道观
三、朱熹关于文学本质的观念
四、朱熹关于文学形式的观点
第四章 朱熹的文学批评
一、朱熹对历代散文的批评
二、朱熹对历代诗歌的批评
三、朱熹论文学与时代之关系
四、朱熹关于作家人的批评
第五章 朱熹的诗经学
一、朱熹对《诗序》的看法
二、朱熹对“淫诗”的观点
三、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分析
四、《诗集传》在章句训诂方面的成就
第六章 朱熹的楚辞学
一、朱熹对屈赋思想意义的阐发
二、朱熹对屈赋内容的解读
三、朱熹对《楚辞》比兴手法的分析
四、朱熹对屈赋以外的楚辞作品的观点
第七章 朱熹的《韩文考异》
一、朱熹的《韩文考异》
二、朱熹运用“外证”进行校勘的情况
三、朱熹运用“内证”进行校勘的情况
四、《韩文考异》所体现的学术思想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莫砺锋,1949年4月生于江苏无锡。1966年毕业于苏州高级中学。1968年下乡插队务农、做临时工。1978年3月考入安徽大学外语系。1979年9月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攻读中国古代文学。1984年10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
由于历史的误会,程朱理学在后代对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统治阶级和理学家们利用朱熹学说中的非文学、反文学的属性去限制、压抑乃至扼杀文学,文学家们则往往以背离、批判程朱理学来进行反抗,贬低或者曲解了朱熹文学创作的成就。例如朱熹的诗歌,实在是有资格跻身于宋诗名家之列的。但是金履祥在《濂洛风雅》中对它的揄场事实上否定了其文学属性,而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对它的评价也因标榜理学而不得要领,以至于引起清人纪昀的极大反感。而现代的古代文学研究界则在总体上团党委加分析地将朱熹的诗文一概视为哲学讲义。又如朱熹的《诗集传》,事实上是有史以来首次部分地恢复《诗经》的文学性质著作。然而后代的理学家们仍把它当作纯粹的经学著作看待,对其中明显地体现出文学诠释意义的“淫诗”尽力淡化。而现代的“古史辨”派学者则脱离历史语境而苛求于朱熹,指责《诗集传》以经学眼光歪曲了《诗经》的文学性质。于是,不管朱熹尊为圣人,还是把他视同仇敌,后人对于朱熹的文学活动的接受都是不准确的,他们对作为文学的朱熹都是否定的。换句话说,朱熹对后代文学的显性影响主要是负面的。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