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政教关系研究
《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出版缘起
前言
第一章 宋太祖、太宗时期的宗教政策
第一节 宋太祖对后周偏激政策的纠正
第二节 宋太宗对佛教的尊崇
第三节 宋太宗尊崇道教
第二章 宋真宗的以神道设教
第一节 天书降与东封西祀
第二节 圣祖临与尊老子、玉皇
查看完整
前言
第一章 宋太祖、太宗时期的宗教政策
第一节 宋太祖对后周偏激政策的纠正
第二节 宋太宗对佛教的尊崇
第三节 宋太宗尊崇道教
第二章 宋真宗的以神道设教
第一节 天书降与东封西祀
第二节 圣祖临与尊老子、玉皇
查看完整
汪圣铎,男,1948年生,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宋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丛书编委。曾在北京经济学院古代经济史研究室任助教、讲师,在中华书局任编辑、历史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编审。在19898:到2000年间具体负责《文史》的编辑工作。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两宋财政史》(上、下)(中华书局1995年)、《中国钱币史话》(收入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文库》第一辑)、《宋真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轻重与沉浮》(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两京梦华》(香港中华书局,上海三联,台湾书泉,1992年)、《两宋货币史》(上、下)(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两宋货币史料汇编》(中华书局2004年)、《宋代社会生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中国钱币学会第一、第二届学术成果“金泉奖”。《两宋货币史》获河北省第九届社…
查看完整
查看完整
《宋代政教关系研究》是对宋王朝与佛教、道教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即系统分析宋王朝各时期在政教关系方面采取的各种举措及其成败;考察国家与佛、道教的互动,包括国家的政策引导、管理措施以及给佛教、道教提供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场合和机会等;探讨佛教、道教为社会服务、充当人神中介的形式及效果。书中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有所突破,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出版缘起
前言
第一章 宋太祖、太宗时期的宗教政策
第一节 宋太祖对后周偏激政策的纠正
第二节 宋太宗对佛教的尊崇
第三节 宋太宗尊崇道教
第二章 宋真宗的以神道设教
第一节 天书降与东封西祀
第二节 圣祖临与尊老子、玉皇
第三节 平衡三教的努力
第三章 渐变与衡定——宋仁宗时期
第一节 尊崇道教的降温
第二节 刘太后与佛教
第三节 宋仁宗与一些著名僧人的交往
第四节 宋仁宗倾向佛教与儒学复兴
第四章 相对平稳和低调——宋英宗、神宗、哲宗时期
第一节 智缘及围绕西部战事的宗教活动
第二节 建中太一宫及道士陈景元
第三节 相国寺改造及僧宗本等
第五章 崇道抑佛——宋徽宗的合一三教
第一节 佛、道并重阶段(即位至崇宁末)
第二节 崇道升温阶段(大观元年至政和六年)
第三节 林灵素与狂热崇道阶段
第四节 宋徽宗三教合一的设想与举措
第五节 崇道的降温与收敛
第六章 新的平衡——宋高宗、孝宗、光宗时期
第一节 宋高宗的疏远释道
第二节 宋孝宗对佛教的偏爱
第三节 宋孝宗与道教
第七章 理学阴影下的政教关系——宋理宗在位时期
第一节 修建宫观寺院及资助、赐田免税役
第二节 撰写褒扬佛道的文字、为寺院宫观题辞
第三节 与僧人道士交往
第八章 引导与认同——三教调和论占主导位置
第一节 官方的引导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三教调和论
第九章 宋朝的内道场
第一节 宋朝皇宫内常常举行佛、道教道场
第二节 宋朝在皇宫内举行道场的缘由
第三节 宋朝皇宫内举行道场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地点
第四节 宋朝内道场长期存在的意义
第十章 祈雨晴、保丰收——为国效忠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一节 宋代统治者对借助佛道水旱祈祷的特殊重视
第二节 地方官在各地进行的水旱祈祷
第十一章 为皇家祝寿——为国效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第一节 京师为皇家祝寿
第二节 地方为皇家祝寿
第三节 僧人为皇家祝寿
第十二章 为皇家祈冥福、为国家禳灾除祸
第一节 佛教、道教在国丧、国忌中发挥作用
第二节 禳灾除祸
第三节 官方举行的其他与佛教道教联系的祈福禳灾活动
第十三章 出家僧道的管理
第一节 严把入门关——关于僧道度牒颁给管理的再讨论
第二节 宋代僧人受戒制度研究
第三节 宋代勒令僧道还俗的立法
第十四章 荣誉与地位的引导——关于紫衣师号的颁给的研究
第一节 关于圣节颁赐紫衣师号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关于佛、道教圣地及重要寺观紫衣师号的定额颁给
第三节 关于非定时颁给紫衣师号
第四节 赐僧金稠袈裟及亡僧赐谥号、塔名
第十五章 宋代敕赐处士号考辨
第一节 得赐处士称号者,大多数是隐士
第二节 处士是否是道士师号
第三节 宋徽宗时期几位得赐处士号者的事例分析
第十六章 南宋御前宫观的高士
第一节 南宋时期设有高士斋的宫观
第二节 叶绍翁言及诸高士行迹
第三节 其他诸高士行迹
第十七章 网络的完善与被分割——宋朝僧道官制度
第一节 僧官与道官体制
第二节 僧道官之选任
第三节 寺观主首与寺观僧道职
第十八章 寺院宫观的管理制度
第一节 宋朝严格限制创建寺观
第二节 官方根据需要创建寺观
第三节 禁止创建寺观留有缺口
第四节 关于宋代私创寺观数量的估定
第五节 寺观改制要经朝廷批准
第十九章 宋代的年号寺观与圣节寺观
第一节 北宋的年号寺观
第二节 宋代以“圣节”命名的寺观
第二十章 佛、道为孝道服务的体现——功德寺观
第一节 关于“功德坟寺”的定义等
第二节 关于享受功德寺观者的范围
第三节 关于功德寺观免税役
第四节 关于功德寺观住持选任
第五节 关于功德寺观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及影响
第二十一章 掌控重点占据上游——北宋官方直接经营部分寺院
第一节 宋朝官方与相国寺
第二节 宋朝官方对开宝寺、太平兴国寺的经营
第三节 宋朝官方与启圣院、应天院、兴德禅院
第四节 宋朝官方与奉先寺、普安院、宝相院、慈孝寺
第五节 北宋皇家坟寺
附录一:南宋泰宁寺
附录二:宋代官方出资建宫观寺院区数表
第二十二章 居于主导地位的官宫观
第一节 官宫观的特征
第二节 玉清昭应宫
第三节 宋朝原庙景灵宫
第四节 诸太一宫
第五节 上清宫、寿星(崇先)观、上清储祥宫
第二十三章 宋代的天庆观
第一节 宋代各地天庆观的建立
第二节 官方对天庆观的优待
第三节 官员朝拜及举行法事
第四节 天庆观的内部结构
第二十四章 宋代寺院宫观中的御书阁、本命殿
第一节 宋代寺院宫观中的御书阁
第二节 宋朝官方(皇家)与本命信仰
第三节 寓于宫观的本命殿、元命殿、元辰殿
第二十五章 宋王朝与佛教名圣地及名寺院
第一节 宋王朝与五台山佛教
第二节 宋王朝与峨眉山佛教
第三节 宋王朝与泗州僧伽塔
第四节 宋王朝与明州诸山寺院
第二十六章 赏赐不广限制不严——僧道寺观田产问题研究
第一节 宋朝禁止寺观购买耕地及制度缺欠
第二节 关于宋朝敕赐寺院田产
第三节 宋代宫观赐田研究
第二十七章 与民同负有限减免——关于寺观、僧道的赋役
第一节 关于寺观蠲免田赋
第二节 关于僧道寺观免役免科敛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
前言
第一章 宋太祖、太宗时期的宗教政策
第一节 宋太祖对后周偏激政策的纠正
第二节 宋太宗对佛教的尊崇
第三节 宋太宗尊崇道教
第二章 宋真宗的以神道设教
第一节 天书降与东封西祀
第二节 圣祖临与尊老子、玉皇
第三节 平衡三教的努力
第三章 渐变与衡定——宋仁宗时期
第一节 尊崇道教的降温
第二节 刘太后与佛教
第三节 宋仁宗与一些著名僧人的交往
第四节 宋仁宗倾向佛教与儒学复兴
第四章 相对平稳和低调——宋英宗、神宗、哲宗时期
第一节 智缘及围绕西部战事的宗教活动
第二节 建中太一宫及道士陈景元
第三节 相国寺改造及僧宗本等
第五章 崇道抑佛——宋徽宗的合一三教
第一节 佛、道并重阶段(即位至崇宁末)
第二节 崇道升温阶段(大观元年至政和六年)
第三节 林灵素与狂热崇道阶段
第四节 宋徽宗三教合一的设想与举措
第五节 崇道的降温与收敛
第六章 新的平衡——宋高宗、孝宗、光宗时期
第一节 宋高宗的疏远释道
第二节 宋孝宗对佛教的偏爱
第三节 宋孝宗与道教
第七章 理学阴影下的政教关系——宋理宗在位时期
第一节 修建宫观寺院及资助、赐田免税役
第二节 撰写褒扬佛道的文字、为寺院宫观题辞
第三节 与僧人道士交往
第八章 引导与认同——三教调和论占主导位置
第一节 官方的引导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三教调和论
第九章 宋朝的内道场
第一节 宋朝皇宫内常常举行佛、道教道场
第二节 宋朝在皇宫内举行道场的缘由
第三节 宋朝皇宫内举行道场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地点
第四节 宋朝内道场长期存在的意义
第十章 祈雨晴、保丰收——为国效忠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一节 宋代统治者对借助佛道水旱祈祷的特殊重视
第二节 地方官在各地进行的水旱祈祷
第十一章 为皇家祝寿——为国效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第一节 京师为皇家祝寿
第二节 地方为皇家祝寿
第三节 僧人为皇家祝寿
第十二章 为皇家祈冥福、为国家禳灾除祸
第一节 佛教、道教在国丧、国忌中发挥作用
第二节 禳灾除祸
第三节 官方举行的其他与佛教道教联系的祈福禳灾活动
第十三章 出家僧道的管理
第一节 严把入门关——关于僧道度牒颁给管理的再讨论
第二节 宋代僧人受戒制度研究
第三节 宋代勒令僧道还俗的立法
第十四章 荣誉与地位的引导——关于紫衣师号的颁给的研究
第一节 关于圣节颁赐紫衣师号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关于佛、道教圣地及重要寺观紫衣师号的定额颁给
第三节 关于非定时颁给紫衣师号
第四节 赐僧金稠袈裟及亡僧赐谥号、塔名
第十五章 宋代敕赐处士号考辨
第一节 得赐处士称号者,大多数是隐士
第二节 处士是否是道士师号
第三节 宋徽宗时期几位得赐处士号者的事例分析
第十六章 南宋御前宫观的高士
第一节 南宋时期设有高士斋的宫观
第二节 叶绍翁言及诸高士行迹
第三节 其他诸高士行迹
第十七章 网络的完善与被分割——宋朝僧道官制度
第一节 僧官与道官体制
第二节 僧道官之选任
第三节 寺观主首与寺观僧道职
第十八章 寺院宫观的管理制度
第一节 宋朝严格限制创建寺观
第二节 官方根据需要创建寺观
第三节 禁止创建寺观留有缺口
第四节 关于宋代私创寺观数量的估定
第五节 寺观改制要经朝廷批准
第十九章 宋代的年号寺观与圣节寺观
第一节 北宋的年号寺观
第二节 宋代以“圣节”命名的寺观
第二十章 佛、道为孝道服务的体现——功德寺观
第一节 关于“功德坟寺”的定义等
第二节 关于享受功德寺观者的范围
第三节 关于功德寺观免税役
第四节 关于功德寺观住持选任
第五节 关于功德寺观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及影响
第二十一章 掌控重点占据上游——北宋官方直接经营部分寺院
第一节 宋朝官方与相国寺
第二节 宋朝官方对开宝寺、太平兴国寺的经营
第三节 宋朝官方与启圣院、应天院、兴德禅院
第四节 宋朝官方与奉先寺、普安院、宝相院、慈孝寺
第五节 北宋皇家坟寺
附录一:南宋泰宁寺
附录二:宋代官方出资建宫观寺院区数表
第二十二章 居于主导地位的官宫观
第一节 官宫观的特征
第二节 玉清昭应宫
第三节 宋朝原庙景灵宫
第四节 诸太一宫
第五节 上清宫、寿星(崇先)观、上清储祥宫
第二十三章 宋代的天庆观
第一节 宋代各地天庆观的建立
第二节 官方对天庆观的优待
第三节 官员朝拜及举行法事
第四节 天庆观的内部结构
第二十四章 宋代寺院宫观中的御书阁、本命殿
第一节 宋代寺院宫观中的御书阁
第二节 宋朝官方(皇家)与本命信仰
第三节 寓于宫观的本命殿、元命殿、元辰殿
第二十五章 宋王朝与佛教名圣地及名寺院
第一节 宋王朝与五台山佛教
第二节 宋王朝与峨眉山佛教
第三节 宋王朝与泗州僧伽塔
第四节 宋王朝与明州诸山寺院
第二十六章 赏赐不广限制不严——僧道寺观田产问题研究
第一节 宋朝禁止寺观购买耕地及制度缺欠
第二节 关于宋朝敕赐寺院田产
第三节 宋代宫观赐田研究
第二十七章 与民同负有限减免——关于寺观、僧道的赋役
第一节 关于寺观蠲免田赋
第二节 关于僧道寺观免役免科敛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
汪圣铎,男,1948年生,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宋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丛书编委。曾在北京经济学院古代经济史研究室任助教、讲师,在中华书局任编辑、历史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编审。在19898:到2000年间具体负责《文史》的编辑工作。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两宋财政史》(上、下)(中华书局1995年)、《中国钱币史话》(收入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文库》第一辑)、《宋真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轻重与沉浮》(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两京梦华》(香港中华书局,上海三联,台湾书泉,1992年)、《两宋货币史》(上、下)(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两宋货币史料汇编》(中华书局2004年)、《宋代社会生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中国钱币学会第一、第二届学术成果“金泉奖”。《两宋货币史》获河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 收 起
^ 收 起
《宋代政教关系研究》是对宋王朝与佛教、道教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即系统分析宋王朝各时期在政教关系方面采取的各种举措及其成败;考察国家与佛、道教的互动,包括国家的政策引导、管理措施以及给佛教、道教提供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场合和机会等;探讨佛教、道教为社会服务、充当人神中介的形式及效果。书中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有所突破,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