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楚辞学史(增订本)
作者:李大明 著
出版:华龄出版社 2006.1
页数:468
定价:33.00 元
ISBN-10:7801782534
ISBN-13:9787801782533
去豆瓣看看 绪论
一 汉楚辞学史概述
二 汉楚辞学主要成就
三 汉楚辞学与两汉思想文化
四 汉楚辞学与中国楚辞学史
五 几点思考
第一章 西汉前期的楚辞研究
第一节 汉初的楚歌楚赋
一 楚文化的复兴与秦汉之际的楚声楚歌
二 刘邦君臣的楚歌楚赋
第二节 贾谊的屈原评论和辞赋创作
一 贾谊身世与伤屈之作
二 《吊屈原赋》旨意
三 《惜誓》、《鵬鸟赋》与贾谊辞赋中的人生慨叹
四 贾谊拟骚赋的文体意义
第三节 诸侯国赋家与楚辞
一 诸侯国好文与赋家创作
二 枚乘与楚辞
三 庄忌《哀时命》
第四节 刘安及其宾客的楚辞研究
一 屈赋的增辑与《楚辞》成书
二 刘安及其宾客对楚辞的研习
三 刘安及其宾客的歌赋创作
四 刘安《离骚传》
第二章 武帝君臣与楚辞
第一节 汉武帝与楚辞
一 武帝祭祀礼乐与先楚夜祭乐歌
二 武帝的骚体歌赋
第二节 司马相如与楚辞
一 相如生平及其辞赋
二 《子虚赋》、《天子游猎赋》与屈宋赋
三 《大人赋》与《远游》
第三节 武帝群臣赋
一 武帝好文与赋家拟骚
二 东方朔及其《七谏》
第四节 司马迁的楚辞研究
一 司马迁述屈原生平事迹
二 司马迁对屈原代表作的大致系年
三 司马迁论屈原
四 司马迁论楚辞作家
第三章 西汉后期的楚辞研究
第一节 汉宣帝时的楚辞评论与骚体赋
一 汉宣帝论赋
二 王褒及其骚体赋
第二节 刘向父子的楚辞研究
一 向、歆对《楚辞》的增辑与校定
二 辞赋分类与“屈原赋之属”
三 刘向述屈原事迹
四 向、歆父子的骚体赋
第三节 扬雄论屈原与楚辞
一 扬雄论屈原
二 扬雄的辞赋创作与辞赋评论
三 后人对扬雄观点的评论
第四章 东汉前期的楚辞研究
第一节 楚辞评论与歌赋创作
一 悼骚与论赋
二 《离骚》称“经”
三 王充论屈原与楚辞
四 文人骚体歌赋
第二节 班固的楚辞研究
一 班固论屈原“
二 班固的楚辞评论”
三 班固的拟骚歌赋“
第三节 东汉前期的《楚辞》训解
一 《楚辞》的增辑与训解
二 《楚辞》解题与异本异说
三 《楚辞》文句训解
四 《楚辞》训解的思想文化特征
第五章 王逸及其《楚辞章 句》
第一节 王逸生平及其著述
一 王逸生平事略
二 《楚辞章 句》与《九思》之作
第二节 王逸论屈原与楚辞
一 王逸论屈原
二 王逸论楚辞
第三节 《楚辞章 句》及其传本
一 “章 句”体例与《楚辞章 句》训解特征
二 《楚辞章 句》传本述略
三 《楚辞章 句》校证举例
第六章 东汉后期的楚辞研究
第一节 楚辞评论与拟骚歌赋
一 屈原与楚辞评论
二 文人拟骚歌赋
第二节 《九思注》
一 《九思注》的作者和时代
二 《九思》解题与文句训解
第三节 建安文人与楚辞
一 楚辞与建安文人的拟骚诗赋
二 曹植诗赋与楚辞
三 建安文人的楚辞评论
附录:引书要目
后记
增订本后记
李大明,男,1949年生,四川省营山县人,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兼任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副事事长,四川省高校社科学报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古典文献学、编辑学的研究。1984年以来,在《文史》、《楚辞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称“经”时间新论》、《夜祭考》、《“并目录”考证》等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九歌论笺》等,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较高评价。
以屈原辞赋为杰出代表的楚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对屈原以及楚辞的研究已经形成专门的学问——楚辞学。汉代是中国楚辞学的开创期,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为后代楚辞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楚辞学史(增订本)》即对汉楚辞学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国楚辞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进行探讨和论述,以期有助于对整个中国楚辞学史做进一步的研究。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