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关于儒家哲学中的情感论
二、儒家情感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想
第一章 先秦儒家情感思想发展的基本路向
第一节 “性、情、气”交涉中的儒家情感论
一、关于“性”
二、关于“情”
三、关于“气”
四、“性、情、气”交涉中的“情感”呈现
第二节 “欲、情、知”纠缠中的情感地位
一、生理之欲与道德之欲
二、由欲而情
三、情感与心知
第三节 涵养“美情”与中和情感
一、孝弟-美情-恻隐
二、未发-已发-中和
三、由诚而善与由诚而中
第二章 孔子“因仁见情”与儒家道德情感论的萌芽
第一节 罕言“气”、“性”与《论语》中的情感地位
一、《论语》中之“性”、“气”、“仁”
二、“从心所欲”: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
三、孝弟之仁: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的连接
第二节 “仁”体所涵之“诚”与美善的情感
一、“仁”与“诚”
二、“诚”与“中”
第三节 化性由情——“诗”教、“礼”教与“乐”教
一、“诗”与感发善心
二、“礼”与培养范正情感
三、“乐”与人格完善
第三章 “情气为性”与“郭店儒家简”之情感论
第一节 “情气为性”对儒家早期性情论的发展
一、关于“郭店儒家简”的一些说明
二、郭店楚简“性”之概念及以情释性
三、“性、情、气”交涉中的情感地位
四、关于“善不善为性”
五、“欲皆度而毋伪”
第二节 “美情”:情感价值的新发现
一、《性自命出》等篇“情”之内涵与“美情”的挺立
二、立足美情之情感教育
第三节 心知与情感关系
一、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与“心物对待”
二、“知而安之仁也”——郭店楚简论“知”与“情”
三、《性自命出》与《大学》、《中庸》情感论比较
第四章 “指情为性”、“气壹动志”与孟子道德情感论
第一节 孟子“道性善”论域中的情感地位
一、历史上及近代学界对孟子“性善论”的诸多诠释
二、“性善论”的提出及其根据:“恻隐”之情与清明“夜气”
三、“性、情、气”一体中的“道德情感”
四、情感论背景中的“性善论”再审视
五、“可欲之为善”:道德之欲与道德之情
六、“心之官则思”:情感中的理性
第二节 “恻隐”之情的价值
一、从“孝弟”到“恻隐”
二、现实与超越——“恻隐说”的超时空意义
第三节 道德情感的挺立与自然情感的定位
一、《孟子》文本中的自然情感
二、“四端”之情与自然之情(七情)的关系
第五章 “情、欲、知”为性与荀子的情感修养论
第一节 “气”质变化及“情、欲、知”为性
一、荀子人性学说的“情欲论”特征
二、由“人情甚不美”到“性恶”
三、“气”质的弱化及影响
四、“情、欲、知”的纠缠与辨析
第二节 社会政治中的情感论
一、荀子“礼”论的情感特色
二、《乐论》与情感教育
三、天人观与礼乐来源
四、《乐记》与《乐论》
第三节 大清明境中的天道
一、“无欲无恶”:虚壹而静的认识论
二、养欲兼情体道:理智规范情感的修养论
结束语先秦儒家情感论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