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连环画(收藏本)(套装共10册)》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公元十七世纪中叶,即明朝末年,我国的封建社会已进入晚期,皇室、宦官、大地主霸占了全国绝大部分土地,沉重的地租和苛捐杂税的残酷剥削,使广大农民陷于贫困和破产。公元一六二七年,陕西发生大饥荒,农民无法生活,纷纷举行起义。年轻的李自成率领起义战士,参加了早期起义的杰出领袖闯王高迎祥领导的起义队伍。不久,高迎祥牺牲,李自成以他在军中的威望被起义军拥戴为闯王,领导起义军继续战斗。
《李自成(第一册)》所写的故事发生在公元一六三八年冬。当时农民战争处于低潮,农民军中的“十三家”有的已经瓦解了,有的向朝廷投降r,还有的在彷徨观望。李自成坚决不投降,孤军苦战,在数倍明军的前后夹击、四面包围下,英勇战斗,粉碎了敌人“一鼓歼灭”、“献俘阙下”的美梦。
《李自成(第二册)》李自成处决了叛徒大天王高见,送走了招降使者刘仁达之后,与各将领立即商议突围的事。多数将领都主张从西南角杀出,奔往商洛山中,因为这一带人地熟悉,贺人龙的人马在西南角,容易杀开一条血路。但是李过和田见秀主张从东南角杀出,他们认为上午大战中已把左光先的精锐杀得七零八落,而贺人龙的队伍还全师无损。
回师向南,奔往商洛山中,本是李自成早已想好的上策。大家不再提继续向东北突围,也在他意料之中,但是弄到目前这个局面,他暗暗后悔自己低估了洪承畴和孙传庭的用兵狡猾,对官军的兵力也估计不足,因而采取了毅然北进的错误战略,纵然没有人说一句抱怨的话,他自己也深深地感到难过。经过与众将领研究,闯王最后根据高夫人的提议决定分两路突围。两路突围的结果,虽然未能避免重大伤亡,但敌人将农民一举歼灭,献俘阙下的阴谋未能得逞。李自成说:“这一仗,只要保住高闯王留下的大旗不倒,咱们就算赢了。”
《李自成(第三册)》李自成带着队伍到了商洛以西,在丛山中选了一个险要地方驻扎以后,隐姓埋名,不使外人知道他的行踪,决心在此收集旧部,积极练兵,自己也趁机读一些书。摆在李自成面前的困难很多:部队没有军粮,又要赈济灾民,而且,潼关方面风声又紧,洪承畴和孙传庭将派贺人龙向商洛地区大举“进剿”。但是,紧要的难题是如何聚集人马,联络各部义军,再举义旗。
李自成和刘宗敏率领队伍到华山东麓御敌,但官兵中途忽又调头奔回潼关。原来,贺人龙从潼关出发的当天夜里,忽有一支人马打着闯字大旗进袭潼关。这支人马是什么人呢?会不会是高夫人和刘芳亮他们呢?
李自成回到老营,决定去谷城找张献忠,劝说他再度起义;而在他出发前,郝摇旗却把自己的队伍拉走了。
困难一个紧接一个地冲击着李自成。他到谷城以后,险些被害。但他毕竟说服了张献忠,决定来年收了麦子以后,可再举义旗。
《李自成(第四册)》崇祯皇帝原希望将李自成等擒获,在午门举行献俘大典,以振奋军心和民气。没想到潼关南原大战之后,李自成夫妇和他手下的重要首领竟然杳无下落,这本已使他放心不下。这天,从潼关又送来一份紧急塘报,他一看,像一瓢冷水浇头,不禁浑身一颤,颓然靠在椅背上了。原来李自成并没有死,塘报说他逃在崤函山中,而且不久前还袭击了潼关和灵宝县城,可见不是全军覆没。他想处分洪承畴,将孙传庭逮到京城来问罪,又觉得不是时候。崇祯心想:“河南到处是饥民。这一股漏网逆贼倘不迅速扑灭,势必又成燎原大火!……天哪,怎么办呢?”
李自成没有死,但“逃在崤函山中”的不是李自成,而是高夫人。原来高夫人率部向西南突围,被左先光、曹变蛟伏兵所阻,她临时改变原议,调头向东,冲向河南。
高夫人在崤函山中养伤,因探得孙传庭向商洛山大举“搜剿”,率部下打起她亲自缝制的“闯”字大旗,奇袭潼关,又扰灵宝,把孙传庭去商洛山进剿的人马在中途又牵制回来。
《李自成(第五册)》李自成到谷城说服了张献忠,并与他约定来年五月初六重举义旗。他从谷城回来,得知高桂英母女同刘芳亮平安脱险,大为宽慰。但同时,部队又遇到了严重的考验:即粮食越来越困难了。老百姓不等春荒到来,就已有不少人家开始吃草根树皮;义军的存粮已吃不到年底,一些闲言碎语在战士中流传,害怕困死在荒山野谷中;在几个亲信大将里,也有人不同意继续留在商洛山中。这些困难都没有把李自成压倒,相反更锻炼了义军。为了推倒明王朝,李自成下决心留在商洛山中,整顿军纪,加紧练兵,并学诸葛亮渭南屯垦的办法,开荒种地,以度难关,替日后的百万大军打下好的基础。
为了解救燃眉之急,李自成与刘宗敏等大将商议,决定攻打张家寨等几个富裕的山寨,开仓放赈,也让将士们过个好年。
张家寨离老营约有七十里路,以寨主为首的几家富户,为富不仁,鱼肉一方,并自恃手下乡勇众多,农民军两次送信借粮,都置之不理。李自成定下打鬼就鬼的计策,派田见秀率领三百人去破张家寨,派袁宗第率领三百人去剿匪,并作为田见秀的侧应。《李自成(第五册)》连环画,田见秀已率领将士们在张家寨附近活动了。
《李自成(第六册)》自从高夫人从崤函山区来到商洛山中,同李自成会师以后,闯王得知张献忠在谷城起义的确实消息,为着遵守曾经对献忠说的诺言,不顾自己的处境十分艰难,毅然树起大旗牵制官军不能全力对付献忠。崇祯十分着慌,严旨切责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和陕西巡抚丁启睿,命他们迅速向商洛山进兵,务将李自成一股义军扑灭,不得稍有贻误!官军知道李自成手下的将士多数染病,李自成本也病倒了,认为是“扫荡”商洛山的大好时机,遂于崇祯十二年六月上旬分三路人马进犯。多亏义军上下齐心,个个奋勇死战,加上穷苦的百姓帮助,使官军受到重挫。经过这次教训,官军重新调集人马,商洛山周围各处官军大量增兵。武关方面,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来桃花铺亲自督率官军进犯;商州方面,郑崇俭派一位监军御史,连夜与陕西巡抚丁启睿召集游击以上将军开紧急会议,重新商定进兵方略;安置在商州城里的义军坐探,还从抚台行辕中探得机密消息,射虎口附近的宋家寨寨主宋文富,正在暗中同官府商谈,想勾起手来,要官军假道宋家庄,在大战开始时偷袭义军老营。官军看准了义军兵力单薄的弱点,同时几处都动,使义军多处挨打,力量分散,不能够互相策应。其中,官军假道宋家庄,在战争进行到吃紧的时候,偷袭义军老营,是官军的一着狠棋。
军情紧急。高夫人晚上帮助闯王筹划军事,白天为部署迎敌的事,骑马到各处奔跑,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候,如果闯王能够身体立刻恢复,骑马到义军防守的各个寨口巡视一遍,鼓舞士气,该有多好啊……
《李自成(第七册)》当闯王拖着大病初愈的身体,正在商洛山中,部署各路人马,准备抵御官军进犯的时候,北部蓝田、石门谷一带防线的情况,却在急剧恶化……
原来,黑虎星见农民军中瘟疫猖獗,怕不能应付官军来犯,招来些杆子协守蓝田一线。半月前,黑虎星因母病重,告假回家。杆子中本来就是良莠不齐,现在无人约束,经常骚扰百姓。李自成曾差李友率领二百名弟兄前去,明里是帮助抵御官军,暗地里是想压一压邪气。李友到后,得到百姓禀报,说有几个人正在一个村庄里强奸民女,随即带着弟兄们去赶他们走,不想他们竟然同李友动起手来,当场给李友杀死两个。其中一个是杆子首领坐山虎刘雄的二驾。坐山虎挑唆铲平王丁国宝挟众哗变,把李友和众弟兄围在一座大庙里,群情汹汹,立誓要血洗大庙,找李友报仇。并且,坐山虎已与官军暗地勾结;官军也已调动军队,伺机进攻,情况万分危急……
闯王闻听此事,十分气愤,但思忖良久,考虑到官军的主攻方向是南路和东路,这里暂时只能用安抚办法,大事化小,暂度一时。他写了一封恳切的倍,叮嘱他们约束部队,以剿兵安民为宗旨,不可扰害百姓,务必齐心协力,杀败官军,并派中军吴汝义连夜前往,加以抚慰。
不料,第二天,情况突变:闯王书信被当场撕毁,吴汝义被扣押,他的亲兵只有一个负伤逃回。此信传来,老营将士咬牙切齿,恨不得将杆子们斩尽杀绝,以示严惩。恰在这时,自成去清风垭视察部队未回,老营只剩下小将张鼐,情况变得咄咄逼人……
《李自成(第八册)》主要描绘了南部战场大战的艰险历程。
保卫商洛山的战场有三个:北面的石门谷;东面的马兰峪、野人峪和射虎口;南面的白羊店、智亭山和清风垭。官军为了阻止义军突围,便把重兵摆在南战场,主要进攻的目标是白羊店。
但是,战争过程中的形势是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的。战争一开始,由于郝摇旗的麻痹,智亭山失守,刘芳亮身负重伤,南部战场几乎陷于绝境。坐镇白羊店的高夫人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以少数兵力,集中使用,驰援各个战场。终于在李自成、刘宗敏和李过的帮助下,经过艰苦鏖战,大败官军,取得了保卫商洛山区的大胜利。
《李自成(第九册)》崇祯十三年春天,崇祯皇帝因“国库如洗”,军饷无法筹措,急得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杨嗣昌多次飞奏,征剿诸军欠饷情况严重,军心十分不稳。崇祯想,如果军饷筹措不来,可能“剿贼”大事败于一旦,良机再也没有了。除了杨嗣昌,天天都有各省的“请兵”、“请饷”的紧急文书到来。
可是,军饷从哪儿来呢?去年加征练饷的事已经引起全国骚然,朝中也有人反对,一点儿加派也不能了。崇祯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比较能够收效的办法,就是叫“受国厚恩”的皇亲贵戚们为国家借助点钱。
皇亲中有钱的有三家:一是周皇后娘家,一是田贵妃的娘家,一是武清侯李国瑞家。武清侯李家是万历皇帝的母亲孝定太后的娘家,在新皇亲中首屈一指。崇祯决定先从李国瑞身上开刀。
就这样,崇祯与戚畹、勋旧之间展开了一场勾心斗角的斗争。结果,崇祯失败,他心爱的“五皇子”夭折,首辅“赐死”……对崇祯来说,再也没有“天下太平”的日子了。
《李自成(第十册)》讲述了出身宦门又有举人功名的世家公子李信被人诬告,并作为重要案犯关押在县衙狱中。李信的红颜知己红娘子得知此事,举兵破城劫狱,救出了李信。差点儿在狱中丧命的事实让李信很受教育,使他对朝廷不再抱有幻想,终于下定决心与红娘子一起举兵起义。四方百姓听说李信拉旗起义,纷纷响应,前来投奔。官府听说李信起义,三番五次来招安劝降,都遭到李信的坚决拒绝。李信整顿队伍,坚定不移地与红娘子一起投奔李闯王。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