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翻译学是什么
翻译学是什么?
翻译学研究什么?
翻译学包含哪些内容?
翻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翻译学与文化学及社会学的关系?
翻译学是如何诞生的?
翻译学有什么用?
第二章 翻译学家们在争论什么
早期的翻译理论
“字对字”还是“意对意”?——持续千年的争论
翻译的准则是什么?
“归化”还是“异化”?——施莱尔马赫
什么是“对等”?——翻译理论的中心问题
什么是“意义对等”?——雅各布森
“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奈达的“对等效应原则”
“完全对等效应”不存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如何识别翻译中的“假朋友”?——科勒的对等观
现代翻译家如何看待“对等”?
翻译转换模式——翻译中的语言变化
翻译中的语言变化如何分类?——维奈和达贝尔内的经典模式
“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卡特福德
表达转换——波波维奇对翻译转换的发展
翻译转换的比较一描述模式——范·勒文·兹瓦特
功能主义翻译的兴起
译文如何传递原文的功能?——赖斯的文本类型方法论
为什么要翻译原文?——弗米尔的目的论
翻译时首先遵守的功能是什么?——诺德的功能排序
话语分析的异军突起
系统功能语法——韩礼德的话语分析模式
“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豪斯的语域分析
如何将“系统分析法”结合到语用层面?——贝克的观点
翻译中的“意符层次”——哈蒂姆和梅森
多元系统论——语言与文化功能的综合体
翻译并非派生学科——伊塔玛·伊万-佐哈尔提出多元系统论
“翻译的普遍法则”是什么?——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
“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切斯特曼的另一套规范
其他译者对描述性翻译模式有何贡献?
文化转向研究的盛行
翻译是一种“重写”?——勒菲弗尔的研究
翻译的地位与女性地位相似?——西蒙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翻译中的“霸权”语言——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翻译的“隐形”
对异化与归化的再讨论——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
“隐形”的译者——韦努蒂的研究
翻译与语言的哲学问题
翻译是一门精确但缺乏系统的艺术——斯坦纳的“阐释步骤”
“文化斗争的一项工具”——庞德的实验主义译法
让“纯语言”散发灵光——本雅明的思想
“解构主义”的提出——德里达
第三章 译者地位-译者主体性
对译者地位的忽视
从译本到译文——为译者正名
“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
第四章 翻译学的现状
包罗诸多领域的“综合法”是否可行?
跨学科方法的巨大发展
新兴技术改变翻译学
第五章 翻译学的展望
合作还是分裂?
我国翻译学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