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导 言…………………………………………………………l
区域…………………………………………………………5
时限…………………………………………………………13
国家、市场及其在黄运的融合……………………………14
政治经济与中国的发展……………………………………19
治水与国家的构建:理论透析……………………………22
第一章 地方利益阐述:信贷和货币市场中的政治势力和
地方模式……………………………………………………1
山东的地区性信贷市场……………………………………6
根深蒂固的地方经济差异…………………………………12
查看完整
区域…………………………………………………………5
时限…………………………………………………………13
国家、市场及其在黄运的融合……………………………14
政治经济与中国的发展……………………………………19
治水与国家的构建:理论透析……………………………22
第一章 地方利益阐述:信贷和货币市场中的政治势力和
地方模式……………………………………………………1
山东的地区性信贷市场……………………………………6
根深蒂固的地方经济差异…………………………………12
查看完整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1980年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84、1988年耶鲁大学分别获得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7月至今,供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IRVINE)1992年志任该校历史系副教授,1999年起任教授,2004年被授予荣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社会史,主要著作有The Making of a Hinterland:State,Society and Economy in Inland North China,1853-1937.(UC Press,1993)该书于1994年获费正清东亚研究最佳著作奖和美国史学会将;The Great Divergence:China、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中文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书获200…
查看完整
查看完整
《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探索了清末民初华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变迁,阐述了当地的金融、农作、交通、税收情况和农民的反抗斗争,并分析了不同阶级、地区和性别的因果关系。
导 言…………………………………………………………l
区域…………………………………………………………5
时限…………………………………………………………13
国家、市场及其在黄运的融合……………………………14
政治经济与中国的发展……………………………………19
治水与国家的构建:理论透析……………………………22
第一章 地方利益阐述:信贷和货币市场中的政治势力和
地方模式……………………………………………………1
山东的地区性信贷市场……………………………………6
根深蒂固的地方经济差异…………………………………12
信用市场及其他地方经济界线……………………………13
区域性的货币市场…………………………………………16
经济地理的政治:当地的公共财政………………………22
经济地理的政治:超地方的权威和政治自卫……………25
经济地理的政治:私人利益………………………………28
割裂的市场及其分布:强大的势力………………………30
割裂的市场及其分布:普通百姓…………………………36
割裂的市场和区域经济形态………………………………39
结语:割裂的市场与国家构建……………………………48
第二章 社区、强制和棉花:农业改良和社会分层………52
新的农作物品种……………………………………………56
拾荒与生存…………………………………………………68
看青活动与“棉业公会”…………………………………76
区域变化与地方领袖………………………………………92
渗透性、开放性和社会经济的变迁………………………109
第三章 生态危机和“自强”逻辑…………………………116
市场、国家和生态…………………………………………116
封闭、燃料短缺和森林砍伐………………………………120
燃料短缺与“自强”逻辑…………………………………138
当地的努力:植树造林及其不满…………………………143
生态、交通和边缘化………………………………………149
第四章 任其自便?…………………………………………161
中央政府的退出……………………………………………162
中央政府的退出:新的侧重、新的紧缩与
错失的机会…………………………………………………175
轻视的加剧:地方瘫痪的社会和政治基础………………180
草秸与石头:落后技术的循环……………………………193
黄运的黄河治理……………………………………………212
水患的重新分布……………………………………………221
第五章 灾害的应对…………………………………………233
水利衰败的经济成本………………………………………234
士绅与外国人………………………………………………244
国家的分裂与水利治理:军阀时代………………………261
官府、乡村头面人物与地方反抗…………………………265
工程师与士兵………………………………………………284
结论黄运、中国与世界……………………………………299
附一鲁西北和鲁西南各县名称………………………………320
附二水利衰退造成的农业损失………………………………322
附三黄运水利失修所导致的额外交通成本…………………330
征引文献………………………………………………………334
译名对照表……………………………………………………365
译后记…………………………………………………………368
^ 收 起
区域…………………………………………………………5
时限…………………………………………………………13
国家、市场及其在黄运的融合……………………………14
政治经济与中国的发展……………………………………19
治水与国家的构建:理论透析……………………………22
第一章 地方利益阐述:信贷和货币市场中的政治势力和
地方模式……………………………………………………1
山东的地区性信贷市场……………………………………6
根深蒂固的地方经济差异…………………………………12
信用市场及其他地方经济界线……………………………13
区域性的货币市场…………………………………………16
经济地理的政治:当地的公共财政………………………22
经济地理的政治:超地方的权威和政治自卫……………25
经济地理的政治:私人利益………………………………28
割裂的市场及其分布:强大的势力………………………30
割裂的市场及其分布:普通百姓…………………………36
割裂的市场和区域经济形态………………………………39
结语:割裂的市场与国家构建……………………………48
第二章 社区、强制和棉花:农业改良和社会分层………52
新的农作物品种……………………………………………56
拾荒与生存…………………………………………………68
看青活动与“棉业公会”…………………………………76
区域变化与地方领袖………………………………………92
渗透性、开放性和社会经济的变迁………………………109
第三章 生态危机和“自强”逻辑…………………………116
市场、国家和生态…………………………………………116
封闭、燃料短缺和森林砍伐………………………………120
燃料短缺与“自强”逻辑…………………………………138
当地的努力:植树造林及其不满…………………………143
生态、交通和边缘化………………………………………149
第四章 任其自便?…………………………………………161
中央政府的退出……………………………………………162
中央政府的退出:新的侧重、新的紧缩与
错失的机会…………………………………………………175
轻视的加剧:地方瘫痪的社会和政治基础………………180
草秸与石头:落后技术的循环……………………………193
黄运的黄河治理……………………………………………212
水患的重新分布……………………………………………221
第五章 灾害的应对…………………………………………233
水利衰败的经济成本………………………………………234
士绅与外国人………………………………………………244
国家的分裂与水利治理:军阀时代………………………261
官府、乡村头面人物与地方反抗…………………………265
工程师与士兵………………………………………………284
结论黄运、中国与世界……………………………………299
附一鲁西北和鲁西南各县名称………………………………320
附二水利衰退造成的农业损失………………………………322
附三黄运水利失修所导致的额外交通成本…………………330
征引文献………………………………………………………334
译名对照表……………………………………………………365
译后记…………………………………………………………368
^ 收 起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1980年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84、1988年耶鲁大学分别获得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7月至今,供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IRVINE)1992年志任该校历史系副教授,1999年起任教授,2004年被授予荣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社会史,主要著作有The Making of a Hinterland:State,Society and Economy in Inland North China,1853-1937.(UC Press,1993)该书于1994年获费正清东亚研究最佳著作奖和美国史学会将;The Great Divergence:China、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中文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书获2001年度费正清东亚研究最佳著作奖和美国史学会奖,分享2000年度世界史学会最佳著作奖,并获2000年度杰出学术著作提名,另与Steven Topik合著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Society,Politics and an Emerging World Economy,(M.E.Sharpe,1999)。在《历史研究》、《中国学术》、Journal of Asian Studies,World Economic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书评近60篇。
^ 收 起
^ 收 起
《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探索了清末民初华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变迁,阐述了当地的金融、农作、交通、税收情况和农民的反抗斗争,并分析了不同阶级、地区和性别的因果关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