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译注
目 录内容简介
前言
内篇谏上第一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查看完整
内篇谏上第一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查看完整
目 录内容简介
《晏子春秋》在先秦诸子中是一部别具色彩的古书。它先被认定为“儒家者流”,后双被视作墨家的作品,更有人认为是六朝时人的伪作。全书既有子书的内容,又有《战国策》之类史书的风貌;说是像一部早期史籍,却又很重视人物的刻划,于是又有人把它看作是短篇小说集。晏子和孔子同时而略早,在治国论政方面都很强调“礼乐”的作用,也讲究“仁”。可是在本书的内容里,却又常常看到两者不同,并在一些问题上会发生不少“碰撞”。这样一部生动地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文化思想的空前活跃状态的典籍,很值得人们去阅读、去体认。本书所作的简要明晰的注解和流畅到位的译文,为广大读者打开了方便阅读之门。
道家与文学分属于哲学和文学学科,过去从事哲学研究的很少涉及文学。而从事文学研究的也很少涉及哲学。本书则属于边缘交叉学科研究,把哲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因而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道家与文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大学科。大多数著名…
查看完整
道家与文学分属于哲学和文学学科,过去从事哲学研究的很少涉及文学。而从事文学研究的也很少涉及哲学。本书则属于边缘交叉学科研究,把哲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因而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道家与文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大学科。大多数著名…
查看完整
目 录内容简介
前言
内篇谏上第一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第九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
景公欲废道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一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
景公游寒途不恤死黹晏子谏第十九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第二十
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二十一
景公将伐宋梦二丈夫立而怒晏子谏第二十二
景公从畋十八日不返国晏子谏第二十三
景公欲诛骇鸟野人晏子谏第二十四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二十五
内篇谏下第二
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谏第一
景公欲杀犯所爱之槐者晏子谏第二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
景公以抟治之兵未成功将杀之晏子谏第四
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五
景公为长床欲美之晏子谏第六
景公为邹之长途晏子谏第七
景公春夏游猎兴役晏子谏第八
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第九
景公猎逢蛇虎以为不祥晏子谏第十
景公为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第十一
景公为泰吕成将以燕飨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朝居严下不言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登路寝台不终不悦晏子谏第十八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第十九
景公路寝台成逢于何愿合葬晏子谏而许第二十
景公嬖妾死守之三日不敛晏子谏第二十一
景公欲厚葬梁丘据晏子谏第二十二
景公欲以人礼葬走狗晏子谏第二十三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臣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
景公登射思得勇力士与之图国晏子谏第二十五
内篇问上第三
庄公问威当世服天下时耶晏子对以行也第一
庄公问伐晋晏子对以不可若不济国之福第二
景公问伐鲁晏子对以不若修政待其乱第三
景公伐嫠胜之问所当赏晏子对以谋胜禄臣第四
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第五
景公问欲善齐国之政以干霸王晏子对以官未具第六
景公问欲如桓公用管仲以成霸业晏子对以不能第七
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第八
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第九
景公问欲令祝史求福晏子对以当辞罪而无求第十
景公问古之盛君其行如何晏子对以问道者更正第十一
景公问谋必得事必成何术晏子对以度义因民第十二
景公问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以举贤官能第十三
景公问君臣身尊而荣难乎晏子对以易第十四
景公问天下之所以存亡晏子对以六说第十五
景公问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以三者第十六
景公问贤君治国若何晏子对以任贤爱民第十七
景公问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以先行义第十八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
景公问忠臣之行何如晏子对以不与君行邪第二十
景公问佞人之事君何如晏子对以愚君所信也第二十一
景公问圣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对以不与世陷乎邪第二十二
景公问古者君民用国不危弱晏子对以文王第二十三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
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寇仇第二十五
景公问欲和臣亲下晏子对以信顺俭节第二十六
景公问得贤之道晏子对以举之以语考之以事第二十七
景公问臣之报君何以晏子对报以德第二十八
景公问临国莅民所患何也晏子对以患者三第二十九一
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第三十
内篇问下第四
景公问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对以省耕实第一
景公问桓公何以致霸晏子对以下贤以身第二
景公问欲逮桓公之后晏子对以任非其人第三
景公问廉政而长久晏子对以其行水也第四
景公问为臣之道晏子对以九节第五
景公问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以勉强为上第六
景公问富民安众晏子对以节欲中听第七
景公问国如何则谓安晏子对以内安政外归义第八
景公问诸侯孰危晏子对以莒其先亡第九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
吴王问保威强不失之道晏子对以先民后身第十一
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第十二
鲁昭公问鲁一国迷何也晏子对以化为一心第十三
鲁昭公问安国众民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俭第十四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
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第十六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第十七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晏子对以进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
叔向问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对以使下顺逆第十九
叔向问事君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以大贤无择第二十
叔向问处乱世其行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第二十一
叔向问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以爱民乐民第二十二
叔向问啬吝之于行何如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第二十三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不退不肖第二十四
叔向问傲世乐业能行道乎晏子对以狂惑也第二十五
叔向问人何若则荣晏子对以事君亲忠孝第二十六
叔向问人何以则可保身晏子对以不要幸第二十七
曾子问不谏上不顾民以成行义者晏子对以何以成也第二十八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心可以事百君第二十力
柏常骞问道无灭身无废晏子对以养世君子第三十
内篇杂上第五
庄公不说晏子晏子坐地讼公而归第一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
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第三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第四
景公恶故人晏子退国乱复召晏子第五
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振民第六
景公欲堕东门之堤晏子谓不可变古第七
景公怜饥者晏子称治国之本以长其意第八
景公探雀毂觳弱反之晏子称长幼以贺第九
景公睹乞儿于途晏子讽公使养第十
景公惭刖跪之辱不朝晏子称直请赏之第十一
景公夜从晏子饮晏子称不敢与第十二
景公使进食与裘晏子对以社稷臣第十三
晏子饮景公止家老敛欲与民共乐第十四
晏子饮景公酒公呼具火晏子称诗以辞第十五
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待而折其谋第十六
景公问东门无泽年谷而对以冰晏子请罢伐鲁第十七
景公使晏子予鲁地而鲁使不尽受第十八
景公游纪得金壶中书晏子因以讽之第十九
景公贤鲁昭公去国而自悔晏子谓无及已第二十
晏子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第二十一
晏子之鲁进食有豚亡二肩不求其人第二十二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第二十三
晏子之晋睹齐累越石父解左骖赎之与归第二十四
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第二十五
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第二十六
晏子乞北郭骚米以养母骚杀身以明晏子之贤第二十七
景公欲见高纠晏子辞以禄仕之臣第二十八
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第二十九
晏子居丧逊答家老仲尼善之第三十
内篇杂下第六
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第
齐人好毂击晏子绐以不祥而禁之第二
景公梦五丈夫称无辜晏子知其冤第三
柏常骞禳枭死将为景公请寿晏子识其妄第四
景公成柏寝而师开言室夕晏子辨其所以然第五
景公病水梦与日斗晏子教占梦者以对第六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乃知群臣之野第七
晏子使吴吴王命傧者称天子晏子详惑第八
晏子使楚楚为小门晏子称使狗国者入狗门第九
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第十
楚王飨晏子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食第十一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陈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第十二
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第十三
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第十四
子尾疑晏子不受庆氏之邑晏子谓足欲则亡第十五
景公禄晏子平阴与橐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第十六
梁丘据言晏子食肉不足景公割地将封晏子辞第十七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而晏子固不受第十八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第十九
田桓子疑晏子何以辞邑晏子答以君子之事也第二十
景公欲更晏子宅晏子辞以近市得求讽公省刑第二十一
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第二十二
景公欲为晏子筑室于宫内晏子称是以远之而辞第二十三
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恶欲内爱女晏子再拜以辞第二十四
景公以晏子乘弊车驽马使梁丘据遗之三返不受第二十五
景公睹晏子之食菲薄而嗟其贫晏子称其参士之食第二十六
梁丘据自患不及晏子晏子勉据以常为常行第二十七
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第二十八
晏子病将死妻问所欲言云毋变尔俗第二十九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示之第三十
外篇第七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
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谏第二
景公梦见彗星使人占之晏子谏第三
景公问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谏第四
景公谓梁丘据与己和晏子谏第五
景公使祝史禳彗星晏子谏第六
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第七
景公见道瑾自惭无德晏子谏第八
景公欲诛断所爱棣者晏子谏第九
景公坐路寝日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
景公台成盆成适愿合葬其母晏子谏而许第十
景公筑长床台晏子舞而谏第十二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将加诛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问治国之患晏子对以佞人谗夫在君侧第十四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
晏子使吴吴王问君子之行晏子对以不与乱国俱灭第十六
吴王问齐君便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对以岂能以道食人第十七
司马子期问有不干君不恤民取名者乎晏子对以不仁也第十八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心第十九
晏子再治东阿上计景公迎贺晏子辞第二十
太卜绐景公能动地晏子知其妄使卜自晓公第二十一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第二十二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未尝弼过逐之第二十三
景公称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辞不受第二十四
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第二十五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贫晏子称有饰第二十六
仲尼称晏子行补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
外篇第八
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第一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
仲尼见景公景公日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
景公问有臣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不足恃第七
景公游牛山少乐请晏子一愿第八
景公为大钟晏子与仲尼柏常骞知将毁第九
田无宇非晏子有老妻晏子对以去老谓之乱第十
工女欲入身于晏子晏子辞不受第十一
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第十二
景公谓晏子东海之中有水而赤晏子详对第十三
景公问天下有极大极细晏子对第十四
庄公图莒国人扰绐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
晏子死景公驰往哭哀毕而去第十六
晏子死景公哭之称莫复陈告吾过第十七
晏子没左右谀弦章谏景公赐之鱼第十八
^ 收 起
内篇谏上第一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第九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
景公欲废道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一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
景公游寒途不恤死黹晏子谏第十九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第二十
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二十一
景公将伐宋梦二丈夫立而怒晏子谏第二十二
景公从畋十八日不返国晏子谏第二十三
景公欲诛骇鸟野人晏子谏第二十四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二十五
内篇谏下第二
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谏第一
景公欲杀犯所爱之槐者晏子谏第二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
景公以抟治之兵未成功将杀之晏子谏第四
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五
景公为长床欲美之晏子谏第六
景公为邹之长途晏子谏第七
景公春夏游猎兴役晏子谏第八
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第九
景公猎逢蛇虎以为不祥晏子谏第十
景公为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第十一
景公为泰吕成将以燕飨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朝居严下不言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登路寝台不终不悦晏子谏第十八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第十九
景公路寝台成逢于何愿合葬晏子谏而许第二十
景公嬖妾死守之三日不敛晏子谏第二十一
景公欲厚葬梁丘据晏子谏第二十二
景公欲以人礼葬走狗晏子谏第二十三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臣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
景公登射思得勇力士与之图国晏子谏第二十五
内篇问上第三
庄公问威当世服天下时耶晏子对以行也第一
庄公问伐晋晏子对以不可若不济国之福第二
景公问伐鲁晏子对以不若修政待其乱第三
景公伐嫠胜之问所当赏晏子对以谋胜禄臣第四
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第五
景公问欲善齐国之政以干霸王晏子对以官未具第六
景公问欲如桓公用管仲以成霸业晏子对以不能第七
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第八
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第九
景公问欲令祝史求福晏子对以当辞罪而无求第十
景公问古之盛君其行如何晏子对以问道者更正第十一
景公问谋必得事必成何术晏子对以度义因民第十二
景公问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以举贤官能第十三
景公问君臣身尊而荣难乎晏子对以易第十四
景公问天下之所以存亡晏子对以六说第十五
景公问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以三者第十六
景公问贤君治国若何晏子对以任贤爱民第十七
景公问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以先行义第十八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
景公问忠臣之行何如晏子对以不与君行邪第二十
景公问佞人之事君何如晏子对以愚君所信也第二十一
景公问圣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对以不与世陷乎邪第二十二
景公问古者君民用国不危弱晏子对以文王第二十三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
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寇仇第二十五
景公问欲和臣亲下晏子对以信顺俭节第二十六
景公问得贤之道晏子对以举之以语考之以事第二十七
景公问臣之报君何以晏子对报以德第二十八
景公问临国莅民所患何也晏子对以患者三第二十九一
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第三十
内篇问下第四
景公问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对以省耕实第一
景公问桓公何以致霸晏子对以下贤以身第二
景公问欲逮桓公之后晏子对以任非其人第三
景公问廉政而长久晏子对以其行水也第四
景公问为臣之道晏子对以九节第五
景公问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以勉强为上第六
景公问富民安众晏子对以节欲中听第七
景公问国如何则谓安晏子对以内安政外归义第八
景公问诸侯孰危晏子对以莒其先亡第九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
吴王问保威强不失之道晏子对以先民后身第十一
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第十二
鲁昭公问鲁一国迷何也晏子对以化为一心第十三
鲁昭公问安国众民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俭第十四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
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第十六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第十七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晏子对以进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
叔向问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对以使下顺逆第十九
叔向问事君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以大贤无择第二十
叔向问处乱世其行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第二十一
叔向问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以爱民乐民第二十二
叔向问啬吝之于行何如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第二十三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不退不肖第二十四
叔向问傲世乐业能行道乎晏子对以狂惑也第二十五
叔向问人何若则荣晏子对以事君亲忠孝第二十六
叔向问人何以则可保身晏子对以不要幸第二十七
曾子问不谏上不顾民以成行义者晏子对以何以成也第二十八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心可以事百君第二十力
柏常骞问道无灭身无废晏子对以养世君子第三十
内篇杂上第五
庄公不说晏子晏子坐地讼公而归第一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
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第三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第四
景公恶故人晏子退国乱复召晏子第五
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振民第六
景公欲堕东门之堤晏子谓不可变古第七
景公怜饥者晏子称治国之本以长其意第八
景公探雀毂觳弱反之晏子称长幼以贺第九
景公睹乞儿于途晏子讽公使养第十
景公惭刖跪之辱不朝晏子称直请赏之第十一
景公夜从晏子饮晏子称不敢与第十二
景公使进食与裘晏子对以社稷臣第十三
晏子饮景公止家老敛欲与民共乐第十四
晏子饮景公酒公呼具火晏子称诗以辞第十五
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待而折其谋第十六
景公问东门无泽年谷而对以冰晏子请罢伐鲁第十七
景公使晏子予鲁地而鲁使不尽受第十八
景公游纪得金壶中书晏子因以讽之第十九
景公贤鲁昭公去国而自悔晏子谓无及已第二十
晏子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第二十一
晏子之鲁进食有豚亡二肩不求其人第二十二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第二十三
晏子之晋睹齐累越石父解左骖赎之与归第二十四
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第二十五
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第二十六
晏子乞北郭骚米以养母骚杀身以明晏子之贤第二十七
景公欲见高纠晏子辞以禄仕之臣第二十八
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第二十九
晏子居丧逊答家老仲尼善之第三十
内篇杂下第六
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第
齐人好毂击晏子绐以不祥而禁之第二
景公梦五丈夫称无辜晏子知其冤第三
柏常骞禳枭死将为景公请寿晏子识其妄第四
景公成柏寝而师开言室夕晏子辨其所以然第五
景公病水梦与日斗晏子教占梦者以对第六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乃知群臣之野第七
晏子使吴吴王命傧者称天子晏子详惑第八
晏子使楚楚为小门晏子称使狗国者入狗门第九
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第十
楚王飨晏子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食第十一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陈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第十二
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第十三
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第十四
子尾疑晏子不受庆氏之邑晏子谓足欲则亡第十五
景公禄晏子平阴与橐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第十六
梁丘据言晏子食肉不足景公割地将封晏子辞第十七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而晏子固不受第十八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第十九
田桓子疑晏子何以辞邑晏子答以君子之事也第二十
景公欲更晏子宅晏子辞以近市得求讽公省刑第二十一
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第二十二
景公欲为晏子筑室于宫内晏子称是以远之而辞第二十三
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恶欲内爱女晏子再拜以辞第二十四
景公以晏子乘弊车驽马使梁丘据遗之三返不受第二十五
景公睹晏子之食菲薄而嗟其贫晏子称其参士之食第二十六
梁丘据自患不及晏子晏子勉据以常为常行第二十七
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第二十八
晏子病将死妻问所欲言云毋变尔俗第二十九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示之第三十
外篇第七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
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谏第二
景公梦见彗星使人占之晏子谏第三
景公问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谏第四
景公谓梁丘据与己和晏子谏第五
景公使祝史禳彗星晏子谏第六
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第七
景公见道瑾自惭无德晏子谏第八
景公欲诛断所爱棣者晏子谏第九
景公坐路寝日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
景公台成盆成适愿合葬其母晏子谏而许第十
景公筑长床台晏子舞而谏第十二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将加诛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问治国之患晏子对以佞人谗夫在君侧第十四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
晏子使吴吴王问君子之行晏子对以不与乱国俱灭第十六
吴王问齐君便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对以岂能以道食人第十七
司马子期问有不干君不恤民取名者乎晏子对以不仁也第十八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心第十九
晏子再治东阿上计景公迎贺晏子辞第二十
太卜绐景公能动地晏子知其妄使卜自晓公第二十一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第二十二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未尝弼过逐之第二十三
景公称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辞不受第二十四
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第二十五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贫晏子称有饰第二十六
仲尼称晏子行补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
外篇第八
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第一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
仲尼见景公景公日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
景公问有臣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不足恃第七
景公游牛山少乐请晏子一愿第八
景公为大钟晏子与仲尼柏常骞知将毁第九
田无宇非晏子有老妻晏子对以去老谓之乱第十
工女欲入身于晏子晏子辞不受第十一
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第十二
景公谓晏子东海之中有水而赤晏子详对第十三
景公问天下有极大极细晏子对第十四
庄公图莒国人扰绐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
晏子死景公驰往哭哀毕而去第十六
晏子死景公哭之称莫复陈告吾过第十七
晏子没左右谀弦章谏景公赐之鱼第十八
^ 收 起
目 录内容简介
《晏子春秋》在先秦诸子中是一部别具色彩的古书。它先被认定为“儒家者流”,后双被视作墨家的作品,更有人认为是六朝时人的伪作。全书既有子书的内容,又有《战国策》之类史书的风貌;说是像一部早期史籍,却又很重视人物的刻划,于是又有人把它看作是短篇小说集。晏子和孔子同时而略早,在治国论政方面都很强调“礼乐”的作用,也讲究“仁”。可是在本书的内容里,却又常常看到两者不同,并在一些问题上会发生不少“碰撞”。这样一部生动地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文化思想的空前活跃状态的典籍,很值得人们去阅读、去体认。本书所作的简要明晰的注解和流畅到位的译文,为广大读者打开了方便阅读之门。
道家与文学分属于哲学和文学学科,过去从事哲学研究的很少涉及文学。而从事文学研究的也很少涉及哲学。本书则属于边缘交叉学科研究,把哲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因而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道家与文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大学科。大多数著名道家学者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许多著名的文人信奉道家思想。因此理清道家与文学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道家和确定道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理清文学发展的脉落,对道家研究和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将《晏子春秋》全部予以注释、翻译。晏子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墨家一派,主张兼爱、非攻、非乐、节用、节葬。墨家对儒家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非儒篇最有代表性。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为春秋时期齐国正卿。历仕灵、庄、景三朝,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注意政治改革,关心民事,反对祈福禳灾等迷信。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
^ 收 起
道家与文学分属于哲学和文学学科,过去从事哲学研究的很少涉及文学。而从事文学研究的也很少涉及哲学。本书则属于边缘交叉学科研究,把哲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因而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道家与文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大学科。大多数著名道家学者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许多著名的文人信奉道家思想。因此理清道家与文学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道家和确定道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理清文学发展的脉落,对道家研究和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将《晏子春秋》全部予以注释、翻译。晏子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墨家一派,主张兼爱、非攻、非乐、节用、节葬。墨家对儒家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非儒篇最有代表性。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为春秋时期齐国正卿。历仕灵、庄、景三朝,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注意政治改革,关心民事,反对祈福禳灾等迷信。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
^ 收 起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