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通纪
一 曹魏统一山东
(一) 从济南相到兖州牧
(二) 扫平兖、徐、青三州
(三) 泰山臧霸集团问题
(四) 山东地方经济的残破
二 魏晋时期山东经济的恢复与门阀统治
(一) 经济的恢复
(二) 门阀统治的建立
(三) 山东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
三 十六国东晋时期山东的民族矛盾与民族融合
(一) 后赵统治下的山东
(二) 前燕与东晋对山东的争夺
(三) 前秦与东晋对山东的争夺
(四) 后燕与东晋对山东的争夺
(五) 南燕的建立与灭亡
四 宋魏之争
(一) 南北的和与战
(二) 青齐豪族与慕容白曜平三齐
(三) 平齐户
五 北魏统治下山东的相对安定
(一) 北魏的统治政策与山东经济的恢复
(二) 南北争夺的继续
(三) 农民起义与城民、土民的纷扰
六 东魏北齐统治下的山东
(一) 魏齐之交山东的残破
(二) 东魏北齐对山东的统治
(三) 周师东进与北齐的灭亡
典志
一 政区
(一) 沿革
(二) 区划
(三) 侨州郡
(四) 南燕国
二 职官
(一) 州官
(二) 郡官
(三) 县官
(四) 南燕国官制
三 兵制
(一) 青州兵
(二) 士家制
(三) 都督、军府制与府兵制
四 经济
(一) 屯田制
(二) 占田制
(三) 均田制
(四) 租调制
(五) 农业
(六) 手工业
(七) 城市与商业
(八) 交通
五 山东士族
(一) 琅邪王氏
(二) 泰山羊氏
(三) 清河崔氏
(四) 兰陵萧氏
(五) 其他士族
六 科技与学术
(一) 科技
(二) 学术
七 文学与艺术
(一) 文学
(二) 艺术
八 教育
(一) 州县学
(二) 私学
九 民族
一○ 宗教
(一) 佛教
(二) 道教
一一 外事
一二 社会风俗
(一) 衣食住行
(二) 婚丧嫁娶
(三) 地域风尚
(四) 民间信仰习俗
(五)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地区风俗的特点
一 三文献
(一) 综论
(二) 名著提要
(三) 作者与著作表
列传
一 刘表
二 张邈
三 董昭、满宠、国渊、王修
(一) 董昭
(二) 满宠
(三) 国渊
(四) 王修
四 李典、程昱、吕虔、于禁、臧霸
(一) 李典
(二) 程昱
(三) 吕虔
(四) 于禁
(五) 臧霸
五 诸葛诞
六 诸葛亮
七 孙乾、伊籍
(一) 孙乾
(二) 伊籍
八 太史慈、徐盛、潘璋
(一) 太史慈
(二) 徐盛
(三) 潘璋
九 是仪、诸葛瑾、诸葛恪
……
参考文献
后记
增订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