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之旅·山野佛光:中国石窟寺艺术
作者:李裕群 著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1
页数:189
定价:49.00 元
ISBN-10:7220065523
ISBN-13:9787220065521
去豆瓣看看 山野佛光——中国石窟寺艺术概说
白马驮经——佛教文化的传人
岩洞佛堂——石窟寺的出现
开花结果——石窟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异域情调——新疆石窟艺术
龟兹古风——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
高昌佛洞——吐峪沟石窟、伯孜克里克石窟
融汇中西——河西陇东石窟艺术
莫高灵光——敦煌石窟、安西榆林窟
凉州胜迹——天梯山石窟
黄河奇珍——炳灵寺石窟
麦积崖阁——麦积山石窟
须弥雄姿——须弥山石窟、庆阳石窟
皇家风范——中原地区石窟艺术
帝王化身——云冈石窟
孝文遗刻——龙门石窟、巩县石窟
文宣陵藏——响堂山石窟
高欢暑宫——天龙山石窟
独具风格——南方地区石窟艺术
栖霞魅力——南京栖霞山石窟
川北宝藏——四川广元石窟、巴中石刻
宝顶佛光——四川大足石刻、安岳石刻
湖光山色——杭州西湖石刻
大理佛国——云南剑川石窟
雪原明珠——西藏阿里石窟
结语 中华瑰宝再现辉煌
李裕群,男,汉族,浙江桐乡人,1957年生。1978-1982年,在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2-1985年,在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建筑的勘察、设计和研究工作。1985-1987年,在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班学习,1989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7-1990年,在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工作,任第二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石窟寺和砖木结构古建筑的研究。1990-1993年在北京大学考古系攻读汉唐考古博士学位,并兼任考古系助教。199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在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佛教考古的研究工作。1996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考古所扬州队负责人、汉唐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2000年,被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聘任为兼职教授。现任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汉唐考古与佛教考古的研究工作。
1985年以来,曾先后考察了宁夏须弥山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邯郸响堂山石窟、安阳小南海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山东地区摩崖造像、四川广元和巴中石窟、云南剑川石窟等。1998年,与中国文物研究所合作,承担了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协调、组织、指导的“拯救吴哥计划”,在柬埔寨吴哥窟周萨神庙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先后负责对武威白塔寺遗址、扬州唐宋城东门遗址、太原童子寺佛寺遗址的考古发掘。特别是2000年度,扬州队新发现并进行大规模发掘的扬州唐宋城东门遗址。首次发现南宋时期内外相连的双瓮城平面布局,该遗址被列入2000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候选名单中。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石窟与佛教造像、佛教寺院的的形制与布局。并负责新疆丝绸之路北道佛教遗址调查与研究的项目。
在科研教学工作中,承担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考古学》多卷本有关宗教考古方面的章节。出版《须弥山石窟内容总录》、《天龙山石窟寺》和《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等专著。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燕京学报》和《Orientations》等刊物上发表了《邺城地区石窟与刻经》、《关于安阳小南海石窟的几个问题》、《天龙山石窟分期研究》、《隋唐时代的扬州城》、《试论成都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等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论文数十篇。
石窟寺是佛教思想和艺术的载体。它起源于古代印度,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中印文化的相互交流逐渐传入中国,在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不断碰撞和交融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寺艺术。从古代西域到中原大地,从雪原西藏到扬子江畔,都可以领略到异彩纷呈、魅力无穷的石窟寺艺术。中国石窟寺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本书详尽地描述了中国石窟寺艺术发展的脉络和各个地区石窟寺艺术的特色,引领读者徜徉于中国石窟寺艺术的殿堂中。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