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作者:钱林森 著
出版: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4.3
页数:568
定价:46.00 元
ISBN-10:7227027031
ISBN-13:9787227027034
去豆瓣看看 借东方佳酿,浇西人块垒
——关于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对话
程抱一钱林森
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对中国文化的发现
1.有朋自远方来
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相遇
“如果你未曾遇到过我,那么你就不会寻找我”
“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中法文化首次相遇的
失落对话
2.“我知道什么呢?”
蒙田对中国文化的陌生感与亲和力
塔楼上的沉思:蒙田对中国文化的亲和力
塔楼上的文化反馈:蒙田《随笔》与中国现代作家
3.“相逢何曾相识?”
西方“哲人”初识东方“孔圣人”
“万世师表”的“东方圣哲”:十七世纪法人眼中的孔夫子
“摩西”与“中国”,“偏执”与“宽容”:帕斯卡尔、
培尔初交中国
政治乌托邦:启蒙作家的中国文化观
1.“欧洲的孔夫子”
伏尔泰与儒学精神的接纳与张扬
“良俗美德”的“理想国”:伏尔泰在孔夫子故乡的发现
“仁政德治”的“哲学家国王”:伏尔泰与孔夫子“结缘”
《中国孤儿》:“孔子后裔”给法国人上道德课
2.“专制”、“恐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
孟德斯鸠负面看中国
专制?礼治?孟德斯鸠矛盾的中国观
“偏见”与“卓识”的混合:孟德斯鸠中国文化观的产生
孟德斯鸠与伏尔泰:观照中国双重价值的支柱
3.在仰慕与排斥之间
阿尔让斯与中国文化
中国人游欧洲:阿尔让斯的“欲望旅程”
中国人的“哲学课”:阿尔让斯眼里的“中国思想”
艺术乌托邦:法国作家对中国文化的构想
1.“意义世界”的乌托邦
马拉美与中国文化
接近马拉美诗学:中国作为乌托邦
纯诗与妙悟:马拉美对西语的破除与东方诗意之美
意义何求:马拉美象征主义的东方旨趣
2.借得“玉笛”轻轻吹
女诗人朱笛特谱写的中华音符
象牙塔里的“中国人”:永远的东方主义者朱笛特
“玉笛”吹奏“中国梦”:《玉书》中的唐宋诗词
浪漫乌托邦与激情世界:朱笛特作品中的文化中国
“和而不同”:20世纪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对话
1.大清王朝废墟中的“淘金者”
徘徊于对抗和对话之间的绿蒂
从大洋那边来的“海盗”?绿蒂在北京
对古老衰亡的文化迷恋:绿蒂的中国梦
……
钱林森,江苏泰兴市人。1937年9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6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法文系。现为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与法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国际双语论丛《跨文化对话》执行主编、中国作协会员。曾出版《中国文学在法国》、《法国作家与中国》、Dialogue Transculturel(主编),《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热点丛书》(主编)、《牧女与蚕娘》、《中国之欧洲》(合译)等著作与译作。
穿越浩瀚的文化时空,借助东方之光的朗照,一路巡游:东西两种文明由陌生、误解、会通乃至互补、交融的图景扑面而来;一幅幅中法智者邂逅、抚摩、亲近或是拒绝的场景历历在目。源远流长的中法文化交流星光璀璨。静心聆听权威学者对中法文化文学关系的恺切之论,我们的视野被霍然照亮,两种运行着的文明就这样被烛照、“打通”。
本书作者继《法国作家与中国》后,再次以大量翔实的原文资料为基础,勾勒出法国作家在价值层面上对中国文化的交流、误解乃至膜拜,为你步人中法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历史时空,提供了更为详细和生动的导游图。在今天这个文化冲突硝烟弥漫的世界,这些苦心孤诣的文化对话与交流的文字,大有深意……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