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创作文学精品建设和谐文化
试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根据
“合法化”论争与认同焦虑——以文论“失语症”和新诗“西化”说为个案
体验:中国文学批评古今贯通的民族特点
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略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试论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人文学科回归问题
美学与文学理论——对当前几个流行命题的反思
“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以两种“文学性”为例
在事实与价值之间——文学本质论问题论纲
文学理论知识建构中的经验事实和价值规范
文学批评理论的主体间性转向
提倡“唱反调”的文学批评
价值多元时代的批评——对当代批评状况及走向的一个观察
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
开展“新世纪文学”研究
新世纪文学的新格局与新课题
魔幻化、本土化与民间资源——莫言与文学批评
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
毕飞宇小说修辞艺术片论
从黑夜走向白昼——21世纪初的中国女性诗歌
重铸诗歌的“历史想像力”
一九八四——二00四先锋诗歌整体观
战争本质的国族叙事与个人体验——中国、西方战争文艺“历史记忆”的差异性
“革命”与“经典”
何处是归程——“新乡土小说”论
我的“巴金阅读史”
又一种破坏文化的逻辑——评《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并论近年“崇胡贬鲁”之风
言情与世情:张爱玲与中国传统人情小说在精神上的内在联系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独立意识的生成
论中国式的城市文学的生成
日常生活平庸性的回应——“新世纪文学”的一个侧面
审美者与游戏人——关于艺术精神的一种诠释
组稿:文学书写的无形之手——以《人民文学》(1949-1966)为中心的考察
爱的礼物——论童话的母题及其功能
“自反性”与“互动性”——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
海外华文文学的比较文学意义
下册
新世纪中国文学的青春远航
新时期三十年文学的回顾与前瞻
论人、文学、文学理论的内在张力
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
对文学不是意识形态“考论”的考论
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
综合思维与文艺学宏观研究
重写文学概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
中西文学理论对话中的概念可对应性问题
百年疏漏——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生态视阈
经典的律则
“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之考辨
一个世纪的背影——中国新诗1977-2000
老树新花——读《光明日报》近期发表的诗词
“城市”和“乡村”:于坚诗歌的生态寓意
未被授权的话语
我愿小说气势如虹
小说八条——不谈成绩,只说问题
短篇小说,或一些问题
论短篇小说
日光下的魔影——《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读后
自然:人类的自我救赎——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论
王朔为什么令人失望?
重申散文的写作伦理
论汪曾祺散文文体与文章学传统
王充闾散文创作审美心理分析
论媒介及其对审美-艺术的意义
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
被动摇的文学基石——新世纪文学随想
网络文学的民间性
论“80后”文字文学
论“80后”文学的传播分众化特征
我们的身体就是社会的肉身——论“身体叙事”的文学含义
手机给文学带来了什么
关注民生促进和谐建设民族精神家园——2007年度报告文学印象
气象开阔境界始深——2007年度长篇小说印象
坚守探索超越——2007年度儿童文学印象
回归传统与渐趋自然——2007年度散文印象
精彩纷呈的中国多民族文学——2007年度少数民族文学印象
在沉潜与反思中前行——2007年度文学批评印象
生活的质感与虚幻经验——2007年中国新诗综述
时代光影中国记忆——2007年度中短篇小说印象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