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解构与建构、接受与利用——90年代文论转型的话语策略
第一节 90年代文论转型的思想背景
一、“转型”与“范式革命
二、“现代性”终结?
三、“反思的审慎的现代性
第二节 90年代文论转型的生成语境
一、90年代的社会和文化的“转型”
二、90年代的文学转型
三、审美主义文论的困境
第三节 90年代文论转型的话语策略
一、现代文论的生成路径
二、90年代文论的话语策略
第四节 文化接受中的阐释和接受研究的方法
一、文化阅读中的阐释及客观性
二、文化接受的分类
第二章 文学本质的播散
第一节 后现代在中国及其对文论本质问题的影响
一、貌合神离的复数后现代主义
二、选择的意义:我们需要何种“后现代”?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中的“世界文学
一、“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前设目标?
二、回到原典:歌德和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的内涵
三、差异性与“世界文学
四、全球化时代的文学/文化交流
第三节 解读审美型文论:一个后现代的视角
一、话语中心:真实/幻象?
二、审美型文论的有限性
第四节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话语选择
一、关于“文学的本质”问题的争论与对话
二、反本质主义能走多远?
三、视角主义与有限本质论:文学理论选择的可能性
第三章 松动的边界——文化研究的兴起及文化批评对审美批评的挑战
第一节 意味深长的“边界”之争
一、盟友的出位
二、文化研究与文艺学之争:从几个相关概念谈起
三、简短的评价
第二节 文化批评对审美批评的补充和拓展
一、文化批评的政治性诉求
二、文化批评的大众化转向
第三节 大众文化的中国形态与文化研究
一、西方对“大众文化”的界说
二、大众文化的中国变体及大众文化研究
三、中国的文化研究的限度
第四章 中国文论身份的想象性建构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身份建构
一、“身份/认同”释义
二、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为何成为一个“问题”?
三、全球化时代文化身份的建构逻辑
四、90年代的中国文化身份/文化认同问题
第二节 “失语”与“转换”:中国文论身份的建构努力
一、“失语”的诊断及对诊断的质疑
二、“失语症”的医治:“转换”与反驳
第三节 文论功能:文论身份建构的逻辑起点
一、文论何为?
二、90年代文论的功能缺失
三、“转换”中的错位
四、文论身份建构的几点反思
结语:文论转型、学术论争与共同话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