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要求及常用仪器的使用
第一章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要求1
一、实验室规则1
二、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2
三、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评分与标准3
四、实验的准确度3
第二章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4
一、配制试剂4
二、仪器的清洗与干燥5
三、玻璃量器的使用6
四、混匀9
五、离心和过滤9
六、溶液pH值的测定9
第三章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0
一、电子天平10
二、离心机10
三、分光光度计11
四、pHS3C型酸度计16
第二篇 基础性实验
第一章 糖类17
实验一 糖的颜色反应17
实验二 糖的还原作用19
实验三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和总糖含量21
实验四 斐林试剂法测定还原糖含量23
实验五 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26
实验六 苯酚硫酸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28
实验七 乙酸氯化钙旋光法测定粗淀粉含量29
实验八 酸性洗涤剂法测定粗纤维含量31
实验九 重量法测定果胶含量32
实验十 比色法测定果胶含量34
实验十一 磷钼酸显色法(FolinWu法)测定血糖含量35
实验十二 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测定血糖含量38
实验十三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含量39
第二章 脂类41
实验十四 Soxhlet提取法测定粗脂肪含量41
实验十五 邻苯二甲醛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含量43
实验十六 碘价的测定45
实验十七 油脂酸价的测定47
实验十八 油脂皂化值的测定48
实验十九 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49
第三章 蛋白质50
实验二十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50
实验二十一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54
实验二十二 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及等电点的测定56
实验二十三 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57
实验二十四 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61
实验二十五 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63
实验二十六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64
实验二十七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66
实验二十八 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67
实验二十九 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69
实验三十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71
实验三十一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73
实验三十二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氨基酸75
实验三十三 从牛奶中分离制备酪蛋白77
实验三十四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78
实验三十五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82
实验三十六 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蛋白质85
第四章 酶和维生素86
实验三十七 酶的基本性质测定86
实验三十八 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Km值的测定91
实验三十九 脲酶Km值的简易测定92
实验四十 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95
实验四十一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97
实验四十二 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99
实验四十三 磷钼酸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102
实验四十四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含量103
第五章 核酸105
实验四十五 二苯胺法测定DNA含量105
实验四十六 苔黑酚显色法测定RNA含量106
实验四十七 定磷法测定核酸含量107
实验四十八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110
第六章 新陈代谢111
实验四十九 肌糖原的酵解111
实验五十 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113
实验五十一 脂肪酸的β氧化115
实验五十二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117
实验五十三 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118
实验五十四 饥饿和饱食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120
第三篇 综合性实验
实验五十五 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122
实验五十六 酵母蔗糖酶的提取纯化及其性质研究125
实验五十七 酵母细胞中核糖核酸(RNA)的提取及鉴定132
实验五十八 菜花(花椰菜)中核酸的分离和鉴定134
实验五十九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制备及电泳鉴定136
实验六十发 酵过程中无机磷的利用和ATP生成的测定140
第四篇 设计性实验
实验六十一 动物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离纯化及鉴定144
实验六十二 溶菌酶的制备及活性测定144
附录
附录一 化学试剂与保存146
一、一般化学试剂纯度分级146
二、需要特殊方法保存的试剂146
三、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类目146
四、干燥剂147
五、指示剂148
附录二 常用清洗液的配制148
附录三 溶液的配制149
一、常用溶液浓度的表示及配制149
二、溶液浓度的调整150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51
附录四 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152
一、选用缓冲溶液的注意事项153
二、常用缓冲溶液153
三、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157
附录五 常用数据表158
一、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158
二、硫酸铵饱和度常用表159
三、实验室常用酸碱的密度及其浓度160
四、体积分数酸、碱溶液的配制160
五、常用固态化合物的浓度配制161
六、离心机转数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161
七、常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标准参照物161
八、常见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参考值16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