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环境:明清时期晋冀蒙接壤地区生态环境变迁
作者:王杰瑜 著
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2009.7
页数:220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203065173
ISBN-10:7203065170
去豆瓣看看 序一
序二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区域的划定和研究时段的选择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文因素的变化
第一节 社会政治的变化
一、明代社会政治的军事化
查看完整 王杰瑜,1964年生,山西宁武人。1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1993年于山西大学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自然地理、长城学、古都学和政区地理。曾在山西省文物局和山西省博物馆工作近十年,现就职于太原师范学院。1999—2000年对山西境内长城进行了调查,2007年承担《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山西部分》国际合作项目,2009年主持山西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长城历史地理研究。曾参加编撰《山西历史地图集》、《山西通志文物卷》等著作,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山西大学学报》、《晋阳学刊》等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政策与环境:明清时期晋冀蒙接壤地区生态环境变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运用历史地理学理论进行缜密的研究,从人口、聚落、土地等社会因素以及气候、河湖、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变化,探讨了相应时期生态环境的变化特点,进而形成了明清时期“小冰期”与人类活动双重压力是导致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原因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序一
序二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区域的划定和研究时段的选择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文因素的变化
第一节 社会政治的变化
一、明代社会政治的军事化
二、清代管理体制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变迁
一、明代人口变迁
二、清代人口变迁
三、明清时期晋冀蒙接壤地区人口的时空分布变化
第三节 聚落变迁
一、明代聚落变迁
二、清代聚落变迁
第二章 气候及其变迁
第一节 气温变化
第二节 降水变化
一、土默川地区
二、大同地区
三、张家口地区
第三章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第一节 明代的土地垦殖
一、农牧分界线的南移
二、边内的土地垦殖
三、明代土地垦殖的时空变化
第二节 清代的土地垦殖
一、边内的土地垦殖
二、边外土地的垦殖与农牧界线的北移
三、清代土地垦殖的时空变化
第三节 明清时期土地垦殖的特点
第四章 植被变迁
第一节 森林变迁
一、明以前的森林概况
二、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森林变迁
三、森林变迁与“虎患”
第二节 草场变迁
一、明代草场的变迁
二、清代草场的变迁
第五章 河湖变迁与土地荒漠化
第一节 河湖变迁
一、河流变迁
二、湖沼变迁
第二节 土地荒漠化
一、沙质荒漠化
二、水蚀荒漠化
第六章 旱涝灾害分析
第一节 旱涝灾害的概况
一、旱灾
二、涝灾
第二节 旱涝灾害特点
一、清代多于明代,旱灾高于涝灾
二、旱涝灾频数变化不同
第三节 旱涝灾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结论
附录一:大同镇所辖城堡表
附录二:山西镇所辖城堡表
附录三:宣府镇所辖城堡表
主要参考文献:
一、历史文献资料
二、现代文献资料
三、博士论文
后记
图表目录
^ 收 起 王杰瑜,1964年生,山西宁武人。1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1993年于山西大学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自然地理、长城学、古都学和政区地理。曾在山西省文物局和山西省博物馆工作近十年,现就职于太原师范学院。1999—2000年对山西境内长城进行了调查,2007年承担《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山西部分》国际合作项目,2009年主持山西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长城历史地理研究。曾参加编撰《山西历史地图集》、《山西通志文物卷》等著作,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山西大学学报》、《晋阳学刊》等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政策与环境:明清时期晋冀蒙接壤地区生态环境变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运用历史地理学理论进行缜密的研究,从人口、聚落、土地等社会因素以及气候、河湖、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变化,探讨了相应时期生态环境的变化特点,进而形成了明清时期“小冰期”与人类活动双重压力是导致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原因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