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三十讲
作者:张丽珠 著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
页数:432
定价:45.00 元
ISBN-13:9787303108466
ISBN-10:7303108467
去豆瓣看看 第一讲 绪论: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二讲 孔子与儒教——用礼乐教化成就人文价值
第三讲 孔孟之间的儒家早期性论
第四讲 孟子挺立德性主体的心性论
第五讲 荀子挺立知性主体的自然人性与师法强调
第六讲 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第七讲 庄子“与道冥一”的逍遥精神
第八讲 《黄帝四经》与《管子》四篇的黄老道家思想
第九讲 重实利的前期墨家哲学
第十讲 墨辩及后期墨家哲学
第十一讲 析名辨实的名家逻辑
第十二讲 强调“法、势、术”治术运用的法家思想
第十三讲 董仲舒“天人相应”说的汉代天人同构义理模式
第十四讲 王充力破天人之学的“疾虚妄”思想
第十五讲 从“名理之学”到“言意之辨”——魏晋玄学的方法论建立
第十六讲 “名士”风流的魏晋玄学(一)——正始玄学
第十七讲 “名士”风流的魏晋玄学(二)——竹林玄学
第十八讲 “名士”风流的魏晋玄学(三)——元康玄学
第十九讲 隋唐鼎盛的佛教哲学
第二十讲 总说宋明理学
第二十一讲 初期的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张载
第二十二讲 蔚为主流的二程洛学
第二十三讲 朱熹集大成的理学思想
第二十四讲 再创理学高峰的王守仁心学体系
第二十五讲 “明清气学”的思想新动向
第二十六讲 清代新义理学的开展
第二十七讲 戴震领军的乾嘉新义理学(一)
第二十八讲 戴震领军的乾嘉新义理学(二)
第二十九讲 从“变器”到“变道”的近现代化启蒙思潮
第三十讲 民国以来的现代新儒学
参考书目
张丽珠,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讲授清代思想、中国哲学史、词学课程。除《中国哲学史三十讲》外,尚有“清代新义理学三书”(《清代义理学新貌》《清代新义理学——传统与现代的交会》《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以及《袖珍词学》《袖珍词选》《全祖望之史学》《乾嘉时期的义理学趋向研究》等专著,达数百万言,深具学术声誉。最新力作《清代学术思想史》即将完成,其学术观点新颖、客观,对于学界长期未能正确认识清代思想的现状,具有极大修正性,也是目前最详备的清代学术思想专著。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立足于文献基础与出土材料,是近数十年学界重新改写中国哲学史的极重要新作。其观点深刻而新颖,纲领清晰,论证翔实,文字流畅。补充了孔孟间百年阙佚的儒家早期性论、老庄心灵哲学一系外的黃老道家思想;摆脱儒家本位,对墨家、法家思想意义,予以重新评价;以全新角度探索、揭橥汉代与清代思想价值;综论民国以来的现代新儒学。《中国哲学史三十讲》作为台湾地区广受赞誉、影响极大的中国哲学史新著,因其重要学术价值,于2009年被台北“国立编译馆”评选为英译出版重要著作,英文全译本(ThirtyChaptersonthe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即将问世。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