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陈泽乃
1.1 基本情况
1.1.1 结构类型
1.1.2 天然分布
1.1.3 理化特性
1.2 生物活性
1.3 研究新进展
1.3.1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1.3.2 新化合物不断发现
1.3.3 化学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
1.3.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孟凌华
2.1 苯醌类化合物
2.1.1 小分子苯醌类
2.1.2 高级直链烃苯醌
2.1.3 异戊烯取代苯醌
2.1.4 类黄酮苯醌
2.1.5 呋喃并苯醌和萜苯醌
2.1.6 联苯醌
2.1.7 三联苯醌
2.1.8 其他苯醌
2.2 萘醌类化合物
2.2.1 小分子取代萘醌类
2.2.2 异戊烯萘醌
2.2.3 呋喃并萘醌
2.2.4 倍半萜型萘醌
2.2.5 苯并异色满醌
2.2.6 香豆素萘醌
2.2.7 二聚萘醌化合物
2.2.8 三聚萘醌化合物
2.2.9 其他萘醌
2.3 蒽醌类化合物
2.3.1 一取代蒽醌
2.3.2 二取代蒽醌
2.3.3 三取代蒽醌
2.3.4 四取代蒽醌
2.3.5 五取代蒽醌
2.3.6 六取代蒽醌和七取代蒽醌
2.3.7 四氢蒽醌
2.3.8 吡喃并蒽醌
2.3.9 蒽酚或蒽酮
2.3.10 二蒽酮
2.3.11 二蒽醌
2.3.12 其他蒽醌二聚化合物
2.4 其他多环醌类化合物
2.4.1 菲醌
2.4.2 萘并萘醌
2.4.3 蒽环酮
2.4.4 角蒽环酮
2.4.5 苯并[a]萘并萘醌类
2.5 二萜醌类化合物
2.5.1 丹参酮类
2.5.2 异丹参酮类
2.5.3 线状三环酮类
2.5.4 其他二萜醌类
参考文献
第3章 醌类化合物的生源关系及分布王梦月
3.1 醌类化合物的生源关系
3.1.1 苯醌类
3.1.2 萘醌类
3.1.3 蒽醌类
3.1.4 其他多环醌类
3.1.5 二萜醌类
3.1.6 N杂环醌类
3.1.7 其他醌类
3.1.8 醌类生源途径的分类学意义
3.2 天然醌类化合物的分布
3.2.1 概况
3.2.2 苯醌类
3.2.3 萘醌类
3.2.4 蒽醌类
3.2.5 其他多环醌类
3.2.6 二萜醌类
3.2.7 N-杂环醌类
3.2.8 杂合醌类
参考文献
第4章 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
4.1 理化性质
4.1.1 物理性质
4.1.2 化学性质
4.2 提取和分离
4.2.1 提取
4.2.2 分离
4.2.3 提取分离实例
参考文献
第5章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与波谱特征
5.1 苯醌类化合物
5.1.1 紫外吸收光谱
5.1.2 红外吸收光谱
5.1.3 核磁共振波谱
5.1.4 质谱
5.1.5 实例解析
5.2 萘醌类化合物
5.2.1 紫外吸收光谱
5.2.2 红外吸收光谱
5.2.3 核磁共振波谱
5.2.4 实例解析
5.3 蒽醌类化合物
5.3.1 紫外吸收光谱
5.3.2 红外吸收光谱
5.3.3 核磁共振波谱
5.3.4 实例分析
5.4 二萜醌类化合物
5.4.1 核磁共振波谱
5.4.2 实例分析
5.5 多环醌类化合物
5.5.1 概述
5.5.2 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
6.1 苯醌和萘醌类化合物
6.1.1 苯醌类化合物
6.1.2 萘醌类化合物
6.2 蒽醌类化合物
6.3 其他多环醌类化合物
6.4 二萜醌类化合物
6.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7章 醌类化合物的合成
7.1 苯醌类化合物
7.1.1 简单苯醌
7.1.2 异戊烯苯醌
7.1.3 呋喃苯醌
7.1.4 联苯醌
7.2 萘醌类化合物
7.2.1 简单萘醌
7.2.2 联萘醌
7.2.3 呋喃萘醌及吡喃萘醌
7.2.4 二萜萘醌
7.3 蒽醌类化合物
7.3.1 蒽醌的合成通法
7.3.2 fridamycinE
7.3.3 vineomycinoneB2
7.4 菲醌类化合物
7.4.1 合成通法
7.4.2 丹参酮类化合物
7.4.3 雷公藤对醌A
参考文献
第8章 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
8.1 泻下作用
8.2 抗肿瘤作用
8.2.1 苯醌类
8.2.2 萘醌类
8.2.3 蒽醌类
8.2.4 其他多环醌
8.3 抗突变与致突变作用
8.4 抗炎作用
8.4.1 萘醌类
8.4.2 蒽醌类
8.4.3 其他多环醌
8.5 抗病毒与抗真菌活性
8.6 抗菌活性
8.7 抗原虫活性
8.8 抗氧化活性
8.9 其他活性
参考文献
化合物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生物体名称对照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