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涵义
二、生物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本课程的内容组成
四、学习生物化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篇 静态生物化学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 蛋白质构件——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构
二、氨基酸的分类
三、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四、氨基酸分析
五、氨基酸的功能
六、氨基酸的制备
第二节 肽
一、肽和肽键的结构
二、肽键的特点
三、肽的理化性质
四、天然活性肽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一、蛋白质分类
二、蛋白质结构的组织层次
三、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四、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五、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六、三级结构
七、四级结构
八、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蛋白质的性质与分离纯化
一、蛋白质的性质
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三、蛋白质的鉴定
第五节 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
第二章 核酸化学
第一节 核酸分子的化学组成
一、核酸的元素组成
二、核酸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三、核苷酸的衍生物
四、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DNA的分子结构
二、RNA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一、核酸的一般性质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三、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I
第四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一、DNA的分离
二、RNA的分离
三、核酸的鉴定
第三章 糖类化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糖的定义
二、糖的命名与种类
三、糖类的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 单糖的结构
一、有关旋光异构的几个概念
二、单糖的链式结构
三、单糖的环状结构
四、单糖的构象
第三节 单糖的性质
一、单糖的物理性质
二、单糖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 重要的单糖和单糖衍生物
第五节 寡糖:
一、常见的二糖
二、常见的三糖
三、环糊精
第六节 多糖
一、同多糖
二、杂多糖
第七节 糖复合物
一、糖蛋白及其糖链
二、蛋白聚糖
三、糖脂
第四章 脂类化学
第一节 概述
一、脂类的生物功能
二、脂类分类
第二节 单脂
一、脂肪
二、蜡
第三节 复脂
一、磷脂
二、糖脂
第四节 类脂
一、萜类
二、固醇类
第五章 酶与维生素
第一节 概述
一、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三、酶的分类和命名
四、酶活力的测定
第二节 酶的化学结构
一、酶的化学组成
二、酶的辅助因子
第三节 维生素与辅酶
一、维生素B1和羧化辅酶
二、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
三、维生素PP和辅酶Ⅰ、辅酶Ⅱ
四、维生素B6
五、泛酸和辅酶A
六、叶酸和四氢叶酸
七、维生素B12和辅酶B12
八、生物素
第四节 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酶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
二、酶原的激活
三、同工酶
四、调节酶
五、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
第五节 酶的作用机理
一、酶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
二、中间产物学说
三、诱导契合学说
四、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第六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底物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二、酶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三、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四、pH对酶作用的影响
五、激活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六、抑制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第二篇 动态生物化学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三、生物氧化反应的基本类型
四、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五、高能化合物与ATP
第二节 生物氧化体系——呼吸链
一、呼吸链
二、呼吸链的组成
三、具有电子传递活性的内膜复合物
四、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五、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抑制剂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
一、ATP的生成方式
二、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理
三、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与抑制剂
四、线粒体的穿梭系统
第七章 糖代谢
第一节 糖的酶促降解
一、淀粉或糖原的酶促水解
二、糖原的酶促磷酸解
第二节 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的无氧酵解
二、糖的有氧分解
三、磷酸戊糖途径
第三节 糖的合成代谢
一、葡萄糖的合成——糖异生作用
二、蔗糖的合成
三、多糖的合成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第八章 脂类物质的代谢
第一节 脂类的贮存、动员和运输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的酶促水解
二、甘油的分解
三、脂肪酸的分解
四、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
五、奇数碳脂肪酸的分解
六、乙醛酸循环
……
第九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第十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与核苷酸代谢
第三篇 分子生物化学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十二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十三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十四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调节控制
第四篇 组织、器官生物化学
第十五章 血液与肝脏生物化学
第十六章 蛋和乳的生物化学
附录 常用生化名词缩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