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狄德罗到因特网:法国传媒史
作者:(法)巴尔比耶,(法)拉维尼尔 著;施婉丽,徐艳,俞佳乐 译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1
丛书:西方传媒与西方文化丛书
页数:384
定价:49.00 元
ISBN-13:9787208081642
ISBN-10:7208081646
去豆瓣看看 丛书总序(陈卫星)
序
导论 传媒有史可依
第一部分 图书的第二次革命(1751-1870年)
第一章 旧制时代的书业(1751-1790年):法国模式
传统书业
图书与启蒙运动
一种开放的局面
第二章 欧洲与书刊业
德意志出版业和地域控制
奥地利:民族文化与政治集权化
文化融合与民族化吸收:俄罗斯模式
新大陆
传媒、民族与国家
第三章 印刷刊物、大革命和政治参与(1790-1820年)
革命中的印刷刊物:法国模式
从政治革命到皇权重组
欧洲:印刷刊物与民族性
第四章 产业化出版业的发明
另一场革命的序言:1815-1830年
至关重要的年月:1830-1838年
产业化图书业的灵魂人物:发行人
第五章 作者、著作与公众:大众传媒产业的开端
写作
一种产业化文学
补偿:教育、政治斗争与先锋派
产业化文学与大众文化
产业化发行
结论
第二部分 全球传媒业(1870-1950年)
第一章 信息的战略价值
邮政:灵巧的传播手段
电报机:追求瞬时性的梦想
电话:一种网络化人际关系的教学法
第二章 报纸和期刊的黄金时代
期刊杂志的发明
走向大众的新闻出版物
图书面对昙花一现的境地
征用:大众传媒与极权政体
第三章 电影,是一种图像文化吗?
静止图像与动态图像的传统
电影的诞生
好莱坞古典风格与摄影棚系统
图像的真谛
欧洲文化与民族模式
电影,一种无所不能的艺术
第四章 国家与市场问的无线电广播
最初的脚步
广播在美国:无线电波的魅力
纷繁多样的欧洲广播
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
第三部分 网络世界(1950-2003年)
第一章 电视的古典时代
一次缓慢的技术变革
在美国:一个崭新的公共空间
在欧洲:一种民族的大众模式
第二章 电视,是一种迷人的媒介吗?
电缆与卫星:新的力量对比
新观众,新内涵
关于传播理论的评论
第三章 印刷品与全球化
1945年后的期刊出版物
期刊危机与金融财团的回应(1980-1995年)
印刷技术及其实践
传媒、文化与政权
当代法国出版业
传媒、帝国主义及自由
第四章 第二代电子传媒
网络的全球化和数字化
传媒的变异
大型传媒集团的诞生
第五章 坎坷的创新之路
家庭电影录像片和电子游戏:日本帝国
网络与创新
结束语:为新传媒的纷繁复杂而辩护
丛书后记
人名索引
团体名称索引
作品名称索引
弗雷德里克·巴尔比耶(Frede ric Ba rbier),毕业于巴黎文献学院,获文学及人文科学博土学位。曾任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现任法国图书史研究中心主任、《法国图书史》杂志主编、法兰西古籍协会会员。近年来主要作品《金融与政治》(Finance etPolitique)、《18-19世纪:宫尔家族王朝》(LadynastiedesFould,18e一19e siecle)、《图书史》(Histoiredulivre)等。
卡特琳娜·贝尔托·拉维尼尔(Catherine Bertho Laveni r).毕业于巴黎文献学院,现任新索邦一巴黎第三大学现代史教授。近年来主要作品《20世纪民主与传媒》(La democratie etlesm6dias au 20e siecle)、《车轮与钢笔》(LaRoue etle stylo)、《我们是如何成为游客的》(Commentnous sommes devenustouristes)等。
译者简介:
施婉丽,北京交通大学外语系法语教师。已出版《岛上的光亮》、《蜂窝的宁静》等译著。
徐艳,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师。已出版《中国历史与文明》、《西方钟表艺术与中国》、《法国音乐家柏辽兹自传》等译著。
俞佳乐,浙fzI商大学法语系主任。已出版学术专著《翻译的社会性研究》、译著《平静的社会》、《闲话读书》及编著《当代法国翻译理论》等。
从1751年狄德罗《大百科全书》的出版,到21世纪因特网时代的到来,几百年间,法国传媒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本书以编年史的形式展开,昭示了法国以至欧洲传媒发展进程中,影响最为巨大的那些传播形式。《大百科全书》、司汤达小说、任天堂游戏,电话、广播电视、因特网,这些看似松散的元素是如何集中在一起的?传媒的变迁与文化演进、民族特性的关系如何?传统书业与启蒙运动、印刷刊物和大革命的渊源又怎样?诸多问题得到了详尽而明晰的探讨,许多观点与论据极具参考和研究价值。
本书为研究、了解法国传媒史的必读图书。被译为英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中文等多种文字。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