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
目 录内容简介
第六章 价值理论概要
第一节 价值理论要点概述
第二节 价值理论在劳动者自耕自给的情况下有何修正
第三节 价值理论在奴隶劳动的情况下有何修正
第七章 论货币
第一节 流通媒介的目的
第二节 金银为什么适合于流通媒介的各种目的
第三节 货币只是便利交换的工具,对价值法则并无影响
第八章 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
第一节 货币的价值是一暧昧的用语
第二节 货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其数量
第三节 货币的价值还取决于流通速度
第四节 上述原理的说明和所受的限制
第九章 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
第一节 在自由状态下,货币的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银块的价值相一致
第二节 金银块的价值由生产费用决定
第三节 上述法则与前一章提出的原理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十章 论复本位制及辅币
第一节 复本位制的缺点
第二节 以两种金属作为货币,但不使二者皆成为法定货币,情况又将如何
第十一章 论作为货币的替代物的信用
第一节 信用不是生产手段的创造,而是它的转移
第二节 信用如何帮助生产
第三节 信用具有减少使用货币的作用
第四节 汇票
第五节 本票
第六节 存款和支票
第十二章 信用对价格的影响
第一节 钞票、汇票和支票对价格的影响,是信用的影响的一部分
第二节 信用同货币一样是购买力
第三节 信用急剧扩大和收缩的结果;对商业恐慌现象的分析
第四节 影响价格的手段,票据比帐面信用更为有力,钞票比票据更为有力
第五节 帐面信用、票据和钞票之间的上述区别实际上并不重要
第六节 支票同钞票一样,是影响价格的有力手段
第七节 钞票是货币吗?
第八节 在钞票和其他信用形式之间,不存在种类上的区别
第十三章 论不兑现纸币
第一节 不兑现纸币的价值取决于其数量,是可以随意调节的
第二节 不兑现纸币如由金银块的价格调节,也许是安全的,但不方便
第三节 考察不兑现货币如果代表现实财产就是安全的这学说
第四节 考察增加通货可以促进产业发展这一学说
第五节 通货贬值是对社会的课税,是对债权人的欺骗
第六节 考察进行这种欺骗的某些口实
第十四章 论供给过剩
第一节 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会供给过剩吗?
组二节 商品的供给一般不会超过购买力
第三节 商品的供给一般从不超过消费意愿
第四节 一般供给过剩概念的起源和说明
第十五章 论价值的尺度
第一节 交换价值的尺度,在什么意义上说是可能的
第二节 生产费用的尺度
第十六章 论价值的若干特殊情形
第一节 具有连带生产费用的商品的价值
第二节 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价值
第十七章 论国际贸易
第一节 生产费用不是国际价值的决定者
第二节 远地之间的商品交换并非取决于商品绝对生产费用的不同,而是取决于商品比较生产费用的不同
第三节 通商的直接利益在于增加世界上各种生产力的效率
第四节 通商的直接利益不在于输出品有销路或商人有利得
第五节 通商在经济上和道德上的间接利益,比直接利益更大
第十八章 论国际价值
第一节 输入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的条件
第二节 国际交换的条件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式
第三节 运输费用对国际价值的影响
第四节 适用于两国之间和两种商品之间的价值法则,在许多国家之间、许多商品之间也适用
第五节 生产上的改进对国际价值的影响
第六节 上述理论并不完整
第七节 国际价值不仅取决于需求量,而且也取决于各国可以为供应外国市场而加以利用的生产手段
第八节 实际结果几乎不受上述后一因素的影响
第九节 一国输入品的费用,取决于哪些因素
第十九章 论作为输入品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以两种方式输入,一是当作商品,一是当作交换媒介
第二节 货币作为一种商品输入时,依循同其他输入品一样的价值法则
第三节 货币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在矿山的生产费用
第二十章 论国外汇兑
第一节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由一国流至另一国的目的
第二节 汇兑是如何调整国际收支的
第三节 有的汇兑可以自行调整,有的汇兑只能通过价格来调整,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第二十一章 论贵金属在商业世界的分配
第一节 用货币代替物物交换不会对输出和输入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国际价值法则产生影响
第二节 进一步说明上述定理
第三节 作为货币的贵金属与作为商品的贵金属具有相同的价值,而且根据同一法则分配于各国
第四节 非商业性质的国际收支
第二十二章 通货对汇兑和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由通货造成的汇兑变化
第二节 金属通货突然增加,或突然发行银行券或其他货币代替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三节 增加不兑现纸币所产生的影响:实际汇兑与名义汇兑
第二十三章 论利率
第一节 利率取决于贷款的需求与供给
第二节 哪些因素决定贷款的经常性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哪些因素使利率发生变动
第四节 利率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与货币的价值有关
第五节 利率决定土地的价格和证券的价格
第二十四章 论可兑换纸币的调节
第一节 关于银行发行纸币所产生的影响,有两种相反的理论
第二节 考察上述两种理论
第三节 为什么说1844年的通货条例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预期的有益结果
第四节 但1844年条例所造成的损害却大于它所带来的利益
第五节 是否只应该由一个机构发行钞票
第六节 是否应以特殊方式保护钞票持有者,使其免遭银行无力兑付的损害
第二十五章 论各国在同一市场上的竞争
第一节 一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
第二节 低工资究竟是不是使一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
第三节 只有当某些产业部门的工资较低时,低工资才是使一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
第四节 若所有产业部门的工资都较低,则低工资便不是使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
第五节 一些反常事例
第二十六章 论交换对分配的影响
第一节 交换和货币不影响工资法则
第二节 交换和货币不影响地租法则
第三节 交换和货币不会影响利润法则
第四编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一章 财富增长状态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社会进步有助于增加对自然力的支配,有助于增加安全,有助于增加合作能力
第二章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价值和价格的影响
第一节 所有商品的价值和生产费用都趋于下降
第二节 只有农产品和矿产品的价值和生产费用趋于上升
第三节 生产改良时常抵消农产品和矿产品价值和生产费用上升的趋势
第四节 社会进步有助于缓和价值的波动
第五节 投机商人和谷物商人的影响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地租、利润以及工资的影响
第一节 第一种情形:人口增长,资本保持不变
第二节 第二种情形:资本增加,人口保持不变
第三节 第三种情形:人口和资本以相同的速度增加,生产技术保持不变
第四节 第四种情形:生产技术进步,人口和资本保持不变
第五节 第五种情形:三个要素都向前发展
第四章 论利润降至最低限度的趋势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资本竞争学说
第二节 威克菲尔德先生的使用范围学说
第三节 什么决定最低利润率
第四节 在富国,利润总是接近于最低点
第五节 商业突变往往会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
第六节 生产改良也会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
第七节 输入廉价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工具也会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
第八节 资本输出也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
第五章 利润降至最低点的趋势带来的种种后果
第一节 抽走资本并不一定会使国家遭受损失
第二节 在富裕国家,机器的广泛使用不仅对劳动者无害,反而有益
第六章 论静止状态
第一节 著作家们所惧怕和嫌恶的财富和人口的静止状态
第二节 静止状态本身并不可恶
第七章 论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
第一节 依附和保护理论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状况
第二节 劳动阶级未来的幸福主要依赖于他们自己的精神文明程度
第三节 智力水平的提高也许会使人口得到较好的控制,妇女社会地位的独立也有助于人口得到较好的控制
第四节 雇佣关系将逐渐被废除
组五节 劳动者与资本家合伙经营的例子
第六节 劳动者自己的合伙经营
第七节 竞争非但无害,反而是有用而不可或缺的
第五编 论政府的影响
第一章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
第一节 政府的必要职能与任选职能
第二节 政府的必要职能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节 分类
第二章 论课税的一般原则
第一节 课税的四条根本原则
第二节 赋税公平原则的依据
第三节 是否应对不同数额的所得按相同的比例课税?
第四节 是否应对世袭性收入和非世袭性收入按相同的比例课税?
第五节 应对自然增加的地租课以特别税
第六节 土地税有时并不是赋税,而是为公众利益收取的一种租费
第七节 落在资本上的赋税不一定都应加以反对
第三章 论直接税
第一节 对所得或支出课征的直接税
第二节 地租税
第三节 利润税
第四节 工资税
第五节 所得税
第六节 房屋税
第四章 论货物税
第一节 若对所有商品课征货物税,则这种税会落在利润上
第二节 若只对某些商品课征货物税,则这种税会落在消费者身上
第三节 对生活必需品课税所产生的特殊影响
第四节 利润趋于最低点的趋势是如何减轻上述影响的
第五节 差别税的影响
第六节 进出口税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 论其他一些税
第一节 契约税
第二节 信息传递税
第三节 法律税
第四节 课征地方税的各种目的与方式
第六章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较
第一节 赞成课征直接税和反对课征直接税的论点
第二节 哪种间接税最合适
第三节 课征间接税的实际原则
第七章 论国债
第一节 是否应该通过借款应付特殊的公共支出
第二节 用普遍课税的方式偿还国债是不适当的
第三节 在哪种情况下适宜于用财政盈余偿还国债
第八章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及其经济影响
第一节 人身和财产不十分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 过度课税的影响
第三节 法律不完善与司法不完善的影响
第九章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及其经济影响(续)
第一节 财产继承法
第二节 长子继承法与习惯
第三节 限定继承权
第四节 强迫均分遗产的法律
第五节 公司法
第六节 有限责任公司和特许公司
第七节 两合公司
第八节 破产法
第十章 论以错误理论为依据的政府干预
第一节 保护本国工业的学说
第二节 高利贷法
第三节 控制商品价格的尝试
第四节 垄断
第五节 禁止工人联合的法律
第六节 对思想和出版的限制
第十一章 论自由放任或不干预原则的依据和所受到的限制
第一节 政府的干预可以分为命令式的和非命令式的两种
第二节 反对政府干预的理由:干预本身是强制性的,课征干预所需的税款也是强制性的
第三节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权力和影响
第四节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工作和责任
第五节 私人经营因为对所经营的对象具有较大的利害关系因而效率较高
第六节 使人民养成共同行动的习惯
第七节 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则
第八节 自由放任有许多例外。消费者不能鉴别商品的各种情形。教育
第九节 一些人可以对另一些人行使权力的情形。保护儿童和青少年;保护低等动物。妇女的情形则与此不同
第十节 永久性契约
第十一节 委托经营
第十二节 有时政府干预对于实现当事人的愿望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的例子有规定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出售殖民地的土地
第十三节 利他行为。济贫法
第十四节 开拓殖民地
第十五节 其他事例
第十六节 对于适宜于私人去做但却没有人做的事情,政府便有必要进行干预
译后记
第一节 价值理论要点概述
第二节 价值理论在劳动者自耕自给的情况下有何修正
第三节 价值理论在奴隶劳动的情况下有何修正
第七章 论货币
第一节 流通媒介的目的
第二节 金银为什么适合于流通媒介的各种目的
第三节 货币只是便利交换的工具,对价值法则并无影响
第八章 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
第一节 货币的价值是一暧昧的用语
第二节 货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其数量
第三节 货币的价值还取决于流通速度
第四节 上述原理的说明和所受的限制
第九章 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
第一节 在自由状态下,货币的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银块的价值相一致
第二节 金银块的价值由生产费用决定
第三节 上述法则与前一章提出的原理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十章 论复本位制及辅币
第一节 复本位制的缺点
第二节 以两种金属作为货币,但不使二者皆成为法定货币,情况又将如何
第十一章 论作为货币的替代物的信用
第一节 信用不是生产手段的创造,而是它的转移
第二节 信用如何帮助生产
第三节 信用具有减少使用货币的作用
第四节 汇票
第五节 本票
第六节 存款和支票
第十二章 信用对价格的影响
第一节 钞票、汇票和支票对价格的影响,是信用的影响的一部分
第二节 信用同货币一样是购买力
第三节 信用急剧扩大和收缩的结果;对商业恐慌现象的分析
第四节 影响价格的手段,票据比帐面信用更为有力,钞票比票据更为有力
第五节 帐面信用、票据和钞票之间的上述区别实际上并不重要
第六节 支票同钞票一样,是影响价格的有力手段
第七节 钞票是货币吗?
第八节 在钞票和其他信用形式之间,不存在种类上的区别
第十三章 论不兑现纸币
第一节 不兑现纸币的价值取决于其数量,是可以随意调节的
第二节 不兑现纸币如由金银块的价格调节,也许是安全的,但不方便
第三节 考察不兑现货币如果代表现实财产就是安全的这学说
第四节 考察增加通货可以促进产业发展这一学说
第五节 通货贬值是对社会的课税,是对债权人的欺骗
第六节 考察进行这种欺骗的某些口实
第十四章 论供给过剩
第一节 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会供给过剩吗?
组二节 商品的供给一般不会超过购买力
第三节 商品的供给一般从不超过消费意愿
第四节 一般供给过剩概念的起源和说明
第十五章 论价值的尺度
第一节 交换价值的尺度,在什么意义上说是可能的
第二节 生产费用的尺度
第十六章 论价值的若干特殊情形
第一节 具有连带生产费用的商品的价值
第二节 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价值
第十七章 论国际贸易
第一节 生产费用不是国际价值的决定者
第二节 远地之间的商品交换并非取决于商品绝对生产费用的不同,而是取决于商品比较生产费用的不同
第三节 通商的直接利益在于增加世界上各种生产力的效率
第四节 通商的直接利益不在于输出品有销路或商人有利得
第五节 通商在经济上和道德上的间接利益,比直接利益更大
第十八章 论国际价值
第一节 输入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的条件
第二节 国际交换的条件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式
第三节 运输费用对国际价值的影响
第四节 适用于两国之间和两种商品之间的价值法则,在许多国家之间、许多商品之间也适用
第五节 生产上的改进对国际价值的影响
第六节 上述理论并不完整
第七节 国际价值不仅取决于需求量,而且也取决于各国可以为供应外国市场而加以利用的生产手段
第八节 实际结果几乎不受上述后一因素的影响
第九节 一国输入品的费用,取决于哪些因素
第十九章 论作为输入品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以两种方式输入,一是当作商品,一是当作交换媒介
第二节 货币作为一种商品输入时,依循同其他输入品一样的价值法则
第三节 货币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在矿山的生产费用
第二十章 论国外汇兑
第一节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由一国流至另一国的目的
第二节 汇兑是如何调整国际收支的
第三节 有的汇兑可以自行调整,有的汇兑只能通过价格来调整,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第二十一章 论贵金属在商业世界的分配
第一节 用货币代替物物交换不会对输出和输入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国际价值法则产生影响
第二节 进一步说明上述定理
第三节 作为货币的贵金属与作为商品的贵金属具有相同的价值,而且根据同一法则分配于各国
第四节 非商业性质的国际收支
第二十二章 通货对汇兑和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由通货造成的汇兑变化
第二节 金属通货突然增加,或突然发行银行券或其他货币代替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三节 增加不兑现纸币所产生的影响:实际汇兑与名义汇兑
第二十三章 论利率
第一节 利率取决于贷款的需求与供给
第二节 哪些因素决定贷款的经常性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哪些因素使利率发生变动
第四节 利率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与货币的价值有关
第五节 利率决定土地的价格和证券的价格
第二十四章 论可兑换纸币的调节
第一节 关于银行发行纸币所产生的影响,有两种相反的理论
第二节 考察上述两种理论
第三节 为什么说1844年的通货条例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预期的有益结果
第四节 但1844年条例所造成的损害却大于它所带来的利益
第五节 是否只应该由一个机构发行钞票
第六节 是否应以特殊方式保护钞票持有者,使其免遭银行无力兑付的损害
第二十五章 论各国在同一市场上的竞争
第一节 一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
第二节 低工资究竟是不是使一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
第三节 只有当某些产业部门的工资较低时,低工资才是使一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
第四节 若所有产业部门的工资都较低,则低工资便不是使国能以低价驱逐另一国的原因
第五节 一些反常事例
第二十六章 论交换对分配的影响
第一节 交换和货币不影响工资法则
第二节 交换和货币不影响地租法则
第三节 交换和货币不会影响利润法则
第四编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一章 财富增长状态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社会进步有助于增加对自然力的支配,有助于增加安全,有助于增加合作能力
第二章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价值和价格的影响
第一节 所有商品的价值和生产费用都趋于下降
第二节 只有农产品和矿产品的价值和生产费用趋于上升
第三节 生产改良时常抵消农产品和矿产品价值和生产费用上升的趋势
第四节 社会进步有助于缓和价值的波动
第五节 投机商人和谷物商人的影响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地租、利润以及工资的影响
第一节 第一种情形:人口增长,资本保持不变
第二节 第二种情形:资本增加,人口保持不变
第三节 第三种情形:人口和资本以相同的速度增加,生产技术保持不变
第四节 第四种情形:生产技术进步,人口和资本保持不变
第五节 第五种情形:三个要素都向前发展
第四章 论利润降至最低限度的趋势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资本竞争学说
第二节 威克菲尔德先生的使用范围学说
第三节 什么决定最低利润率
第四节 在富国,利润总是接近于最低点
第五节 商业突变往往会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
第六节 生产改良也会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
第七节 输入廉价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工具也会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
第八节 资本输出也阻止利润降至最低点
第五章 利润降至最低点的趋势带来的种种后果
第一节 抽走资本并不一定会使国家遭受损失
第二节 在富裕国家,机器的广泛使用不仅对劳动者无害,反而有益
第六章 论静止状态
第一节 著作家们所惧怕和嫌恶的财富和人口的静止状态
第二节 静止状态本身并不可恶
第七章 论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
第一节 依附和保护理论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状况
第二节 劳动阶级未来的幸福主要依赖于他们自己的精神文明程度
第三节 智力水平的提高也许会使人口得到较好的控制,妇女社会地位的独立也有助于人口得到较好的控制
第四节 雇佣关系将逐渐被废除
组五节 劳动者与资本家合伙经营的例子
第六节 劳动者自己的合伙经营
第七节 竞争非但无害,反而是有用而不可或缺的
第五编 论政府的影响
第一章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
第一节 政府的必要职能与任选职能
第二节 政府的必要职能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节 分类
第二章 论课税的一般原则
第一节 课税的四条根本原则
第二节 赋税公平原则的依据
第三节 是否应对不同数额的所得按相同的比例课税?
第四节 是否应对世袭性收入和非世袭性收入按相同的比例课税?
第五节 应对自然增加的地租课以特别税
第六节 土地税有时并不是赋税,而是为公众利益收取的一种租费
第七节 落在资本上的赋税不一定都应加以反对
第三章 论直接税
第一节 对所得或支出课征的直接税
第二节 地租税
第三节 利润税
第四节 工资税
第五节 所得税
第六节 房屋税
第四章 论货物税
第一节 若对所有商品课征货物税,则这种税会落在利润上
第二节 若只对某些商品课征货物税,则这种税会落在消费者身上
第三节 对生活必需品课税所产生的特殊影响
第四节 利润趋于最低点的趋势是如何减轻上述影响的
第五节 差别税的影响
第六节 进出口税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 论其他一些税
第一节 契约税
第二节 信息传递税
第三节 法律税
第四节 课征地方税的各种目的与方式
第六章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较
第一节 赞成课征直接税和反对课征直接税的论点
第二节 哪种间接税最合适
第三节 课征间接税的实际原则
第七章 论国债
第一节 是否应该通过借款应付特殊的公共支出
第二节 用普遍课税的方式偿还国债是不适当的
第三节 在哪种情况下适宜于用财政盈余偿还国债
第八章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及其经济影响
第一节 人身和财产不十分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 过度课税的影响
第三节 法律不完善与司法不完善的影响
第九章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及其经济影响(续)
第一节 财产继承法
第二节 长子继承法与习惯
第三节 限定继承权
第四节 强迫均分遗产的法律
第五节 公司法
第六节 有限责任公司和特许公司
第七节 两合公司
第八节 破产法
第十章 论以错误理论为依据的政府干预
第一节 保护本国工业的学说
第二节 高利贷法
第三节 控制商品价格的尝试
第四节 垄断
第五节 禁止工人联合的法律
第六节 对思想和出版的限制
第十一章 论自由放任或不干预原则的依据和所受到的限制
第一节 政府的干预可以分为命令式的和非命令式的两种
第二节 反对政府干预的理由:干预本身是强制性的,课征干预所需的税款也是强制性的
第三节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权力和影响
第四节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工作和责任
第五节 私人经营因为对所经营的对象具有较大的利害关系因而效率较高
第六节 使人民养成共同行动的习惯
第七节 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则
第八节 自由放任有许多例外。消费者不能鉴别商品的各种情形。教育
第九节 一些人可以对另一些人行使权力的情形。保护儿童和青少年;保护低等动物。妇女的情形则与此不同
第十节 永久性契约
第十一节 委托经营
第十二节 有时政府干预对于实现当事人的愿望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的例子有规定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出售殖民地的土地
第十三节 利他行为。济贫法
第十四节 开拓殖民地
第十五节 其他事例
第十六节 对于适宜于私人去做但却没有人做的事情,政府便有必要进行干预
译后记
目 录内容简介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作者约翰·穆勒(1807—1873年)是十九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是他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代表作,在很长时期内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经济理论的圣经,政治经济学必读的教科书,在西方经济学说吏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