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劳思光)
繁体版前言
简体版前言
寻找定向中的哲学
一 从大克鼎和史墙盘中的“哲”字看哲学(2007)
1.“哲学”一词的由来
2.“哲”或“愆”字的字形和字义的一般省察
3.从金文中的“哲”字的形构看“哲”的深层意义
4.“哲”与“德”的关系
5.结语:“哲学”概念的重审——从哲学问题到哲学疑难
附后记
1.“折”乃哲学之所以称为“智慧”的基础
2.大克鼎和史墙盘“哲”字的部件分析
3.“哲”字于上古是否曾有动词性格的问题
4.对方家异议的一些回应
5.哲学与文字学
二 千载传慧业,哲学旦复旦(2007)
三 论哲学的“洗炼”问题(2003)
系统视野及其启示
四 宇宙、世界与世界观(1998)
1.何谓宇宙?何谓世界?
2.Kosmos与“秩序”观念
3.“世界”与“界域”理论
4.从“世界”到“世界观”
五 系统问题的宏观省察(1998)
1.从字源上看“系统”
2.从哲学角度看“系统”这观念
3.知识系统与现实系统
4.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5.一般系统论、系统哲学与复杂性理论
6.人文社会科学的当代思潮
六 从《周易》看变化(1999)
1.绪论
2.《周易》作为一符号系统
3.《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
4.今本《周易》反映了哪些生命智慧
5.“艰贞”与“忧患”意识
6.从“象数”到“义理”
7.孔子晚而好《易》
8.“易为君子谋”与“义命分立”
9.《周易》与现代世界
七 大脑左右功能的异同与离合(1999)
1.从一个实验说起
2.大脑解剖
3.大脑语区的发现
4.大脑测试与经验素材
5.大脑左右半球于功能上的主要分别
6.大脑左右功能异别的理论反省:“不对称性”、“偏侧性”和“主次区分”
7.大脑左右的“分工”、“互补”、“协作”和“整合”
8.整合理念下的大脑测试
9.大脑左右功能的分工与整合对现代人生活的一些启示
10.结语
语言、文化、汉语的反思
八 语言系统的结构、功能与成长(1999)
1.语言作为一系统
2.语言系统及其结构
3.语言系统的“分节勾连”现象
4.语言系统的功能
5.语言系统的三个次系统
6.语言是封闭系统还是开放系统?
7.语言系统的变化与成长
九 莱布尼兹与现代德语之沧桑(2005)——兼论“语文作育”与民族语言命运问题
1.引言——从两则故事说起
2.莱布尼兹论“语文作育”与“德语思维社会”
3.莱布尼兹论德语的长短
4.就德语的两项“欠缺”与莱布尼兹商榷
5.18世纪以后德语长足的进步
6.从莱布尼兹的“劝诫”到今日德语面对的挑战
7.代结语:从“语文作育”的观点看今日汉语面对的挑战
十 别在语言迷宫里迷路(2006)——语文规划与语文作育的再议
1.语言现实是问题的所在
2.追求语文卓越,应以母语为先
3.香港语文政策的反省
4.语文作育——中大的先机
5.哲学系应扮演的角色
6.回顾与前瞻
十一 寓抽象于具体(2007)——论汉语古文字中的哲学工夫
1.前言:“言语的文字”与“思想的文字”
2.“隶变”与古文字部件的混淆
3.从字例看汉语古文字中的意义世界
4.从六书理论看汉字抽象观念的建构——兼论“文字类比”原则
5.总结:“汉字乃汉语的一个实质的成分”
十二 母语教育迷思下的“理”与“势”(2008)
1.先讲“理”
2.再言“势”
3.后记
西方哲学史的另类反思
十三 卡西尔与人文科学的逻辑(2003)
1.卡西尔及其时代
2.“人文科学”的理念
3.《人文科学的逻辑》大旨
十四 西方哲学史撰作中的分期与标名问题(2004-2005)
1.引论:康德与黑格尔——对哲学史的两种看法
2.通论:哲学史的撰作与哲学史家的角色
3.分论:西方哲学史撰作中的各种分期与标名
4.结论:实质和虚灵之间
生命中的语默
十五 意向性与宗教感(2001)——从现象学的观点看宗教问题
1.引言:宗教作为一种现象
2.孔汉思的四种立场和两项判准
3.现象学与宗教讨论
4.神作为一意向对象
5.“宗教”作为“意向联系”
6.“宗教感”作为一种纯粹意向
7.“宗教感”作为宗教内、宗教间和宗教外的沟通底线
8.总结
十六 说悲剧情怀(1997-1998)——情感的先验性与哲学的悲剧性
十七 希望概念的哲学反省(2002)
十八 风雨人生(1999)——散论生命的意义
1.开放的系统
2.混沌与人生
3.“慎独”(solitude)
4.曼荼罗(mandala)
5.置诸死地而后生
6.悲剧意识
人名索引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