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依据与思路
一、选题的依据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基本框架与核心内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主要观点及创薪
(四)研究假设
三、基本概念界定
(一)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
(二)公共产品
(三)公共服务与私人服务
(四)公共服务型政府
(五)体育公共服务
第二章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一)公共服务的由来
(二)体育公共服务提出的背景
(三)传统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公共服务的内涵研究
(二)公共服务的提供
(三)公共服务的实践
(四)公共服务的模式研究
(五)公共服务运行
(六)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七)体育公共服务研究
第三章 体育公共服务研究框架及内涵
一、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的框架
(一)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体育公共服务的系统结构框架
二、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
(一)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
(二)体育公共服务的类型
(三)体育公共服务的特性
(四)体育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章 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理念及目标
一、体育公共服务理念的演变过程
(一)体育为人民服务,彰显公共服务理念
(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现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公共服务理念
(三)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工作职能,体现服务而不是掌舵的理念
二、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理念确立的依据
(一)科学发展观理论
(二)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追求
(三)服务行政理念
(四)价值理论
三、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理念
(一)体育公共服务的出发点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二)体育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诚信与正义
(三)体育公共服务的追求目标:团结与凝聚
(四)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动因:以需求促供给
(五)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均衡点: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大众共享
(六)体育公共服务实现的基础: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四、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
(一)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确定的依据
(二)制定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基本原则
(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
(四)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阶段目标
五、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
(一)建立体育公共服务目标实践的监测系统
(二)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的基本策略
第五章 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
一、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机制原理
(一)体育公共服务理论系统结构及功能
(二)体育公共服实践系统结构及功能
(三)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动力关系
(四)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支撑点
二、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一)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工具和过程
(二)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三)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转变趋势
(四)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基本保障
三、体育公共服务实践探索的路径选择
(一)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竞争机制
(二)体育公共服务引入市场机制
(三)公共服务引入社会化机制
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问题思考
(一)均等化的涵义与标准
(二)现实状况: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机制还无法实现均等化目标
(三)阶段发展:区域均等是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未来展望: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体制建设是关键
附录前期部分研究成果
体育公共服务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及实践路径选择探讨
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河南省10个城市为例蔡景台、樊炳有、王继帅
浙江省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后记
一、选题的依据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基本框架与核心内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主要观点及创薪
(四)研究假设
三、基本概念界定
(一)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
(二)公共产品
(三)公共服务与私人服务
(四)公共服务型政府
(五)体育公共服务
第二章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一)公共服务的由来
(二)体育公共服务提出的背景
(三)传统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公共服务的内涵研究
(二)公共服务的提供
(三)公共服务的实践
(四)公共服务的模式研究
(五)公共服务运行
(六)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七)体育公共服务研究
第三章 体育公共服务研究框架及内涵
一、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的框架
(一)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体育公共服务的系统结构框架
二、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
(一)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
(二)体育公共服务的类型
(三)体育公共服务的特性
(四)体育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章 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理念及目标
一、体育公共服务理念的演变过程
(一)体育为人民服务,彰显公共服务理念
(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现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公共服务理念
(三)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工作职能,体现服务而不是掌舵的理念
二、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理念确立的依据
(一)科学发展观理论
(二)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追求
(三)服务行政理念
(四)价值理论
三、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理念
(一)体育公共服务的出发点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二)体育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诚信与正义
(三)体育公共服务的追求目标:团结与凝聚
(四)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动因:以需求促供给
(五)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均衡点: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大众共享
(六)体育公共服务实现的基础: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四、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
(一)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确定的依据
(二)制定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基本原则
(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
(四)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阶段目标
五、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
(一)建立体育公共服务目标实践的监测系统
(二)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的基本策略
第五章 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
一、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机制原理
(一)体育公共服务理论系统结构及功能
(二)体育公共服实践系统结构及功能
(三)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动力关系
(四)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支撑点
二、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一)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工具和过程
(二)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三)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转变趋势
(四)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基本保障
三、体育公共服务实践探索的路径选择
(一)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竞争机制
(二)体育公共服务引入市场机制
(三)公共服务引入社会化机制
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问题思考
(一)均等化的涵义与标准
(二)现实状况: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机制还无法实现均等化目标
(三)阶段发展:区域均等是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未来展望: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体制建设是关键
附录前期部分研究成果
体育公共服务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及实践路径选择探讨
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河南省10个城市为例蔡景台、樊炳有、王继帅
浙江省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后记
樊炳有(1966-),教授,现任温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软科学课题《浙江民营企业农民工体育活动研究》(2005年,项目编号:795SS05058)、《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2007年,项目编号:1113SS07070),教育部“十五”规划子课题惜通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LA030206-LC07),浙江省社科联课题《浙江小城镇体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04年,项目编号:04897);作为主研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研究》(2006年,项目编号:06BTY021)等;出版专著《社区体育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编著《体育与健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等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加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体育科学大会、第一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等并作专题发言。
高军(1962-),教授,嘉兴学院体育与军训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保健与康复。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省城城乡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研究(2010年,项目编号:0485SSl0039)》、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项目《高校体育健康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浙教科规办[2002]3-045)、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嘉兴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20020504)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研究》(2002年,项目编号:02BTY007)、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华东地区高校体育资源结构及优化配置方式的策略选择》(2002年,项目编号:DLA010372)、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软科学项目《浙江民营企业农民工体育活动研究》(2005年,项目编号:795SS05058)、《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2007年,项目编号:1113SS07070)、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浙江小城镇体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04年,项目编号:04:B97)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编著教材《基础体育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等4部;公开发表体育学术论文30余篇。
高军(1962-),教授,嘉兴学院体育与军训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保健与康复。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省城城乡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研究(2010年,项目编号:0485SSl0039)》、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项目《高校体育健康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浙教科规办[2002]3-045)、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嘉兴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20020504)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研究》(2002年,项目编号:02BTY007)、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华东地区高校体育资源结构及优化配置方式的策略选择》(2002年,项目编号:DLA010372)、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软科学项目《浙江民营企业农民工体育活动研究》(2005年,项目编号:795SS05058)、《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2007年,项目编号:1113SS07070)、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浙江小城镇体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04年,项目编号:04:B97)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编著教材《基础体育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等4部;公开发表体育学术论文30余篇。
国际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时期,公共需求会快速增长。我国目前人均GDP已进入超出了3000美元的时期,了解这一时期体育公共需求的内容和基本特征,是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前提。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