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研究生人文社会科学通用推荐系列教材: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
作者:贾银忠 主编
出版:民族出版社 2008.11
页数:386
版本:12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105097418
ISBN-10:7105097418
去豆瓣看看 导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龙去脉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诞生及中国的加入
二、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和分类
一、范畴
二、分类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面临的保护问题
二、加快立法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思考题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点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一、历史传承价值
二、科学认识价值
三、审美艺术价值
四、社会和谐价值
五、经济利用价值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一、多样性特点
二、传统整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一、研究现状
二、科研机构队伍不断壮大,
思考题
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
一、产生
二、先秦到秦汉时期的发展
三、盛唐时期的发展
四、元、清至近代时期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一、民族性与地域性
二、传承性与传播性
三、集体性
四、综合性
五、变异性
六、象征性
思考题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审视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一、语言学价值
二、历史价值
三、艺术价值
四、人类学价值
五、民俗学价值
六、天文学价值
七、医药学价值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方法
一、记录法
二、田野作业法
三、调查提纲法
四、全面整理法
五、归类保存法
思考题
第五章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要与国际和国家标准接轨
第一节 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一、1972年诞生并施行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二、1989年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
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公约
第二节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和政策
一、国家级的政策和法规
二、地方性的政策和法规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活财富体系
一、联合国“人类活财富”系统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活财富体系
三、中国少数民族的记忆文化遗产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代表作
第五节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
一、关于“文化空间”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
第六节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濒危性
一、关于《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濒危性
第七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
选定标准及申报程序
一、选定标准
二、申报程序
思考题
第六章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
一、传统(手工)艺人的减少
二、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
三、传统文化的消亡与流失
第二节 抢救和保护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和意义
一、主要目的
二、主要意义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的状况
一、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历程
二、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
主要内容、原则与方法
一、主要内容
二、主要原则
三、主要方法
思考题
第七章 中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化遗产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
一、概况
二、少数民族语言的发生学意义
三、少数民族口语的思维价值
四、少数民族口语的文化价值
五、濒临灭绝的少数民族语言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口头文学
……
第八章 中国少数民族体态文化遗产
第九章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戏剧和说唱艺术
第十章 中国少数民族技艺文化遗产
第十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遗产
第十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遗产
第十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烹调技艺文化遗产
第十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文化遗产
第十五章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遗产
贾银忠,男,1958年生,四川省雷波县人。1977年以前当过知青,1977年考入西南民族大学,1982年1月毕业留校工作,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导师。主讲课程及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市场学、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学、旅游饭店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建设。著有10部专著,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1项。先后主持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省级课题《九寨、黄龙一线旅游业及民族经济文化研究》获委部级成果一等奖。曾主持和参与规划、管理过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及多个星级饭店和一个大型主题公园,并在这些旅游企业中担任高层管理职务。1992年以来先后策划国家级的旅游项目和文化活动项目3项,另策划省级旅游、文化活动项目4项。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基石,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本教程在编写过程中,运用多学科理论交叉的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探讨和研究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的生存、抢救和保护现状,对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界定、分类,还对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范畴、基本特征、形成、价值、整理进行了论述和划分。编写中还根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和自身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抢救内容与方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母语口头文学、体态文化、传统戏剧、说唱艺术、技艺文化、活体文化、茶道文化、酒道文化、烹调技艺、医药文化、经济民俗等方面作了深入的论述和讲解。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