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
作者:潘新和 著
出版: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2.5
定价:49.00 元
ISBN-13:9787532871315
ISBN-10:7532871312
去豆瓣看看 总序
引语 走进语文教育的历史时空
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宏观思考
导言
教育思想:从修己到指向自我实现
读写观念:从以读代写到写作本位
说写观念:从说写一体到说写并重
教材体例:从文选到指向言语表现
教学方法:从揣摩依仿到多元启悟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综论
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
隋唐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
明清时期的语文教育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专论
孔子:有德有言,述而不作
老庄:知者不言,善者不辩
王充:感伪起妄,源流气烝
刘勰: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韩愈:言要其中,文济于用
朱熹:文本于道,文便是道
唐彪:自撰为主,取用为辅
章学诚:学为实事,文非空言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综论
清末民初时期语文教育
五四时期及1920年代语文教育
1930年代语文教育
1940年代语文教育
1950年代到“文革”时期的语文教育
1980年代至今的语文教育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专论
梁启超:能予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黎锦熙:先学注音字母,深究国语文法
胡适:发表是吸收的利器,用活语言作活教法
鲁迅:内容的充实,技巧的上达
夏丐尊:不能只靠规矩,还要努力锻炼
朱自清:要有切近的目标,要有假想的读者
朱光潜:养成纯正的趣味,克服心理的懒怠
叶圣陶: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
后记
潘新和,1952年12月生,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阅读与语文教育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等。多次受聘为福建省高考语文命题的专家组、审题组、评价组组长。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光明日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语文:表现与存在》(上卷、下卷)、《语文:回望与沉思》、《语文:审视与前瞻》、《语文高考:反思与熏构》、《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新课程语文教学论》等学术专著、教材10余部。主持教育部“高师面向21世纪教改计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等10多项课题研究。参与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修订。担任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副主编。首倡“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存在论”语文教育,其动力学“写作本位”观在语文教育教学界具有广泛影响。
《新时期语文教育名家论丛·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想:从修己到指向自我实现、读写观念:从以读代写到写作本位、说写观念:从说写一体到说写并重、教材体例:从文选到指向言语表现、教学方法:从揣摩依仿到多元启悟、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综论、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隋唐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