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
绪论
第一节 “逍遥游”:“难庄”、“废庄”与庄子哲学
思想的灵魂
第二节 “逍遥游”:“好庄”、“师庄”与庄子哲学思想的
复杂影响
第三节 “逍遥游”:阐释与方法
第一章 “逍遥游”篇疏解
第一节 篇名由来
1.两种代表观点
2.刘向拟题说辩议
3.内篇之题或出淮南
第二节 “逍遥”与“游
1.“逍遥”的用例及本义
2.“游”:身之游与心之游
第三节 缺文、羼人及结构
1.《庄子》文本的片段性
2.《逍遥游》篇的文本复杂性
第四节 范畴与主题
1.范畴:“无待”、“无己”、“大
2.非政治化的个体生命理想
第二章 “逍遥游”作为生存方式的二重性
引言轴心时代的个体
第一节 君主政治与士人生命的困危
1.茁人者,人必反茁之
2.枉道从势
第二节 随顺委蛇与嫉俗孤傲
1.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2.一宅而寓于不得已
3.不内变,不外从
第三节 道德、非道德与超道德
1.仁义是非,樊然骰乱
2.以天属·
3.自私与自善自高
第四节 民间化与非政治化
1.士:从贵族之末到“四民”之首
2.陆沈
第三章 “逍遥游”作为精神境界的二重性
第一节 意义世界的解体与士人精神的孤独
1.现实世界的“尘垢化
2.圣王历史叙事的消解
3.“天道”之远逝
4.心若悬于天地之间
第二节 安顺自适与超拔忘我
1.心死: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2.心不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第三节 有情与无情
1.《庄子》中的“情”字
2.以理化情
3.冷眼与热肠:逍遥圣域的人间性
第四节 在低微中达致高伟
1.飞升的神异“至人
2.登假于道
3.警乎大哉,独成其天
第四章 《淮南子》:处神养气。应待万方
——黄老化的圣主“逍遥游
引言历史语境的差异与“逍遥游”的多元流变
第一节 主角与主题的转换
1.刘安及其个人志趣
2.《淮南子》的思想归属
3.圣主“养生以经世
第二节 圣主“逍遥游”中的身体维度
1.《淮南子》之“逍遥游”文本的蕴义:
出世哲学?渴望自由?··
2.神之养:游心于虚,恬愉自乐
3.形之养:适情不劳,知足常佚
4.形神各宜,自得全身
第三节 圣主“逍遥游”中的政治维度
1.天下之要,在于我身
2.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用也
3.节逸自养,万举不陷
4.吾与天下相得
第五章 阮籍:狂慎浮浊世,身志终未安
——“逍遥游”与儒家士人的二难境遇
第一节 依违各半、歧异多出的应世方式
1.逼迫挤压下的“生存智慧
2.至慎、托病、善变、酣酒
3.远仕、悖礼、狂傲、任情
第二节 欲去还留、游移无定的生命期求
1.困顿苦闷中的精神出走
2.超世遗俗,逍遥域外
3.小大皆适,生死何安
第六章 郭象:任性各得,同于大通
——“逍遥游”与差等秩序中的个体存在样式
第一节 自通、常通与大通:《逍遥游注》疏义
1.诠释策略
2.第一部分:开篇至“圣人无名
3.第二部分:“尧让天下于许由”至
“官然丧其天下焉
4.承继与批评:郭象《逍遥游注》的深远影响
第二节 群物的有待逍遥
1.逍遥与“性
2.逍遥与“分
3.逍遥与“所待
4.“有待逍遥”说的思想前缘¨
5.融人庙堂,各尽伦职
第三节 圣人的无待逍遥
1.“无待逍遥”说的思想前缘
2.“游外
3.“冥内
4.“大通”:各安性命,上下相得
第七章 支遁:寂心冥神,与物推移
——玄佛交融中的“逍遥游
第一节 支遁与《庄子·逍遥游》
第二节 物物而不物于物,玄感不为
1.“支理”新旨辩议及支遁批评“向郭义”的
理论实质
2.“逍遥游”释论的内转与佛教视域的融入
第三节 游心于空,逍遥于世
1.心有色空
2.心:逍遥与解脱
第八章 王夫之:凝神相天,寓庸两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