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作品精选

目 录内容简介
1927年,萧红就读于哈尔滨市一女中,在学校里她喜欢美术。1930年,她为反抗封建家庭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1935年一次以“萧红”这个名字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随即轰动了当时的文坛。1936年,她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沙粒》等。次年“七七”事变发生,抗战全面爆发,萧红情系祖国,立即回国,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战文艺事业中。1938年,应民盟领导人李公朴之邀,她从武汉到临汾,去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参加西北战地服务活动,宣传抗日救亡。在西安,萧红谢绝了丁玲等友人前往延安过一种“火热生活”的邀请,选择了一条比较独立,也比较独孤的创作和生活道路。经历了由湖北到四川的颠沛流离后。萧红于1940年抵达香港,不久发表了长篇小说《马伯乐》和《呼兰河传》。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当时萧红已身患重病,陷落在九龙。在战乱中,她未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于翌年1月去世,年仅3l岁。萧红的一生非常坎坷凄婉.是生活的挫折漂泊以及战乱等灾难过早地夺去了她的生命。她在临终时亦心有不甘,感慨“留着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一代才女留下的余恨和伤感着实令人扼腕。
萧红的文学创作开始于1932年,到她去世,只有短短九年的时间。期间,她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三本短篇小说与散文合集《跋涉》、《桥》和《牛车上》;另有《商市街》、《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等三本散文专集,以及一些散见于报刊的作品。0
萧红的文学创作开始于1932年,到她去世,只有短短九年的时间。期间,她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三本短篇小说与散文合集《跋涉》、《桥》和《牛车上》;另有《商市街》、《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等三本散文专集,以及一些散见于报刊的作品。0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