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绪论
第一节 禅籍方俗词研究概况
第二节 禅籍概说
2.1 灯录
2.2 语录
2.3 传记
2.4 拈颂
2.5 偈颂
2.6 论议
2.7 笔记
2.8 清规
第三节 禅籍方俗词研究方法
3.1 审辨字形
3.2 方言佐证
3.3 禅籍文本互参
第四节 禅籍异文举隅
4.1 异体字
4.2 假借字
4.3 讹错字
4.4 夺字
第五节 研究重点及主要观点
第一章 禅籍方俗词研究的价值
第一节 方俗词研究与禅籍整理
1.1 不明俗语词而误改词语例
1.2 不明俗语词而误解词义例
1.3 不明俗语词而标点致误例
第二节 方俗词研究与汉语词汇史——以辞书编纂为例
2.1 补充书证不足
2.2 填补词语阙漏
2.3 纠正词语释义
2.4 其他相关问题
第三节 方俗词研究与现代常用词
3.1 揭示现代常用词的历史
3.2 解释现代常用词的语源
第二章 方俗词名义及判定方法
第一节 “方俗词”的名义
1.1 “方俗词”的历时含义
1.2 二十世纪以来的俗语词研究
第二节 禅籍方俗词的判定
2.1 禅籍文本对勘
2.2 现代方言参证
2.3 历代文献记录
第三章 禅籍方俗词的范围
第一节 禅籍方俗词——普通俗语
第二节 禅籍方俗词——行业语
第三节 禅籍方俗词——峪成语
3.1 俗成语的来源
3.2 俗成语语义的层次
第四节 禅籍俗成语的语素替换
4.1 单语素替换
4.2 双语素替换
4.3 语素交叉替换
第四章 禅籍方俗词的衍生
第一节 语法类推
1.1 前缀——阿
1.2 前缀——老
1.3 前缀——打
1.4 后缀——头
1.5 后缀——子
1.6 后缀——儿
1.7 后缀——取
1.8 后缀——地
第二节 实语素构词
2.1 实语素——着
2.2 实语素——放
2.3 实语素——蓦
2.4 实语素——厮
2.5 实语素——汉
第三节 重叠构词
3.1 从重叠
3.2 ABB重叠
3.3 AABB重叠
第四节 修辞转化
4.1 比喻造词
4.2 借代造词
第五节 缩略
5.1 多音词的缩略
5.2 短语的缩略
第六节 化用典故
第五章 禅籍方俗词词义演变的途径
第一节 引申
1.1 遗传引申
1.2 修辞引申
第二节感染
第三节虚化
第四节 隐喻
4.1 “眉”系词语隐喻义
4.2 “鼻”系词语隐喻义
4.3 “泥”系词语隐喻义
4.4 “牛”系词语隐喻义
4.5 “罗罗哩”之隐喻义
第六章 禅籍新词新义例释
第一节 禅籍新词例释
第二节 禅籍新义例释
附录 禅籍方俗词待间录
参考文献
一、佛教文献
二、世俗文献
三、字典辞书
四、学术论文
词目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