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大明帝同末代天子的独特性格
命运多舛:幼年丧母,辗转寄养于康妃、序妃膝下/2
十二岁受封为信王,看似快乐下的忧患/4
恪守亲王本份,貌似安于命运安排下的精明自我保护/7
命运突然对他青睐,战战兢兢当了上皇帝/11
第二讲 智除魏忠贤和宦党的大手笔
大明帝国宦官为祸之最:魏忠贤其人及宦党势力/18
潜移默夺:铲除阉党的汁谋和智慧/20
不动声色:暗地剪除宦党羽翼、孤立臣奸/22
静以待变:等来了宦党内部分化的良机/25
果断出于:置魏忠贤、客氏和崔呈秀等宦党领袖于死地/26
禁毁宦党“黑名单”《三朝要典》,为东林党人复出铺平道路/29
钦定逆案,除恶务尽,但是株连甚广,也留下了后遗症/32
第三讲 挽狂澜于既倒的艰难中兴
一扫先朝诸帝的怠政,为明王朝中兴而奋斗/39
绎筵与日讲:以史为鉴与现实相结合,致使讲义末尾都要附有一段时论/41
身教胜于言教,率先垂范,勤于政事,可见其良苦用心/46
在官员道德品质与办事能力的取舍上,倾向于后者的用人策略/48
突破非翰林出身不能出任阁臣旧例,强调从政的实际能力/49
开设特科,注重实际才能,破格选拔和任用人才/50
寄厚望于皇族,开宗室子孙经科举入仕的先河/53
推荐选拔人才,对被推荐人了解有限、推荐人又有风险,收效有限/55
急于事功,举措失当:短暂的东林内阁/55
第四讲 事与愿违,将大明帝国推向覆灭的不归路
崇祯朝党争之一:偏听偏信,激起更激烈党争/60
崇祯朝党争之二:周延儒、温体仁内阁的官场厚黑学比拼/64
崇祯朝党争之三:复社,在野艾人的议政参政/73
失败的吏治之一:刘宗周奏疏揭示的问题/76
失败的吏治之二:重惩文武百官,内阁辅臣的尸体吊了两天两夜/78
失败的吏治之三:殿陛廷杖,实三百年来未有之事/79
失败的吏治之四:刘宗周、黄道周被罢斥的前前后后/81
失败的吏治之五:在崇祯尸体旁,宋献策的分析视角/89
失败的吏治之六:贪污受贿之风已成普遍现象/91
崇祯朝宦官参政之一:介入军事和城防/94
崇祯朝宦官参政之二:监视内臣的撤还与复设/98
崇祯朝宦官参政之三:只有王承恩一人陪殉/100
崇祯朝军备:将不治兵,兵不杀贼/105
第五讲 为什么大明帝国败给了清下朝
宁远、宁锦大捷:表面与敌议和,袁崇焕争取到了时间/109
辽东防线的重建:宁远——塔山——锦州/113
袁崇焕其人和他在天启朗的宦海浮沉/116
“五年复辽”:袁崇焕的轻率与皇帝的轻信/120
以十二大罪诛杀毛文龙及其后患/122
皇太极进逼京师,袁崇焕不经请示,火速回援/130
不准辽东援军入城,袁崇焕受到怀疑/133
中反间计,袁崇焕下狱,辽东将十惊恐/136
皇太极的自信:“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138
阉党余孽复起,正直之士被排挤/139
所谓“遵永大捷”,总算给皇帝找回一点面子/140
袁崇焕被“活剐”,百姓争啖其肉/143
孙承宗的无余与破败的大明政局/145
长山之战,孙承宗被罢逐,只有尽忠而死/147
皇帝瞎指挥,形势越来越坏/149
皇太极即帝位,派阿济格对京畿的袭扰/151
重用卢象升,专宠杨嗣昌:“敌已临城,尚无定议”/1156
能征善战的多尔衮、岳托攻入冀鲁/157
杨嗣昌的掣肘,使卢象升只能为同尽忠/159
重用孙传庭,旋即被杨嗣昌攻掉/163
重用洪承畴,松锦之战惨败/164
明清议和,忠实执行皇帝政策的陈新甲成了替罪羊/173
议和失败,明王朝又遭重创,并迎来了强势人物的多尔衮/179
第六讲 为什么李自成掀落了帝国的皇冠
面对帝国内部的遍地烽火,主抚派杨鹤占了上风,却失败了/183
主战派洪承畴、曹文诏又占了上风,皇帝三月平贼计划落空/188
李自成诈降,陈奇瑜被骗,脱困后的“闯王”部声势大炽/192
张献忠、李自成联手攻陷凤阳、焚毁明祖陵,举朝震惊/194
重用洪承畴,“明季良将第一”曹文诏兵败自杀,皇帝六月灭贼计划再次破产/199
重用卢象升,皇帝第一次下诏罪己/201
卢象升受到温体仁内阁掣肘,中原战事远未休/202
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平贼计划/205
主战旗帜下的招抚,皇帝只能默认/208
张献忠谷城复叛,杨嗣昌请罪督师,因襄王、福王被杀而畏罪自尽/213
李自成问鼎中原,双方实力发生根本性变化/219
皇帝最后一张牌失效:孙传庭为国尽忠/224
李自成西安建元,兵伐北京/227
崇祯十七年的元旦格外悲凉,皇帝以泪洗面/229
虚荣心作怪,对形势发展估计不足,影响了大明南迁/230
回光返照:声势浩大的李建泰“代朕亲征”/231
面对李自成的逼近,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兆//232
被困皇城,煤山寿皇亭旁皇冠落地/236
思陵:皇帝的身后事/238
第七讲 坚毅外表下凄冷的内心世界
对母爱的极度渴望/243
敬重周皇后,宠爱田贵妃/244
十分重视对子女教育/249
精神世界之一:道场法事/252
精神世界之二:中国民间诸神的佑护/258
精神世界之三:信仰之谜,佛教与天主教的此消彼长/261
对天主教的兴趣,提升了来华传教士的地位/266
对徐光启的使用和《崇祯历书》/270
出于战争需要,重视火器,刺激了相关科技的引进和应用/274
崇祯时代中西交流中的科技成就/277
余论:朱由检与崇祯时代的文化/283
附:明朝帝王世系一览表
编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