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资治通鉴(共10册)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替、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其所言与当下白话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鋐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擿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
本书全文皆为白话译文,总计500万言。因字数众多,将其分10册出版。分册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第一册为战国、秦、西汉(上);第二册为西汉(下)、东汉(上)第三册为东汉(下)、魏、西晋;第四册为东晋;第五册为南朝宋、南朝齐;第六册为南朝梁、南朝陈;第七册为隋、唐(上);第八册为唐(中);第九册为唐(下);第十册为五代十国。此分册纯粹是为排版阅读方便计,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替、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其所言与当下白话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鋐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擿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
本书全文皆为白话译文,总计500万言。因字数众多,将其分10册出版。分册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第一册为战国、秦、西汉(上);第二册为西汉(下)、东汉(上)第三册为东汉(下)、魏、西晋;第四册为东晋;第五册为南朝宋、南朝齐;第六册为南朝梁、南朝陈;第七册为隋、唐(上);第八册为唐(中);第九册为唐(下);第十册为五代十国。此分册纯粹是为排版阅读方便计,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