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腧穴通考:《中华针灸穴典》研究(套装上下册)
作者:黄龙祥 等编著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6
页数:1428
定价:238.00 元
ISBN-13:9787117142335
ISBN-10:7117142332
去豆瓣看看 上册
总论
一、针灸腧穴及穴典的历史沿革
(一)腧穴的概念,
(二)腧穴的发现与发展
(三)腧穴的命名与分类
(四)腧穴定位、适应症、刺灸法的表述体例
(五)针灸穴典的形成与发展
二、腧穴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腧穴部位、主治与刺灸法的关系
(二)腧穴定位与骨度系统
(三)折量标志点的古今异同
(四)标准体位与方位术语
(五)腧穴主治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
(六)腧穴的特异性与针灸的特异性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编纂方法与体例
(一)编纂方法
(二)编纂体例
附一:古代针灸文献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文献的源流、种类、性质与价值
(二)症状组的鉴别与理解
(三)腧穴“名实异同”的辨析
(四)脉与穴的辨识
附二:古代针灸文献中腧穴主治错误类析
(一)甲穴主治误为乙穴主治
(二)甲穴主治混入乙穴主治
(三)非主治内容误作腧穴主治
(四)禁忌症误作主治症
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穴
(一)中府(97)
(二)云门(102)
(三)天府(108)
(四)侠白(114)
(五)尺泽(118)
(六)孔最(123)
(七)列缺(127)
(八)经渠(134)
(九)太渊(138)
(十)鱼际(143)
(十一)少商(148)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
(一)商阳(162)
(二)二间(165)
(三)三间(168)
(四)合谷(171)
(五)阳溪(178)
(六)偏历(183)
(七)温溜(185)
(八)下廉(188)
(九)上廉(192)
(十)手三里(194)
(十一)曲池(198)
(十二)肘谬(204)
(十三)手五里(207)
(十四)臂脯(211)
(十五)肩髃(215)
(十六)巨骨(222)
(十七)天鼎(224)
(十八)扶突(228)
(十九)口禾膠(232)
(二十)迎香(235)
三、足阳明胃经穴
(一)承泣(248)
(二)四白(252)
(三)巨膠(256)
(四)地仓(259)
(五)大迎(263)
(六)颊车(266)
(七)下关(270)
(八)头维(275)
(九)人迎(278)
(十)水突(282)
(十一)气舍(285)
(十二)缺盆(287)
(十三)气户(290)
(十四)库房(293)
(十五)屋翳(295)
(十六)膺窗(298)
(十七)乳中(300)
(十八)乳根(303)
(十九)不容(306)
(二十)承满(309)
(二十一)梁门(311)
(二十二)关门(313)
(二十三)太乙(316)
(二十四)滑响门(319)
(二十五)天枢(321)
(二十六)外陵(326)
(二十七)大巨(328)
(二十八)水道(330)
(二十九)归来(333)
(三十)气冲(336)
(三十一)髀关(341)
(三十二)伏兔(3
黄龙祥,男,安徽桐城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理论与方法学”重点研究室主任;《世界针灸》杂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专项首席科学家。命运让这个酷爱数学的人走上了中医针灸之路。从1983年起用10年的时间研究针灸文献叫针灸名著集成》、中国针灸四大通鉴、《针灸古典聚珍》等;接着又用10年时间研究针灸学术史,所著《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中国针灸史图鉴》成了他的第一张学术名片;从2003年始探索中医针灸的理论与方法。前面的20年其实是为走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探索之路所做的准备。近30年的学术研究之路,他倾情倾力研究最多的还是针灸腧穴——他眼中的针灸学大厦的地基。当他完成第一部代表作《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时曾说:“如有幸再出一本佳作的话,将会用十年磨一剑。”2011年距《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问世整10年,他把这第二剑指向了最让他牵挂的针灸腧穴——针灸学的“明堂”。之前完成的《黄帝明堂经辑校》、《黄帝针灸甲乙经》(新校本)、《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都是他一步步走向这座“明堂”宝库途中留下的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多年来,他究古今之变,察中外之殊,只想为构筑中国针灸学的理论大厦搭建“脚手架”!
黄幼民,女,河南洛阳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从中医针灸文献与教学,到针灸临床,再回到中医文献,走了一圈。从1983年至2000年先后在甘肃中医学院、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执教《腧穴学》及点穴示教、《针灸文献检索》等课程。1983年成为由甘肃省卫生厅正式认定的郑魁山先生第一个传承弟子;1989年师从郭效宗先生1年学习“郭氏针灸有效点”;1998年跟从贺普仁先生随诊半年学习“贺氏三通法”。1983年至1988年在甘肃中医学院跟随郑魁山先生出专家门诊;1996年至1998年在望京医院针灸科出门诊。1987年她协助郑魁山先生完成了《针灸大全》的点校,在针灸文献整理方面留下了第一个脚印。近年来与黄龙祥合作完成《元代珍稀针灸三种》、《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国家标准《腧穴定位图》和《腧穴名称与定位挂图》等,显示出她在针灸腧穴相关技术上的不可替代性。几十年来,无论是在身后还是身旁,她都是黄龙祥精神与技术的支撑。她曾说:如果我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甘愿让出更多的雨露与阳光,成就身边的树长成栋梁,去支撑针灸学的大厦。
《针灸腧穴通考:《中华针灸穴典》研究(套装上下册)》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构成。总论分三篇,重点探讨腧穴及穴典的历史沿革、腧穴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穴典的编纂方法与体例,并将有关腧穴文献研究的基本问题及腧穴主治错误的考辨的研究成果,以附录的形式展现。各论按照十四经分述,每穴由“提要索隐”、“名实考”、“定位”、“类属”、“适应症”、“操作”6个部分组成。后4部分采用正文配引文的表述形式。